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思维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形象、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和灵感。各种认识过程依据自己认识对象的差异及其特点选用其中一种做为主要思维方式来完成自己的任务。 由于历史的过去性和综合性决定了历史认识的独特性,因此,历史认识的思维方式既不是一般的形象思维,也不是一般的逻辑思维,而是综合了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和灵感几种思维方式而形成的具有系统性、多维性、立体性的思维方式。 一、历史认识中的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用声音、色彩、线条、动作等构成事物的形象进行思维。这是一种具有强烈感情和丰富想象的思维活动。形象是形象思维的细胞,是形象思维的起点。一般说来,形象思维是文学家、艺术家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思维活动时,主要采用的一种思维方式。历史认识也得借助于形象思维。因为,历史思维的对象是一去不复返的客观历史。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第118页—119页。)也就是说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历史是由有血有肉的各个个人、各种群体创造的。因此,历史是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全方位的。正是历史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历史思维离不开形象思维。只有形象思维才能栩栩如生地再现历史人物的形象,在表述历史人物上,我国的历史文学是久享盛誉的。中国史学之父司马迁笔下的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各有各的相貌、各有各有腔调、各有各的性格,使之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刘邦在司马迁的笔下是豁达大度,通权达变,知人善任,并且也写出了他即便做了皇帝都脱离不了一身无赖习气。项羽在司马迁的笔下是个少有大志,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并有军事上的组织能力,但也写出了项羽目光短浅,刚愎自用,不能信任人,不能提拔人,而导致失败。恩格斯说:“有了人,我们开始有了历史。”(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第457页。 )这就是说人是历史的原因,同时人又是历史的结果,人是历史运动的轴心。只有对历史人物进行形象化的描绘,才能让历史具有个别性、多样性、具体性、偶然性,人类历史才绚丽多彩、波澜壮阔,舍弃对人的表述,历史就将不成其为历史。如果没有形象思维,那么历史就将成为空洞而苍白的一堆故纸、枯骨,引不起人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主体活动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对于时间的连续和空间的广延性的描写也需要形象思维。也就是说形象化的描写还包括人类生活的社会的、自然的环境和人类接触的各种景物。空间是物质运动存在的形式之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也是人类借以演出有声有色历史剧的舞台。展现历史人物活动的空间也就是对人类生活的社会和自然的环境予以形象化的描写,才能立体化的把握和再现历史舞台上主角、配角以及丑角合演的那一出出喜剧、悲剧或闹剧。例如,对于战争场面的描写,对历史人物活动的各种场景的描述,在我国的历史编纂学中是有优良传统的。如《左传》中所记述的:齐鲁长勺之战、晋楚城濮之战、齐楚邲之战、宋楚泓之战等;《史记》中的《淮阴侯列传》所记述的韩信破赵之战,《李将军列传》中记述的李广对匈奴的战争等;《资治通鉴》中记述的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这些描写都非常生动、逼真。记载历史人物活动的场景如《史记》中的“鸿门宴”、“蔺相如完璧归赵”;《资治通鉴》中的“郭子仪单骑见回纥”……这些记述战争场面和人物活动的场景的形象化描写,读来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这就使历史活起来了,立体化了。这样的形象化描写,可以有助于今天同昨天、前天精神上的沟通和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加深对历史的理解。舍弃形象思维,历史学就将成为线性化的、僵死的、干瘪空洞的。也不利于一般社会成员的接受,因而也就削弱了历史学的社会作用。 我们都知道历史遗留下来的资料是分散的、零碎的、片面的、间断的,我们就凭借这些残缺不全的史料,重构已经一去不复返的客观历史,我们要依据这些反映历史活动一点一线一面的零星史料构造出连续完整的历史图象,必须借助形象思维。罗素说史学“比其他学科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注:罗素:《论历史》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1页。 )依据真实的史料作出联想、想象,用来补充史料的缺漏与空隙。 但是,历史思维中的形象思维,不同于文学艺术的形象思维。历史思维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重现历史真象为目的,绝不允许将众多的历史人物揉合在一起加以典型化,更不允许在叙事描写中动用夸张、虚构等文学手段。如在《三国志》中,陈寿利用翔实的史料,描写的诸葛亮具有忠于职守,鞠躬尽瘁的精神,赏罚分明、严于律己的作风,才智过人、多谋善断的特点,表现出诸葛亮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品格与气质。这是一个令人相信的历史形象。而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所描写的诸葛亮能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登坛作法的艺术形象就不那么令人信服。形象思维是历史认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思维方式,但它不能取代严密的逻辑思维。 二、历史认识中的逻辑思维 历史认识也离不开逻辑思维。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离不开理性思维。”可以说史学是人类理性思维的结晶,是人类对自身发展过程的反思。理性思维就是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用从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概念、理论、数字等材料进行思维。语言、概念是逻辑思维的细胞。逻辑思维也称为抽象思维,它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本思维方式。尤其是历史科学研究与其他科学研究有显著的区别,其主要特点是历史研究主体与所研究的客体不能直接接触,不能直接观察。历史不能实验,也不能重演,这是由历史的过去性所决定的。历史研究的唯一途径,只有依靠史料所提供的信息去认识客观历史。史料的搜集、整理、鉴别、辨伪、考证这一整套处理史料的过程,就是为了获取真实可信的历史信息。占有史料以后,还要准确分析史料,科学理解史料,并能认识史料的价值,然后才能正确运用史料。从搜集史料到动用史料这一全过程都需要逻辑思维才能完成。 历史研究不能停留在搜集史料、研究史实、重构历史图象上,还要深入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研究历史的客观联系,阐发历史的发展规律,预见历史的发展趋势。历史运动不仅具有个别性、具体性、多样性、偶然性,而且,个别性之中存在着重复性,具体性之中蕴含着常规性,多样性之中包含着统一性,偶然性之中容纳着必然性。要从个别性当中发现重复性,从具体性当中把握常规性,从多样性之中认识统一性,从偶然性当中揭示必然性就必须依靠逻辑思维。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经过抽象与比较、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