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的节俭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作 者:

作者简介:
夏伟东,男,教育部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博士。(北京 100080)

原文出处:
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节俭思想是墨子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民用和民利是墨子节俭思想的原则。节俭衣服、节俭饮食、节俭宫室、节俭舟车、节俭男女、节俭丧葬是墨子节俭思想的重要内容。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1999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墨子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和以他为代表的墨家学派,曾经在中国古代学派林立的历史时期中占据着显赫的地位,与儒家学派分庭抗礼,号称“显学”。诚如中国古代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所评论的:“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注:《韩非子·显学》)由于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殊原因,墨子的思想在秦汉以后逐渐被儒家思想所淹没,其在哲学、政治学和伦理学方面的许多精华未能得到很好的整理和吸收。今天我们重视墨子的思想,特别是墨子的伦理道德思想,将其时代价值发掘出来,这对于培养21世纪青少年的健全品德,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将主要来分析墨子伦理思想体系中的节俭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一、墨子节俭思想的原则

      清人孙诒让在为墨子所作的小传中这样描绘和评价墨子其人其学:“其学务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不晖于数度,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作为《非乐》,命之曰节用,生不歌,死无服,泛爱兼利而非斗,好学在博,不异。又曰兼爱、尚贤、右鬼、非命,以为儒者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注:孙诒让:《墨子间诂·墨子传略》)孙诒让的这段介绍文字,是综合《庄子》和《淮南子》二书的记载而来的,其评价墨子的重点,显然是在墨子以自苦为极,一生节俭,坚决反对铺张浪费上面。确实,极其严格甚至近于苦行主义的节俭思想,是墨子伦理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墨子》一书中,墨子多次强调这样一个衡量衣食住行是否恰当的标准:“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注:《墨子·节用中》)。大意是说:古代圣王规定的节俭原则是,天下百工,如做车轮的、造车子的、制革的、烧陶器的、冶炼金属的、当木匠的,都让他们各尽其能,但只要足以供给民用,就可以了,即“量腹而食,度身而衣”(注:《墨子·鲁问》)。对那些增加费用却不能增加老百姓利益的事,圣王是不做的。由此可见,墨子所认为的节俭的原则,就是民用和民利,即有利于老百姓的日常实际生活。这个原则总起来看是一个功利主义的原则。

      墨子全部思想的一个特点,就是十分强调“利”,他所宣扬的“十事”,其基础都是一个利字。从这个层面上看,在伦理观上,墨子确实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功利主义者。因此,墨子把他的节俭原则定位在“利”上,是合乎情理的。

      在“利”的问题上,墨子与儒家有很大的不同,他的观点甚至是直接针对儒家思想而去的。儒家强调“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认为“义”、“利”是对立的,“利”就是个人私利、私欲。因此儒家是反功利主义的,其义利学说近乎于西方的“道义论”。墨子不这样来看待义与利的关系。其一,他认为义与利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义,利也”(注:《墨子·经上》)。“义,利;不义,害”(注:《墨子·大取》)。义就是利,利就是义。其二,认为利并不指私利,而是指公利,指“天下之利”,主张牺牲小利去获取大利:“断指以存腕,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也,非取害也,取利也”,“利之中取大,非不得已也;害之中取小,不得已也。所未有而取焉,是利之中取大也;于所即有而弃焉,是害之中取小也。”(注:《墨子·大取》)这些思想可能为后期墨家所发展,但基本原理还是从墨子本人那里继承下来的。

      墨子强调义即利,并不是轻视义,相反,他同样十分看重义,甚至认为“天下莫贵于义”(注:《墨子·贵义》)。但这个义,也就是“应当”,与“天下之利”和“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不但不是对立的,而且就是一回事,归根结底,就是要看这个义是否符合“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墨子提出“言有三表”的观点,认为一种思想理论的真伪对错的标准有三个:“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发以为行政,观其中国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注:《墨子·非命上》)在政治伦理实践方面,最重要的标准便是这个第三表:“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以及“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总而言之,“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成为墨子论及政治、伦理、道德方面问题时的一个总原则。

      墨子认为,正是依据这样的原则,从百姓的实际需要和利益出发,国家就会因节俭而兴盛发达,天下也会由于节俭而兴盛发达,即“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注:《墨子·节用上》)。国家乃至天下繁荣昌盛的原因,就在于圣王治国不劳民伤财。

      二、墨子节俭思想的主要内容

      墨子节俭思想的具体内容,从抽象的理论方面来说,都是根据“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诸加费不利于民利者,圣王弗为”这个原则来展开的。从具体的现实针对性方面来说,既是针对当时社会的弊端开出的济世利民的药方,又是朝着儒家的奢华言行投出的匕首投枪。当时的没落阶级的新生的暴发户,都崇尚奢侈靡淫的生活方式,严重地腐蚀着社会风俗,而儒家思想中又在饮食、服饰、宫室、舟车、声乐以及丧葬诸方面存在着讲求排场、过于豪华奢侈的倾向,客观上助长了社会的奢靡之风,因此,墨子的节俭思想,最直接地就是在对儒家思想的批判中系统表达出来的。

      现在让我们对墨子的节俭思想作具体考察。

      1.关于节俭衣服

      墨子认为,衣服的作用就是冬服“轻且暖”,夏服“轻且清”,所以人们一定要“度身而衣”,不应有超过这些标准的多余的衣服。他指出:“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注:《墨子·节用上》)制作衣服时,符合这个原则的,就大力赞美之,违背这个原则的,就坚决去掉之。所以圣人制作衣服,能够使身体舒适,使肌肤温暖就行了,而不是为了使人耳目感到华美并夸耀于百姓。墨子严厉批评时下的国家当政者,“其为衣服,则与此异矣”(注:《墨子·辞过》)。他们冬天夏天的衣服已经齐备足够了,却还要向百姓征收重税,强夺百姓的财物,用来制作锦衣丽服,并佩以金银珠玉,让女工来刺绣,男工来雕刻。这种追求服饰奢华的结果是什么呢?墨子认为,就是百姓淫僻难以治理,国君奢侈难以劝戒。奢侈的国君去统治淫僻的百姓,国家怎么不乱呢?因此,墨子强调:“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为衣服不可不节。”(注:《墨子·辞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