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的人学逻辑

作 者:

作者简介:
宫敬才 河北大学哲学系

原文出处:
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本文以详实的经济理论史材料为基础,对“经济人”概念进行了追本溯源式地考察,试图恢复它的原始涵义及其流变过程,最后结论是:它不具有实体描述的意义,只具有方法论的性质和功能。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9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市场经济是社会历史的人从事经济活动的特有方式。现在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是:人们从事市场经济活动的自我认识是心安理得、天经地义,这是为什么?人们的市场经济文化观念,不假外借便能自圆其说,这又是为什么?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二者背后有一个强劲的逻辑在起作用。这一逻辑是从事市场经济活动的人自我认同的理论支撑点、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评价市场经济行为的判断标准。具体说,这一逻辑就是盛行于西方经济学界、在我国已成为常用词汇的“经济人假说”。

      黑格尔曾经说过,熟知非真知。套用这句话描述经济人概念在我国的运用情况,可能并不过分。这样说的根据有两点,一是人们在运用这一概念时就象运用道德人和政治人概念一样,以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就是概念所描述的那个样子。实际上,在指称和意义这两个向度上,概念使用者的主观理解和概念提出者的初衷之间,可能具有本质区别。二是经济人概念象其他概念一样,有自己的社会起源、思想起源和概念起源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只有在能够区分这三种起源并研究和了解这三种起源的具体内容之后,才能真确地知道,这一概念到底指称什么,其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一、概念起源及涵义辨析

      人们往往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及其文化理解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物。前者以布克哈特及其代表作《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化》为典型,后者则以马克斯·韦伯及其代表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为标识。这并不符合实际。因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及其文化的社会起源要比此处的所谓“起源”时间早几百年,它肇始于中世纪后期的十一世纪,伴随走村串户的商人的壮大而兴起的自治市发端。当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兴起的时候,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及其文化已快要形成或正在形成。从这个角度说,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及其文化的流而不是源。经济人概念的情况也是如此。虽然它的概念起源时间要晚得多,但就社会起源时间而言,它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及其文化的起源时间同步。

      经济人概念的思想起源情况要复杂得多。在这里,我们起码会遇到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文化中,内在地包含经济人思想,但这里的经济人思想以自发的形式杂乱地存在于各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的表达形式之中。上升到理性自觉的高度,以规范性概念的形式表达出来,还需要时间积累和思想磨炼。第二种情况是经济人思想以接近最终形成的形式存在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的各种表达形式之中,尤其是存在于哲学和文学这两种形式之中,如英国哲学思想中的人性自私论和法国哲学思想中的人性自爱论,文学典型,可以举出英国的鲁滨逊和法国的于连,它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构成了经济人思想产生的直接理论背景和基础,为经济人思想以完备的形式表达出来,提供了直接的前提条件。第三种情况是经济人思想以经济学术语和论证方式的形式表达出来,完成这一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文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任务者是亚当·斯密,但耐人寻味的是,亚当·斯密“并没有用经济人这个可怕的字眼。”(注:[奥]A.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第11页,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西方学者一致公认经济人概念第一次出现于约·穆勒1836年写就的一篇论文中,此文的题目是《论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小穆勒提出经济人概念,根本目的是要说明经济学中的方法论问题,也就是说,他提出这一概念,有其特定的指称,也有特定的含义。不过,由于这里的指称和意义并不具有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确定性和准确性,所以,导致了后来的歧义丛生,争论不休、望文生义、随便乱用的局面。

      确实,如果不了解小穆勒赋于经济人概念的特定含义,它的指称是什么便大成问题。经济人的英文规范性表达是Economic Man,除此外,英文的表达形式还有Economic Subject , 与此对应的德文表达形式是Wirtschaftssubjekt,但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说,这一表达形式并不是英文经济人概念的同义词。(注:[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3卷,第206页,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意大利经济学家帕雷托,则用意大利文homo oeconomicus表达经济人的意义。仅从不同的语种表达形式就可以看出,经济人概念指称的对象有两种:一是经济行为主体,但是,如果这样理解经济人概念的指称对象,那么,经济人概念的指称范围实在太宽泛。因为,有人类社会就有经济活动,有经济活动就有经济行为主体。这样,经济人便成为没有自己特定指称对象的经济行为主体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二是指称特定历史时代即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的人及其行为特点:懒惰、目光短浅、恣意挥霍是人的本性,只有通过环境的力量才能迫使人经济地或谨慎地调整其手段来实现其目标(注:[奥]A.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第11页,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他的追求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注:[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3卷,第207页,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什么手段都可以使用,成功便是一切,至于其他,如道德和法律禁忌,能逃脱便逃脱,在这里,没有道德与不道德,正义与不正义之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引证了1860年出版的《工联和罢工》中的一段话,似乎能够证明这里对经济人概念的理解和阐释:“资本逃避动乱与纷争,它的本性是胆怯的。这是真的,但还不是全部真理。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象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 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注:马克思 《资本论》第1卷,第829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这是对经济人概念的实体性理解。这意思是说,它所指称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或者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人,就是如上解释的那个样子。首先说,这种对经济人概念的理解与小穆勒提出经济人概念的初衷有南辕北辙之别,这为后来关于经济人概念的争论留下了可供发挥的余地;其次,这里的经济人概念是指称资本主义经济活动中所有的人还是一部分人?如上对经济人概念的理解和说明并没有区分这一点,这又为后来的争论提供了可以任意发挥的余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