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人性的时代、阶级差异,这是在人群环境中研究人性;强调人性即人区别于动物的属性,这是在地球生命环境中研究人性。前者注重人的社会属性,由此凸现的是群体的特性;后者注重人的自然属性,由此凸现的是物种的特性。这是迄今为止,学术界所能认同的两种研究人性的方法,它们虽各有可取之处,但误区也是较明显的,因此,不能真正科学地认知人性的实质。 对人性问题认识的肤浅,直接影响到社会学、经济学、法律学、伦理学、教育学、文艺学等与人的行为相关的学科,使其思想观念严重滞后,很难起到指导社会、启迪人生的作用,同时也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如过分宣扬人性的社会性,往往造成人的自主意识缺失,一切顺从环境,甚至将自己的恶行归咎于外在的社会风气,而不从内在的自我品性上寻找原因。满足人兽对比,亦使人类失去了“取法乎上”的精神,夜郎自大,动辄以“天之骄子”自居。在“人类中心主义”这种扭曲心态驱使下,人类不断地对大自然穷兵黩武,疯狂地屠杀、掠夺,以满足无尽的贪欲。狭隘的人性理论,必然产生视一切如草芥的狭隘的人道主义。这些偏见色彩浓厚的人性观,很难使人树立境界高远的人生观,人们在麻木中将邪恶视为正常,陋习、嗜欲、变态心理等等,也仅仅被视为无伤大雅的小疵,而非一种应彻底根除的恶性。 一 所以会形成不甚科学的人性观,且研究又没有太大的突破,主要有以下一些缘由: 首先,理论界历来墨守成规,超越不了过去的一些清规戒律。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说过:“有没有人性这种东西?当然有的。但是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在阶级社会里就是只有带着阶级性的人性,而没有什么超阶级的人性。”因此,不存在抽象的人性,已成为许多学人根深蒂固的观念,甚至许多教科书皆因袭此说,认为只有具体的人性,这种具体的人性就是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归结的,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换句话说,人性就是各种属性如民族性、阶级性、时代性等等的集合体,这些属汇总现象而非剖析现象,用以解释本质的理论,显而易见没有触及人性问题的根本。科学的研究理应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规律,从具象到抽象,纠缠于具体现象怎么能认识事物的实质?的确,抽象的人性不可能存在于现实世界,正如抽象的“国民性”不可能存在于现实世界。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不等于就不存在于人的思想观念,鲁迅、柏杨、林语堂等人,不都讨论过不涉及个人的、“抽象的”国民性吗?同理,抽象的人性也可以存在于人的思维之中,成为人们认知的对象。这种将人性表现视为人性本质的研究方法舍本逐末,将真相与皮相相颠倒,正如研究水汽冰霜雪雾,而不研究它的本源物H[,2]O。不真正洞察抽象的、本源的、静态的人性实质,则很难正确理解具体的、派生的、动态的人性。 人性其实是比社会性、阶级性更本质的东西。人性在不同的环境有着不同的表现,貌似变化多端,实则万变不离其宗,人性中原本就存在着不变的东西,正是这种不变的东西,导致了人的其他属性。即便是人的社会性,也是人性中的创造性、协作性、自私性等相互作用而促成的,人性中的这些具体属性,都比社会性更接近于人性的本质。 其次,对于“人性”一词的涵义缺乏科学解析。“具体的人性”中的“人”,乃是指群体、个体的人,而非“人类”,“人类”是更宽泛、更抽象的概念。毛泽东说没有超阶级的人性,许多人忽视了其前提是“在阶级社会里”,而我们要研究的正是“超阶级”甚至“超社会”的人性,是要研究一种只要人还是人,无论在自然中,还是在社会中、阶级中都会存在的属性,这种属性任何人都具有,无论贤愚、贫富、男女、老幼、古人今人、中人西人概莫能外。 对于“人性”中的“性”,也有误解之处,而古人的理解要远胜于今人。王充《论衡·初禀》云:“性,生而然者也。”《荀子·性恶》中说得更好:“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在古人看来,“性”乃“天性”之义,是先天的,不学自会的,是人的一种本能,正如婴儿吮乳。这种本能深植于人类的潜意识之中,相当稳定,很难添加,也很难去除,比“本性难移”还要难移,因为本性是指个人的禀性,而人性却是指人类的禀性,故改变人类的禀性比愚公移山还难。所谓人性会随社会发展而愈来愈完善的说法是有欠深虑的,人类可能越来越完善,但这种所谓的完善只是人性中固有的善的因子日益昭彰显露而已。 综上所述,人性的涵义应是:任何人都共同具有的、潜在的、稳定的、区别于其他不同性质生命体的一种天生的特性。 再者,人性研究之所以裹足不前,还在于有些研究者观念、思维太过“现实”、“唯物”,不敢超越时空限制去大胆构想,科学预见不足。我们可以设想更高等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社会,为什么不可以设想更高等生命的特性?有人说,共产主义社会将要出现尽善尽美的人性,这种人性如何尽善尽美,却想象苍白。事实上,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设想比人更高等、甚至非常高等生命的特性。唯物的科学不能证明高等生命的存在,“唯心”的哲学却可以超前地推想高等生命的特性,以引导人类提升精神境界。由于惧怕“唯心”的指责,我们研究人性只好将人与地球生命相比较,这样,比上虚无,比下有余,着眼于人与动物“质”的区别,共同点抛开不议,人性的内涵当然褒义众多,又有理性,又会行善。至于人类中出现的暴行,只要将他说成“灭绝人性”、“兽性大发”,推到动物一边即可,其余则仍不失清白、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