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9月,受省委省府委托, “浙江省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思想道德建设现状与对策课题组”对我省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思想道德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采取抽样问卷与访谈两种形式。在杭州、宁波、温州、嘉兴、金华、台州、绍兴等地,课题组共向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分别发放问卷1000份和400份,分别回收有效问卷718份和341份。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的年龄分别是:25岁以下占19%和23%,26—44岁占59%和60%,45—59岁占18%和16%,60岁以上占4%和1%;文化程度分别是:小学占12%和8%,初中占52%和43%, 高中占32%和37%,大专以上分别占4%和12%。 下面拟根据课题组的调查情况,对我省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思想道德建设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并在概括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应当具有的职业道德规范和道德理想的基础上,提出关于进一步搞好我省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思想道德建设的几点对策建议。 一、我省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思想道德建设现状 当前我省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思想道德总体面貌究竟如何?为此,问卷中设计了“您对您所处市场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思想道德的总体评价”这一题目。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好”的分别占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的18%和20%,认为“较好”的分别占33%和41%,认为“一般”的分别占44%和36%,只有3%的经营者和管理者认为“较差”、2%的经营者认为“差”。这说明当前我省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思想道德面貌在总体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同时,也应看到,当前我省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在思想道德领域又有非主导的、消极不良的一面。只有充分认识我省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在思想道德领域占主导的积极健康向上的一面和非主导的消极不良的一面,才能对我省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思想道德现状作出辩证的、符合实际的评价。 1.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政治态度 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是改革开放的产物,离开了改革开放,就没有这两个社会群体存在的可能性。我省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在投身市场经济的实践中,亲眼目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当地经济的繁荣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和落实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尤其是绝大多数经营者从自身经历中,深切感受到自己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是党的政策使自己发了家、致了富。因此,就基本政治态度而言,我省绝大多数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都是党的现行政策的积极支持者、邓小平理论的积极拥护者。 希望党的现行政策能长期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是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的共同心声。但是,由于受“左”的思潮的影响,个体私营经济长期以来被视为社会主义公有经济的异己力量。因此,在改革开放初期,相当一部分人尤其是一些市场经营者心存疑惑。怕政策多变、怕挨整、怕财产被没收充公,曾经是市场经营者中存在的一种相当普遍的心理负担。然而,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市场经营者对于保持党的现行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信心已有了显著增强。在调查问卷中,有76%的市场经营者表示“如果经营效益好的话,准备选择扩大经营规模”。这表明,改革开放20年以来,党和政府力求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实际行动已经对市场经营者的思想产生了积极的效应。政策多变意味着未来经营活动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这必然会使市场经营者产生见好就收的心理,助长他们的短期化行为。稳定和连续的政策则会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使市场经营者能够在对经营活动作长期预测的前提下获得长期的收益。因此,只有在对党和政府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充满信心的前提下,大多数市场经营者才会选择诸如扩大经营规模等长期化行为。 上述表明,我省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政治态度的主导方面是积极健康的,但也存在着一些非主导的消极不良的因素。当前,有少数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趋于淡化,不少人认为理想太远,太大、太空、太渺茫,个人现世生活最为实惠。同时,有些人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已经减退,实利性增强,甚至急功近利。在调查问卷中,对于“为了在同行中立于不败之地,应当采取任何一种可以战胜对手的竞争手段”这一说法,市场经营者中有27%表示“有点赞成”、有10%表示“相当赞成”、有2%表示“完全赞成”。 对于“不管用什么办法,只要能弄到票子(钱)、位子(社会地位)和房子就是好事,就有本事,就值得高兴。”这一句话,市场管理者中有23%表示“有点赞成”、有4%表示“相当赞成”、有2%表示“完全赞成”。这说明求实惠和实用主义思想同时在一些人的心中萌发滋长。在相当一些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中,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人生价值观正在退出主导地位,被追逐个人名利的现世主义、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取代。同时,课题组在访谈中也了解到,虽然当前绝大多数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对于党和政府保持现行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充满信心,但仍有少数人尤其是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年龄稍长的经营者还存在着一定的思想疑虑。他们怕国家政策要变;怕财产归集体或充公;怕再来个“三反五反”运动,担心“到时全毁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