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可持续发展到转移式发展

作 者:

作者简介:
韩民青 山东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原文出处:
哲学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9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在今天,“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现代发展观。但是,我认为,我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尤其是对其不足之处还缺乏认识,对单纯提“可持续发展”是否在实际上能行得通也缺乏认识,更少去考虑“可持续发展”是否适合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法则。在本文中,我准备对“可持续发展”做一点反思,并尝试着提出一种“转移式发展”去补充“可持续发展”之不足。从根本上讲,我认为,人类走出今日困境的途径是迈向比工业文明更高级的新文明。今日的人类困境是挑战也是机遇,是新文明诞生前的阵痛。

      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含义及实质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与战略,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孕育时期。早在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斯坦利就比较系统地提出了“生态系统”这一科学概念,并发出如果人类无节制扩张将会导致地球生态系统瓦解的警告。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R.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阐述了毒物污染环境的问题,告诫人们要正视由于自身的生产活动而导致的严重后果。1972年6月,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114个国家代表参加的“人类环境会议”。在会议之前,会议秘书处于1971年5 月委托经济学家B.沃德和微生物学家R.杜博斯撰写了一份关于人类环境问题的报告,这份报告就是后来著名的《只有一个地球》一书。到1981年,美国科学家布朗创办的世界观察研究所出版了《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一书,“可持续发展”一词正式公诸于世。1983年12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它于1987年4 月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调查报告,对“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这样一个定义:“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既满足人类目前需要和追求,又不对未来的需要和追求造成危害”。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可持续发展”成为会议的主题。到此为止,“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被国际社会所认同的现代社会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呢?《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给出的定义是笼统、含糊、抽象的。“既满足人类目前需要和追求,又不对未来的需要和追求造成危害”这句话,没有任何具体内容。然而,在这句话里,“目前需要和追求”与“未来的需要和追求”是具有一致性的,而且它们的实现是基于共同的条件的,否则,“目前需要和追求”的实现就不会对“未来的需要和追求”的实现造成危害了。那么,“目前”与“未来”的一致“需要和追求”是什么呢?它们的实现条件又是什么呢?“可持续发展”所要做的正是在这些实现条件下实行一种调节控制作用,以便使当代人的需求得到满足,而又不影响后代人需求的满足。要想知道这些具体内容并不难,因为“可持续发展”提出的前后的背景已向我们做出了再清楚不过的说明:关系和影响着“目前”与“未来”的条件就是“环境”,就是我们共有的地球。具体地说,就是地球的资源、能源以及生态环境。再进一步讲,就是与现代工业文明相对应的那些自然环境条件:石油、煤炭、水、森林及其他短缺稀有资源,还有生存环境状况。环境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传统的工业文明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是根本原因,能源枯竭、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人口爆炸是其具体表现。“目前需要和追求”是什么?显然就是今天工业文明中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于这些需求,“可持续发展”是不否定的:如果否定了这些需求,也就不会对环境造成什么问题了,更不会存在是否要实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了。不仅如此,“可持续发展”还承认了“未来需要和追求”与“目前需要和追求”的一致性,否则,二者就不会存在共同的实现条件及其冲突了。“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想办法使当代人满足他们的工业文明性质的需求,同时又不影响后代人的工业文明性质的需求。不同的可能是,未来的工业文明需求更高更新。当然,这都要排除那些不合理的有害的需要和追求。

      在弄清了这些具体内容之后,我们就明白了“可持续发展”的确切含义:要在地球环境问题上做好调控工作,使能源、资源能够得到高效合理地开发与利用,要保护环境防止其遭受污染,以便既能满足当代人的工业文明性质的需求,又能不危害后代人的工业文明性质的需求。我在这里特别地加上“工业文明”,似乎是多余,其实不然。因为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同性质的文明形态才面对着同样的环境因素。采集渔猎文明、农业文明,都不会感到石油短缺、水资源短缺。倘若将来人类到太空中生存而形成太空文明,估计也不会再感受到地球资源的短缺。

      弄清“可持续发展”的确切含义,我们也就弄清了它的本意:就是让人们在工业文明中舒舒服服地过下去,生息繁衍,而不要遭受能源短缺、资源枯竭、生存环境恶化之苦。

      弄清“可持续发展”的确切含义和本意之后,它的实质也就不难找到了。“可持续发展”本质上就是调控战略,以合理的方法调节自然资源的利用,以有力的措施保护环境,使人与自然相协调,保持生态平衡,确保现代文明(工业文明)生活的持续发展。我在这里强调“可持续发展”的“调控”性,意在指出它的这样一个本质特点:它力图保持的是工业文明的可持续,而不是试图开拓一种新文明。在下文中我将论及这样一个问题:人类目前的困境,最终不是靠“可持续发展”来解决的,而是应该中断这种发展,寻求新的文明形态。这就是说,不是“既满足人类目前需要和追求,又不对未来的需要和追求造成危害”,而是逐渐改变人类目前的需要和追求,并在未来形成全新的需要和追求,把人类从目前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解脱出来,从根本上脱离目前的环境问题,从而开拓一种新的文明。正是为了下文的论述,我们务必弄清“可持续发展”的真实含义和本质。

      二、单纯提“可持续发展”是不全面的

      在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的特定的具体的内容之后,我们再来深入反思,并根据实践的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我们很快就会发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措施在一定范围内是可行的,但从全面解决目前人类的困境看,尤其是从推动人类文明获得更大飞跃看,它是很不足的,有时甚至是无力的。我们并不否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限度的必要性和作用,但必须同时指出:单纯提“可持续发展”是不全面的。

      第一,单纯提“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不可能”,是指只凭“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实现“持续发展”的。人们之所以提出“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是由于现代工业文明在环境问题上造成了巨大的麻烦,引起了环境向人类的严峻挑战,如果人类不能够有力地应战,就难以持续发展。所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内容,都是针对环境的挑战而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内容能否成功地迎接挑战呢?这需要仔细分析。经过一番分析就可看到,自然的挑战是分为两种不同情况的。一种是由于对自然的作用失当而造成的,如环境污染、人口爆炸等问题,这种挑战不是不可避免的,它可以通过对人类活动的改善与调控加以解决。这种挑战可以称之为“可避免性挑战”。另一种挑战是由于人类发展所形成的,如工业生产的发展造成了能源危机、资源匮乏,这种挑战是难以避免的,因为相对于特定生产方式而言,对地球所需的特定资源必定是有限的,即使再节约也会用光的。这种挑战具有必然性,不是通过对人类活动加以调控就能解决的。这种挑战可称之为“不可避免性挑战”。对于这种不可避免性挑战,人类虽然不能通过调控活动加以解决,但却可以通过调控加以缓解,以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和有限度的发展。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内容和措施看,它实质上就是一种调控战略:一方面通过调控解决环境污染、人口爆炸等可避免性挑战;另方面则通过调控缓解能源危机、资源匮乏等不可避免性挑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