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815(1999)01-0012-0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人们的利益观念、主体意识、竞争意识等空前增强,社会上的价值观日趋复杂多元。在这种条件下,怎样引导军人正确地认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合理地确立反映这种利益关系的军人道德导向,切实建立起相应的道德导向运行机制,已经现实地摆在军队道德建设这一课题面前,加强对军人道德导向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刻不容缓。 一 军人道德是军队全体成员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规范和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的总和。一般说来,一个社会往往存在多种道德体系,因此,军队的个体成员在具体的道德境遇中,面对不同的道德价值体系,有一个军人道德行为的选取过程,这就是军人道德取向。军人道德导向也是一种道德取向,但它不是军人个体成员根据自己的经济地位、利益需要产生的价值意识,而是军队所从属的那个阶级的整体利益的反映,二者之间存在着引导和被引导、制约和被制约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它服务的。无产阶级军队的军人道德反映的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于我们这支军队来说,“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1](P162 )人民军队的宗旨是指导革命军人行为的最高准则,是调整军内外关系的根本依据。联系军人道德导向这一概念的深刻政治和伦理内涵,我们认为,当代军人道德导向的核心和根本原则仍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和根本原则对当代军人进行道德导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全体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根本上说,它和革命军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导向是一致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这和为人民服务也是统一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基础的公有制性质,而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资源配置,向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物质和生活资料,因而为人民服务仍然是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坚定不移的原则。军队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军人的道德要求要高于社会上的其他成员,所以,当代军人的道德导向必须充分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原则。当然,市场经济所通行的等价交换、物质利益原则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是有差别的。革命军人不能把这些经济利益所遵循的原则当作社会和自身的根本原则。军事职业的特点和无产阶级人民军队的宗旨决定了不能把等价交换原则搬到军队中来,革命军人任何时候都不能向党和国家伸手要待遇,要报酬,要奖励,更不能根据奖励和报酬的多少来确定自己干什么、干多少、怎么干。革命军人只有始终把自己的人生坐标定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点上,才能坚定自己的人生选择,有效地抵御各种错误价值取向的侵蚀。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军人道德导向,是军队精神文明建设走在全社会前列的必然要求。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一贯重视军队的精神文明建设,毛泽东同志早在建军初期就提出,要把军队办成一个大学校。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历来树立毛主席培养的好作风是军队带头的”,他希望在新形势下军队要继续发挥好“宣传队”、“播种机”的作用。江泽民同志则针对军队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明确指示“军队的精神文明建设要努力走在全社会的前列。军队要成为先进思想、高尚道德、优良作风的模范实践者和传播者。”[2 ]军队要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走在全社会的前列,首要的就是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武装部队,使军队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体地说,就是要求所有军人都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主导价值取向,以邓小平新时期建军思想为指导,以整个社会为参照,结合军人职业特点,突出个性,富于创造性,把为人民服务的标准提得更高、更实,更具有时代精神的特征。革命军人在实践中努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军人道德导向的要求,体现了人民军队的光荣本色,这也正是我军区别于其他军队的一个显著标志。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军人道德导向,是人民军队建设的实践所提出的伦理要求。不同的历史时期,党赋予军队的政治任务各不相同。革命战争时期;党赋予军队的政治任务是:推翻三座大山,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任务改变了,从过去领导武装斗争到现在领导现代化建设,在这种情况下,党赋予军队的政治任务就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维护祖国的统一,保卫人民和平劳动,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有力的安全保证,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尽管不同的历史时期军队面临的政治任务不同,但军队建设的伦理要求却始终没有改变。我军是一支人民军队,任何时候都不能改变人民军队的性质。也就是说,任何时候都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在军队建设的各项实践中去。从军队建设的实践来看,军队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从来就是很高的。人民军队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在履行自身使命的同时,以严明的纪律和优良的作风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文明之师”的形象。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军队与人民建立起军民鱼水情,军队深受人民的爱戴。军队在人民的支持和参与下,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人民亲切地称我军官兵为“人民子弟兵”、“亲人解放军”、“最可爱的人”,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它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体现了一种新型的军民关系,其深厚的价值观基础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的价值观念代表了历史的发展趋势,人民的选择才是历史的必然。军队建设的实践表明,只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能赢得人民的支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军队更要继承和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自觉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