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号:B0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0209 (1999)01—0093—98 一、人与自然矛盾的客观性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矛盾和冲突始终存在,只不过矛盾的尖锐程度不同。古代社会主要是恶劣的原始环境,不适宜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必须艰苦奋斗才能改善其生存环境。现代社会主要是不适当的资源开发,破坏了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 人与自然的基本矛盾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的普遍矛盾。早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出现了人与自然矛盾的萌芽,发展到今天,已成为困扰人类的世界性问题。矛盾产生的直接动因是: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人们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干预、改造自然生态系统,以获得更多的物质和能量,这就可能与自然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的要求发生矛盾。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一矛盾的趋势也是不断尖锐化的。 大约在10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现在的人类, 开始了一个新纪元。在人类初始的漫长世纪中,人类靠从生态系统中取得天然生活资料维持生存,如采集野果和昆虫,用简单的工具猎杀野兽等。这时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经济系统,人只不过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个成员,是处于食物链营养级顶端的消费者。大自然有足够多的生活资料满足人类十分有限的原始需求。而人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也表现为被动的生存适应。这种活动对大自然的影响,与强大的自然资源相比,则是微不足道的。虽然原始人与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及其环境也存在着矛盾,但这种矛盾从根本上说,属于生态系统内部的矛盾,表现为一种自然生态过程。 在几十万年的漫长发展过程中,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的消费规模逐渐扩大,需要从生态系统中获取更多的天然生活资料。而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火的发明和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加强了采集、狩猎等活动的能力和影响,这就有可能使某些动、植物资源由于过度消耗,再生能力受到损害,甚至造成食物链环的缺损,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生态系统的这一变化又反过来影响人类的采集、狩猎活动,使人类从生态系统中获得天然生活资料较为困难。这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最早产生的人与自然的矛盾。 农业的产生,是导致人与自然矛盾缓解的最直接原因,这是人类经济活动干预和改造自然生态系统最成功的例子,农业通过种植植物和驯养繁殖动物,把自然生态系统中难以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无机物变为有机物,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储藏能,从而大大提高了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能力。人们不再花费巨大的代价去获取野生动、植物谋生,而只要耕种少量土地就能满足需要。农业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互交织,有机地组成一个生态经济系统,系统内部物质能量循环转化,多次利用,不仅使系统的产出增加,同时也有利于维持生态的新的平衡稳定。 农业的产生缓和了原始采集业后期所出现的人与自然矛盾,但并不意味着这一矛盾从此消失。在以农业为主体的若干个世纪中,人类继续用自己的经济活动行为去影响干预生态系统,改变着自然界的面貌,而这并非都取得了成功。在一些年代和一些地区,干预生态系统的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机制之间存在着激烈的对抗,如非洲撒哈拉沙漠的形成和蔓延,中国黄土高原的退化等,都是人与自然矛盾激化的产物。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中美洲的玛雅文明,在繁荣了10多个世纪之后突然消失,过去一直是个不解之谜。美国芝加哥大学和佛罗里达大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从公元前800年左右开始, 玛雅社会的人口就不断增长,平均每隔400年就翻一番,人口的压力迫使他们毁林开荒, 到公元前250年,这个地区的森林几乎就砍光了, 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玛雅社会终于在9世纪以后因为失去农业的支撑而崩溃。 这说明在农业社会时期,同样存在着生态经济矛盾,也就是人与自然的矛盾。就总体而言,由于人口和经济的增长比较缓慢,人类对生态系统需求的压力相对较小,同时,在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制约下,人类经济活动干预影响生态系统的能力也很有限,因此,人与自然的矛盾在更多情况下表现为人类对生态系统资源开发利用不足。那时地球上到处有原始森林、矿藏和未开垦的处女地。对于人类来说,大自然就像是一位富有慷慨的母亲,她那资源的乳汁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与此同时,农业社会的经济发展也十分缓慢。 到了18世纪中叶,这种状况开始发生急剧变化,发端于英国的产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到19世纪40年代,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工业国家都先后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它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现代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而且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使人类社会对生态系统的需求急剧增加。1800年,世界人口经历了100万年才达到10亿,到1930年世界人口在130年内翻了一番,达到20亿;而1930年到1975年,即工业化后短短的45年中,世界人口又翻了一番,达到40亿!据估计,现在大约每过35年世界人口就要增加一倍,20世纪末可能达到60亿。与此同时,人类对生态系统的需求也成正比增长。以水为例,据联合国统计,近30年来,全世界用水量以年均4%的速度递增,中世纪人均日耗水量约为20~40升, 现在达到150~800升。有些国家用水量每10年增加1倍。第二, 随着现代工业文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干预自然,将自然资源变换为自己所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能力和手段也日新月异。人类向大自然索取的规模和数量都达到了空前未有的程度:全世界每年有1100万公顷热带森林被开辟为农田,每年从地下取走1000亿吨矿石;平均每分钟砍伐100英亩森林; 平均每秒钟开采11万公升石油。第三,在为满足经济增长而从生态系统输出大量物质能量的同时,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剩余物也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成正比例增加。这些工业剩余物绝大部分都没有进行回收再利用或作必要的处理,而是作为废弃物直接排入生态系统,从而污染了生态环境。过度的开发、利用和大量废弃物的污染,已超出了生态系统原有调节机制所能承受的限度,严重损害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