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可持续伦理

作 者:

作者简介:
裴华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邮政编码:100009 许先春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邮政编码:100017

原文出处:
人文杂志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1999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伦理的哲学基础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发展观是本世纪50年代后西方国家工业化经济迅速增长,出现了世界性的环境恶化、人口膨胀等危机之后,人们经过反省和探索,于80年代左右开始探讨的人类发展的一种新思路、新理论。1981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R ·布朗出版的《建设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是第一部系统论述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代表作。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全书以“共同的问题”、“共同的挑战”、“共同的努力”三篇概括了当前人类发展所面临的严重危机,指出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出路之所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思想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组织所承认和接受,从而开辟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可持续发展时代。

      《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它认为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1993年联合国又对此作了重要补充:“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看,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巨系统。可持续的发展就是资源、环境、经济、人、社会五大子系统相互协调共同进步的发展。系统、完整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在人与资源方面,保持资源永续利用;在人与环境方面,建立生态文明;在经济与社会方面,提高生活质量。这三个方面互为条件、相互影响。保持资源的永续利用能促进生态文明的建立,而生态文明的建立又反过来保护了自然资源,使自然资源更好地永续利用。以上两者最终促进了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提高意味着包括生产力在内的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意味着人们更有能力维护生态平衡,更有能力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三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割裂开来,否则可持续的发展就不可能实现。

      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出,根源于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在人类最初的历史时期,人的力量比较弱小,这个时候,人类只是自然的奴隶。生产力的提高,使得人类能利用自己的知识、能力去认识自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突飞猛进,人类在短短的几百年内所创造的财富比以前几个世纪任何时候创造的财富都要多得多。人类在享受工业文明所带来的正面成果时忽略了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盲目沉迷于胜利之中,因此在认识论上逐渐产生了一种片面化的倾向,形成了工业文明的自然观。它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主宰,人应当无条件成为自然的主人,自然只是人的奴隶,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征服和被征服的关系。这种传统的工业文明自然观只强调人作为主体对大自然无限度的索取和征服,而忽视自然作为客体对人类的限制作用和反作用;只强调人征服自然的能力,而忽视了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它来源于人类实践中最基本的人与自然作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并且是人类处理这种关系的一种极端形式。正因如此,环境污染、生态危机、人口爆炸等一系列不容忽视的灾难性危机开始出现,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益加深,人类的极端行为终于到了危及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地步。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根本要义是要求人们从传统的发展模式中解脱出来转向新的发展模式。人类开始认识到,在人对自然的掠夺过程中没有谁是胜利者,人虽然暂时会取得一点胜利,但自然会加倍地报复人类。传统的工业文明自然观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对立,并且以人类征服自然的合理性为最高形式,从而导致人与自然的双向异化,自然被人所阉割,人类被自然所左右。因此,解放人类困境的钥匙在于人类自身,人类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转变认识,即把自然当作人类的朋友,然后才可能有合理的行为方式。

      人与自然之间“奴隶——主人——朋友”关系的大转换,呼唤着新的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观建立在一种新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的基础之上,确立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互利共生的思想。它有二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在人与自然的总体关系层面上,扭转了人类主宰、掠夺自然的传统思维方式。二是在考虑人的生存和发展权利时,不仅要考虑到当代的人,而且还要考虑到后代的人——这是可持续发展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思想。

      二、可持续伦理的研究对象与基本规范

      1.可持续伦理的研究对象

      可持续伦理是人类对传统的自然观以及它所支撑的道德观念进行的反思,是人类伦理思想合乎规律的发展,是伦理学研究对象的扩展。一般伦理学研究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反映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各种道德意识和道德现象,也即是说,它研究人们的社会关系在道德中的表现,或者说是社会关系中的道德关系。而社会关系则是人与人在实践中形成的。因而,作为传统伦理学最核心的框架是“社会关系:人——人”。生态伦理学从道德的角度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根据生态学揭示的自然和人相互作用的规律性,以道德为手段从整体上协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生态伦理学将道德对象的范围从人扩大到“人——自然”系统,其核心框架可以简约为:“生态关系: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系统是资源、环境、人、经济、社会五个子系统的复合系统,建立在可持续发展观基础上的可持续伦理进一步将伦理学的研究范围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扩展到人与自然(资源、环境)、人与人、人与社会经济关系的各个方面,其核心框架是“发展关系:人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

      从一般伦理学到生态伦理学再到可持续伦理,人们对伦理道德的研究日益加深,研究对象日益扩大。可持续伦理的研究对象,包容了前二者,但同时又有自己的特殊性,即可持续伦理调整的关系更广泛。一般伦理学调整人的社会关系并使之遵循一定的规范,为一定的社会秩序服务;生态伦理学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生态平衡服务;可持续伦理调控构成发展巨系统的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促进整个发展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