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矛盾日趋突出,不仅直接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早在100多年前, 马克思就明确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应和谐相处,“共产主义,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0页。)马克思的这些论述, 对于指导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两块基石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诸多方面,诸多关系,但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生态建设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内容非常丰富,其中,作为基石性的东西,是实践的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这既是全部生态文明理论的逻辑起点,也是确立生态文明理论的哲学方法。 社会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第一块基石。马克思认为要在社会实践中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实践是人与自然相联系的中介。人是自然之子,自然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人离开自然一刻也不能生存。人对自然的这种特殊依赖性,使人类的一切崇拜和神化都是从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开始的。最早的宗教是自然拜物教,最早的意识是自然意识,最早的哲学是自然哲学,最早的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的描述。应该说,原始的宗教、艺术、神话、哲学,就其起源来说都与人和自然的关系有关。 人类的认识历程是从认识自然开始的,但在很长时间里,人类却没有找到自己在自然中的位置,也没有找到从哲学的高度考察人与自然关系的适当角度。在人类认识历史发展中,一切唯物主义者的共同观点均承认自然的客观实在性,他们不怀疑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都认为物质存在于人的意识以外。他们总是从自然本身说明自然,探索自然的本质或本源。这种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比如:必须从客观物质出发,认识客观事物;按自然规律办事等。但是,旧唯物主义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他们只推崇作为自然的自然,却不懂作为历史的自然,即处于一定历史进程和文化环境中打上人的烙印的自然。他们不懂得自然的历史,不懂得自然界由于人的参加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把人与自然活动分离开来,一边是人,一边是自然,采取人与自然二元化的原则。 马克思克服了以往一切旧哲学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以一种全新的哲学视角,把自然作为人的劳动对象纳入人的活动范围来考察,即将新的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把握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主体与客观达到统一。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由于人的介入,即在人类的劳动中,自然界已丧失了它往日的地位,它既不是自然拜物教徒眼中的那个神物,也不仅仅是旧唯物主义眼中那种只作为不依赖人而独立自存的物质。自然界是人们的劳动对象,是人们借以获得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源泉。通过劳动,人与自然关系转变为以实践为中介的主客体关系。劳动过程是人、生产工具、劳动对象三要素的结合过程。劳动没有否定自然的客体性,却打破了旧唯物主义那种僵死的客体性原则,它使主客体相联系,人与自然相统一。劳动过程实际上是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过程。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注:《资本论》第1卷,第201—202页,1975年版。 )人类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并按规律的必然性,使自然的面貌发生变化。人类发展到今天,地球上的自然物质大多数已经打上了人的烙印。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另一块基石。马克思认为,人是以类的形式同自然发生关系的。人在社会实践中,总是以群体同自然相联系,而不是个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当然,个人也同自然发生联系,但由于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存在,个人只能作为人类一分子同自然发生关系。与人类相对应而存在的是自然,与个人相对应存在的是外部世界,它包括自然和人类社会。马克思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他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把握生态问题,从生产方式的角度考察生态文明,得出了要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生态文明的科学结论。 人类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改造自然物质形态的,即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活动,必然要“用一定的方式来进行”(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4页。)。作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体的生产方式, 是社会和自然相互联系、相互交换物质和能量的纽带。 在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中,呈现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人类社会的进步,生态文明的发展都是在这个规律的作用下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目的性活动一定要合规律,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做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按照生产力的要求不断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生态文明的根本手段。马克思、恩格斯都十分强调生产力在实现生态文明中的作用,他们认为只有发展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才能解决人与自然相冲突的问题,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生态文明。马克思最早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人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加快了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促进了对原子能、太阳能、海洋能、生物能的开发,创造出各种新物质、新材料。当今地球上的自然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是人化了的自然。人类通过技术手段对地球原有的自然物质进行了改造,获得了诸多利益。但是,科学技术也给人类带来一些负面效应。比如:生态危机,资源消失的速度过快等等。马克思认为,解决这些问题仍然要靠科学技术的力量,科学技术是治理生态危机的重要手段,它能够打破原有的生态环境,建造一个适合人类与万物发展的新环境系统;可以使人类利用新技术、新设备来消除或减少环境污染问题;它也可以使人类利用新材料、新能源,来解决不可再生性资源下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