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践本体论的几点思考

作 者:
张绥 

作者简介:
张绥 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原文出处:
天津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9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实践本体论或称实践思维方式,自提出以来,大体已有二十年的光景。在此期间,倡导者对之不断阐发、引伸、补充。对该论的性质和它所包含的若干支柱观点,人们看得越来越清楚了。现就其中几个观点,谈谈我的看法,以利深入讨论。

      一、关于从物质基点转移到实践基点

      一种观点认为:“抓住‘实践观点’,就是抓住了马克思思想的核心”,“从原来抽象的‘物质’基点转移到与人的生存生活直接相关的‘实践’基点,这本身也是对我们来说一种重大的思想解放。”

      这里所讲的转移,就其实质讲,就是把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脚点、出发点,由客观物质世界转移到人或“自我”身上。这样的转移只能是:1.由自然界和社会的“优先地位”,转移为实践的“优先地位”;2.由物质支配、制约实践转移为实践支配、制约物质;3.由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转移为从人的需要、目的、意愿出发;4.由思想只能是物质的反映转移为物质对象“是人所特有的创造性的本质”;5.由世界是物质的世界,转移为世界是“主体的世界”;6.由哲学的唯物唯心分野,转移为超越唯物唯心。以上六点集中在哲学体系上,即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转移为实践思维方式即抛弃物质本体的主观唯心主义上去。

      还必须指出,把物质称之为“抽象的物质”,或“远离人间的彼岸世界”,而把不受客观物质制约的实践,称之为“向人间生活的回归”,有两点是无法说清的:一是实践离开了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物质世界,何以“向人间生活的回归?”正像马克思说的,“没有自然,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2页。)二是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岂不成了从“抽象的物质”、从“远离人间的彼岸世界”出发和求是了吗?须知,这是经过中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实践检验证明了的真理呀!

      二、关于实践是思维与存在统一的基础

      强调实践本体论者反复引述的一个支柱观点,就是“人的实践既是分化世界的活动,造成人与自然的矛盾的根源,又是统一世界的活动,消解人与自然对立的现实基础”。这个观点是很难站得住脚的。

      人与自然的矛盾、精神与物质的矛盾,是自然界内部分化的结果。从大自然中分化出了人,才有人与自然界的矛盾。是什么矛盾呢?自然界“走着自己的路”,不会满足人,而人又离不开自然界,因为大自然是人的唯一的“衣食父母”,生存的物质源泉。人只能去认识和改造这个世界,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才是人与自然矛盾由以产生的物质基础和根源,怎么能说产生于实践呢?说实践是矛盾产生的根源,这正好说明了实践本体论,把不以人们的意志、也不以人们的实践为转移的物质世界内部的矛盾(人是能思想和实践的物质),颠倒为以人的意志、人的实践为转移的“一切都是为人而存在的”世界。

      再说,实践作为人特有的一种能动性,是与人同时成长起来的,而决不会先于人而存在。恩格斯讲了“劳动创造了人”这个话,但他是用了“在某种意义上”这个限制词的,而且这种劳动也是在自然界占优先地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设想自然界如果不首先分化出一种能够具有转化为人的类人猿,以及它所具有的“动物式本能的劳动”(马克思语),怎能凭空产生出完全意义上的制造工具的劳动呢?更不要说产生人了。如果不顾上述这些自然界分化出人的基本的历史事实,硬说实践创造了人和自然、精神和物质的矛盾,这岂不等于说,实践是存在于人和自然之先,凌驾于两者之上了吗?

      这样说的依据何在呢?通过对三种基点的统一的分析,就可以明白了。

      一种是以物质为基点的统一。这种统一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也不以人们的实践为转移。人只能以自己特有的能动性精神和实践去认识它、改造它,实现预想的目的。正像列宁说的“人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面向客观世界以它为转移,以它来规定自己的活动。”(注:《哲学笔记》第208页。)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统一, 是唯一有效的统一。应该说,以物质为基点统一思维与存在是旧唯物主义不可磨灭的一大功劳。虽然它的致命弱点,不能从主体实践去理解,未能做到二者的真正统一,但不能因此把它的功劳否定掉。马克思、恩格斯正是批判地继承并大大发展了以物质为基点的思想,创建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

      再一种是以精神为基点的统一。它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以此去启动实践,使之外化为物质。很明显,这是唯心主义的精神派生物质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现,只会造成破坏,如实际工作中的“长官意志”之类。

      还有一种统一,那就是实践主体论提出的以实践为基点的统一。这种统一认为实践是世界的本原,精神与物质都是实践创造的。这种观点认为,实践创造了“自我”,也创造了“对象世界”,是现实世界的“总根源”。问题在于以实践为基点的统一,是对以物质为基点的统一的否定,而否定之后的以实践为基点的统一,就必定是用“由己出发的为我欲求”这类臆想去统一,而这样的统一就和以精神为基点的统一相通,成为虚假的统一了。不同的是以实践为基点比以精神为基点,更容易模糊人们的视线。

      三、关于目的性与客观规律性

      一种观点认为:作为直接支配主体活动的意识具有双重来源:一方面,它来自对客体的反映;另一方面,又来自对主体自身的需要的意识。我认为,这样取得的意识,只能是“糊涂的混合”(列宁语),以此去指导实践是不可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