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是似乎已经成为人们所熟知的概念和很容易办到的事情了。然而,正如黑格尔所说:熟知并非真知,并且,在人们大讲特讲实事求是的时候,总是有违背实事求是的情况发生。深究起来,我们发现,在两种不同的哲学视野中,实事求是具有两种不同的意蕴。弄清实事求是的这两种不同意蕴,不仅对于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精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总结历史教训,正确地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一、直观的唯物主义视野中的实事求是 直观的唯物主义,又可以称为“纯粹的唯物主义”或“客体的唯物主义”,是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它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的、统一的。世界、社会、人和思维是物质的展开,是物质多样性的表现。人与客观物质世界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外在的直观的关系。它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原则,承认外部世界的客观性,承认人们可以通过直观来了解客观物质世界。它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中文第2版,第58页。)具体说来,直观唯物主义有如下的缺陷: 第一,潜在的二元论和不可知论的倾向。由于直观唯物主义把物质世界看成是外在于人的存在,人与客观物质世界之间是一种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关系。那么,人和物质世界除了自在的自然属性这一共同点以外,彼此之间再也没有其它的统一之处。也就是说,在客观物质世界之外存在着无根无绊的精神原点。人的精神的主观性和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彼此外在而并立,社会和自然彼此外在而并立。这就陷入了二元论的境地。由于直观唯物主义把人的认识仅仅看成是一种外在的直观,那么,人至多只能外在地描述事物的现象,而无法从人出发,深入地去了解事物的本质。因此,不可避免地陷入不可知论的窠臼。 第二,形而上学性。由于直观唯物主义只是外在地直观客观世界的存在,因此,一方面它无法把握事物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动力和规律。另一方面,它无法弄清人的主观能动性产生的根据。要么,用机械运动和数学运动来描述客观世界自身多样的运动;要么,在主观思维中规定物质世界的运动。 第三,神秘主义的倾向。直观唯物主义者如果不满足于对事物外在现象的直观,必然要求助于神秘的直觉和洞见,也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说的“看出事物的‘真正本质’的高级的哲学直观”。这是非常神秘的。 在这种唯物主义的视野中,实事求是的意蕴是: 第一,纯客体主义的“实事”观。在直观唯物主义看来,“实事”,指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也就是外在于我们人而存在的事物及其过程,是纯客体的,是感性的存在,而不是感性的活动。在直观唯物主义视野中,实事与人处于二元分裂的状态。 第二,纯认识的“求”观。在直观唯物主义看来,“求”,就是去认识。但这种认识不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既不以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为出发点,也不以改造世界为目的和归宿。因而只是对实事的或者直观或者洞见,只是为了解释世界。不仅如此,而且,这种直观和洞见是很神秘的,往往只有少数神秘人物才能拥有。 第三,纯客体主义的“是”观。在直观的唯物主义看来,“是”就是规律,就是感性存在内在的、客观的、必然的联系。在直观唯物主义的视野中,客体运动规律与人的目的、需要也是处于二元分裂的状态。 总起来说,在直观唯物主义看来,“实事求是”就是在客观存在着的感性存在中,寻求事物自身的运动和规律。它对如下问题:(1 )实事与人的思想、观念的关系;(2)认识与实践的关系;(3)规律与目的的关系作了直观的,同时也是二元分立的回答。表面上看,它特别强调客观性,力戒主观性,但由于它所强调的客观是纯粹的、外在于人的,人反而对它一无所知,只能借助于主观想象乃至信仰来捕捉它,因而最终难逃主观主义泥潭。 用直观唯物主义视野中的实事求是作为我们的思想路线,就会导致: 第一,个人崇拜。因为客观世界是外在于人而存在的,人对它只能凭借神秘的直观和洞见加以认识。拥有这种直观和洞见能力的人,只能是极少数同样神秘的人物。人们对他们只能顶礼膜拜,而不能理解,不能接近。正如马克思在《费尔巴哈提纲》中批判直观唯物主义时所指出的:“这种学说必然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中文第2版,第55页。) 第二,脱离群众。由于领袖人物和社会精英靠神秘的直观就能洞见一切,并由此来启发和教育人民,因此他们无须深入群众。群众在他们眼中,是可以任意摆布的工具和材料。 二、实践唯物主义视野中的实事求是 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立足于实践,立足于主体来考察对象、现实和感性,建构了全新的哲学视野和哲学空间。具体说来: 第一,实践唯物主义实现了坐标系统的转换。直观唯物主义考察世界的坐标是“客体坐标”,实践唯物主义则完成了由“客体坐标”向“主体坐标”的转换。在实践唯物主义看来,直观唯物主义只是从客体方面来理解对象、现实和感性,这是一个无人的世界、非人的世界。而实践唯物主义是要考察人的世界,因此必须从人出发、从人的实践出发,从而建立了一个考察世界和人的发展的新坐标系统——“主体坐标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