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作为一种调节人与人关系的特殊方式,它是通过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来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在道德生活中,无论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都是从一定的善恶标准出发来判断人们的行为是否“应当”。尽管善恶标准在根本上表现为利益标准,从而使它带有相对性特征,但它最终要受到历史标准的检验,必须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客观需要相适应,因而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都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客观标准。一般说来,基于某种客观标准所进行的道德评价,基本上是公正的、合理的。否则,它很可能是从一种道德偏见出发,不知不觉中把某些实际上不合理的行为评判为“应当”,或把某些实际上合理的行为评判为“不应当”,或以点代面、以偏概全而走向极端,都可能导致消极的、负价值的效果。这种现象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而以社会变革、道德转型时期的表现尤为突出。鉴于以往学术界对此未曾引起重视,而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发生的社会巨变也提出了重建道德规范的迫切要求,因而有必要就道德偏见问题从理论上加以探讨。 一、什么是道德偏见 在讨论什么是道德偏见之前,有必要先从一般偏见说起。 根据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偏见是伴随着正确的判断或真理而产生的,几乎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就开始在各个民族、社会、群体及其成员中普遍存在。它作为一种常见的病态的社会心理现象,通常指社会生活中对人(群体或个体)、事物和思想等所持有的一种不符合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从偏见的价值指向来看,大致可分为积极性偏见和消极性偏见两种。前者指一种偏向于积极肯定的倾向,既包括有利于自己或自己所属群体的积极肯定,也包括出于宽宏大量而对他人或他人所属群体的积极肯定,如“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情人眼里出西施”之类。后者指一种偏向于消极否定的倾向,如白人认为黑人智力低下,不求上进;男人认为女人头发长,见识短;老年人认为青年人嘴上无毛,办事不牢;青年人认为老年人固执保守,思想僵化:当代中国至今有人认为扫帚星(即彗星)出现不吉利,会导致灾难……这两种偏见都不符合客观实际,或与逻辑相悖,因而都是不正确的看法和态度。但就其社会效应而言,其中积极性偏见不仅所造成的社会危害较小,而且有些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益;消极性偏见所造成的社会危害则相对较大,尤其那些被组织化的偏见,如阶级的偏见、种族的偏见、民族的偏见、国家对国家的偏见,还可能导致重大的社会危害或社会灾难。因此,多数学者讨论的偏见往往仅限于不符合事实的、带有否定情绪色彩的看法和态度,即消极性偏见。 所谓道德偏见,则是伴随着相对公正、合理的道德评价或道德标准而产生的,其历史几乎与偏见同样悠久,并普遍存在于不同社会形态、不同历史时期的各个民族、群体及其成员之中。它作为一种病态的道德心理现象,主要指道德生活中的对人(群体或个体)的行为、品质、人格等所持有的一种不公正、不合理的看法与态度。由此进行的道德评价,无论偏向积极肯定还是偏向消极否定,都可能导致有价值的或负价值的效果。例如,旧中国允许男人娶三房四妾,却单方面要求妇女守节,或用立贞节牌坊的方式来表彰未婚夫死后终生守节不嫁的贞女,实是把不合理的行为视为“应当”而予以肯定;或认为寡妇改嫁是失节,进而予以谴责,实是把合理的行为视为“不应当”而予以否定。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有些暴富起来的男人以“包二奶”的方式变相纳妾,当事人心安理得,邻里习以为常,甚至暗中羡慕;有些少女因被人诱骗或强迫而失去贞操,便认为廉耻丧尽,作为女人的第一生命已经结束,于是有的深感无地自容而一死了之,有的干脆破罐破摔,下海为娼;有些医院为绝症患者施行安乐死,即使出自病人的意愿,其子女也难免会被邻里指责为不孝;许多农村和小城镇的老人去世后,其子女往往以大办丧事、实行土葬和厚葬来尽孝,否则,就会遭到舆论的谴责,背上“不孝”的恶名,因而丧礼排场越摆越大,坟墓档次越修越高,浪费了大量的土地和钱财;有的性病患者或爱滋病带原者并非由于滥交所致,也一概被舆论批评为“品质败坏”;有的研究生检举指导教师将其科研成果据为己有,结果却被人们指斥为忘恩负义,人格卑下……如此种种消极性道德偏见或积极性道德偏见,其社会效应都是负价值的。又如,众多父母相信并当众称许自己的孩子诚实正直,实际上对即使曾有过撒谎、欺骗行为的孩子也是一种激励;有不少老师坚信自己班上的学生个个都是好孩子,即使有学生新买的金笔不翼而飞,也认为一定是某位同学拿错了,而非有意偷窃;希望大家回去后清点一下书包,明天上学时放到讲台上就是了;有些豪爽重义的青年进入一个新单位工作,总是相信同事和新朋友都守信用,讲义气,即使聚会时有人失约迟到,也倾向于为他做出诸如“堵车了”等合理解释,因而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有许多青年男女相信性病和爱滋病患者都是因滥交所致,于是守身如玉……象这类积极性道德偏见或消极性道德偏见,其社会效应都是有价值的。不过,对社会危害既广且大的还是偏向消极否定的道德偏见,因而它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显而易见,道德偏见只是偏见中的一类,二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一般偏见的对象非常广泛,可以是具体或抽象的人、思想、事物及其他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就其内涵而言,大致可以分为思想偏见、文化偏见、习俗偏见、民族偏见、种族偏见、性别偏见等等;而道德偏见的对象仅限于个人或群体的行为、品质、人格等道德现象。例如,许多白人都对黑人有偏见,有的认为黑人是劣等人种,智商低;有的甚至认为所有的黑人都是潜在的强奸犯。很明显,前者只是种族偏见,而非道德偏见;后者则既是种族偏见,也是道德偏见。又如,不少男人认为善于交际的女人都水性杨花,这当然是一种道德偏见,但对于水性和杨花这两种事物本身来说,并无道德价值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