试论马克思主义经济道德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作 者:

作者简介:
唐能赋 西南师范大学教授

原文出处:
天府新论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1999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从亚当·斯密提出“经济伦理”伊始,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一直是西方哲学界、经济学界关注的命题,也是我国近10年来理论界十分关注的命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认真反思马克思主义关于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理论即经济伦理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对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道德理论的科学确立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的同时,阐述了商品经济与道德的关系,提出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道德产生发展的经济基础的科学论断。恩格斯指出:“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 卷, 第102页。 )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即市场经济与道德关系的这一分析,就为马克思主义经济道德理论的形成发展,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首先,商品经济的本性决定人们自由平等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观念。不仅作为商品生产者的主体价值在于对象化了的客体即商品,商品生产者的关系要通过商品的等价交换来实现,形成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平等经济关系和道德关系,形成平等的道德观念;而且作为经济主体的每个人,都要以自己的自由意志支配自己的行为,形成个性的道德观念。正如马克思所说:“平等和自由不仅在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交换中受到尊重,而且交换价值的交换是一种平等和自由的生产的、现实的基础。”(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第197页。)其次, 商品经济使个体的自主意识和平等观念得到充分发展。马克思认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既推动道德的进步,又伴随着道德退步现象的产生。这一现象的出现,不在人的主观意志,而在于商品经济本身。原因是:商品交换者在经济活动中的经济地位,决定他必然只关心自己的商品是否卖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对他人的利益则漠不关心。正如马克思所说:“每个人为另一个人服务,目的是为自己服务;每一个人都把另一个人当作自己的手段互相利用,”(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第196页。 )形成道德观念上的把自己当作目的、把他人当作手段的利己主义,腐蚀着人的心灵和人们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依据对商品经济和道德关系的分析,进一步研究了市场经济的特点和由此特点决定的道德关系与道德观念。马克思认为:市场经济运行中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2页。)包括道德关系在内的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是以物与物关系出现的;物的人格化和人格的物化现象也随之出现。“物”(即商品)本是人手的产物,但在商品世界里,作为特殊商品的货币却成为独立于人之外、并统治着人的东西,出现了对金钱的疯狂追求和膜拜,出现了商品拜物教或货币拜物教。正如马克思所说:“货币不仅是致富欲望的一个对象,而且是致富欲望的唯一对象。这种欲望,实质上就是万恶的求金欲。”(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第171页。)

      马克思曾警告性地指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形成的商品拜物教和等价交换原则,一旦进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必然造成人类道德的大滑坡,“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即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之外,再也找不到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高尚激昂的宗教虔诚、义侠的血性、庸人的温情,一概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冷水之中。它把人的个人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468页。)爱情、良心、尊严和人格都成了商品,一切人际关系都成了金钱关系。金钱是衡量道德的最高标准,也是最高的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成为社会普遍的道德原则。

      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揭示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必然造成道德大滑坡,更重要地还在于他们辩证地指出:市场经济不仅促使当时人类道德进步,而且为尔后人类更进步、更文明的道德创造了必要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性必然彻底冲破一切封建的旧的生产关系及其道德的束缚,使个人摆脱了封建的依附和道德羁绊,人的个性、主体性和能动性得到了空前未有的发展,人的品质和人的道德也得到了空间未有的进步与提高;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不仅使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和道德观念永远处于变动发展之中,而且打破了地方和民族的闭关自守,使社会生产和人类精神(包括道德精神)逐渐世界化,共同享用,为人类未来的共同道德创造了条件。

      如何评价资本主义经济道德?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既可从“道德观点”上去分析,也可从“历史观点”上去分析,但在这二者之间,后者比前者更为根本。在“道德观点”上,既要揭露和谴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造成严重道德堕落,道德义愤是合理的、正常的;又要看到它对道德进步的促进作用,为未来的新道德创造了必要条件。在“历史观点”上,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肯定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代替自然经济是历史的必然,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和历史前进,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评价应当依据这一客观的历史的标准,决不能用道德领域的滑坡去否定历史领域的进步;而且还批判了资产阶级思想家以道德代替经济规律、从道德领域逃到历史领域的唯心史观,认为经济问题只能用经济手段解决,解决道德问题的最终依据必是历史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二、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经济道德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开放的马克思主义经济道德理论,发展到20世纪中期,不仅在进入工业文明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与发展,而且在处于农业文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与发展。毛泽东就是把包括经济道德理论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的理论巨人,把马克思主义经济道德理论推向历史发展的崭新阶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