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在当代的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哲学动态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9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B0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2—8862(1999)09—0006—02

      由云南省思维科学学会发起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在当代的发展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6月27日至30日在昆明召开。来自全国的30 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就以下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一、关于哲学范畴当代发展的理论定位

      我国的哲学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面临着从体系到问题的整体的改造、发展和完善,因此与会者一致认为,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现实: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贡献已经为其历史局限所掩盖,当前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研究现状已经滞后于社会实践的飞速发展,已经到了需要对一些旧的哲学范畴进行澄清,用一些新的范畴补充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对这些年有关哲学范畴的新发展作一总结、概括的时候了,这将有利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酝酿和形成。

      有学者认为,确立一个哲学范畴,或者对一个旧的哲学范畴进行新的规定和解释,是一个复杂的课题。范畴是反映事物最一般和最本质特性、方面和关系的概念。判断什么样的范畴可以作为我们当代哲学的基本范畴,要看它是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是否有普遍性、系统性、层次性,能否反映事物的主要的、本质的、带规律性的联系。

      二、关于哲学范畴当代发展的逻辑

      有学者提出一个哲学范畴的由简入繁、由浅入深的进展体系:哲理逻辑,认为它是研究人类哲学理性从现象世界深入自在世界的逻辑发展环节的哲学学说。认为,黑格尔在《逻辑学》中开创的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学及方法论的合流,是哲理逻辑的先声。马列经典作家特别是列宁对它的唯物主义改造,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创立,提出了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是“同一个东西”的思想,应当说是这一方向的继续,或者说是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创建哲理逻辑的理念基础,但由于同样没有形成“哲理逻辑”的意识,以致后来开展的“三统一”研究,仅仅停留在如何统一的讨论上,而且没有意识到它与马列哲学的原理研究、范畴体系研究、客观的辩证逻辑研究的内在联系,实际上是把它们看成不同的东西。并且,在长期的学术活动中,这四大研究也各自形成了自己的问题、方向和目标,形成了各自的基本理论建构:原理论、范畴体系论、客观的辩证逻辑论和三统一理论。但实际上,这四大问题的实质是“同一个东西”,其同一化的形态就是哲理逻辑。但由于学术界没有形成“哲理逻辑”这一深层概念,以致未关注到四者的关系。事实上,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内在的逻辑发展,有赖于从四大研究的统一性中升华到哲理逻辑的理性高度上来。只有这样,它才能概括人类哲学理性的逻辑发展而完成其自身的逻辑体系。哲理逻辑是以哲学范畴的逻辑关系为体现的、哲学原理之间由简单上升到复杂的认识发展、哲理发展的逻辑,它是哲学性的逻辑,又是逻辑性的哲学。只有它才能形成“辩唯”的完成形态的逻辑体现。哲理逻辑一旦形成,它首先就使辩证法、逻辑、认识论真正同化成了“同一个东西”;同时,它也就是客观的以范畴体系为体现的辩证逻辑的直接形态、范畴体系的完整形态、哲学原理的逻辑形态,因而,它是四大研究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只有上升到哲理逻辑的形态,才能摆脱它30年代的旧体系而上升到成熟形态。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也只有通过哲理逻辑的教学,才能给人以较深刻、较全面、较系统的马列哲学的训练。

      三、关于邓小平哲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的发展

      有学者认为,邓小平的哲学思想是哲学范畴的新发展的突出表现,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在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观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和发展。完整地、全面地表述邓小平哲学思想,应当是: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差异与同一”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和以生产力为最终决定作用的社会发展动力论。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哲学的精髓,它不仅包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逻辑的探讨,也包括对毛泽东思想从其完整的、科学的体系出发加以科学地把握,并根据新的历史条件,既坚持基本原理,又有所创新、发展。“差异与同一”辩证统一的思想是邓小平思想的核心,这表现在他在正确认识、处理国内主要矛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尤其是“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提出和实践。社会发展动力论是邓小平哲学的基石,它指邓小平继承和发展恩格斯关于在生产力最终决定作用基础上的多种因素的“合力”推动社会前进的原理,提出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理论。他的“合力”、“动力”、“生产力”、“综合国力”范畴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发展动力论的范畴,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高科技时代,对中国传统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合乎逻辑的继承和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