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纪洲际对话

——世纪焦点的系统观照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系统辩证学学报

内容提要:

记述了1997年4月25日到27 日在深圳市举行的国际系统科学与世界经济学术研讨会中,系统辩证论创始人乌杰教授与国际系统科学著名学者拉兹洛E和哈肯H两位教授所进行的跨世纪洲际对话的部分重要内容。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9 年 04 期

字号:

      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跨世纪洲际对话——世纪焦点的系统观照》一书是1997年4月25日到27日在深圳银湖旅游中心召开的《SSWE'97》(国际系统科学与世界经济学术研讨会)的一项重大成果。

      银湖洲际对话的重要性首先取决于对话参加者在国际系统科学理论界的广泛影响。三位对话者分别为:

      亚洲·中国:乌 杰 教授

      美洲·美国:拉兹洛E教授

      欧洲·德国:哈 肯H教授

      银湖洲际对话的重大意义在于它恰恰发生在世纪跨越的时间关口上。乌杰教授认为:2000年的“千年情结”,使自然时间的某一恒常时刻变得极不寻常。这一个世纪转换似乎格外醒目,引发了更多问题,引起更多思考。拉兹洛E教授认为:本世纪只剩下1000多天了, 我们有责任把本来就是一个系统的世界变成一个大家都能认识到的系统,时间使责任更加紧迫。哈肯H教授说:我们期待着这次对话,因为世纪之交, 许多全球性危机更迫切地期待着解决。从世界不同地区汇集到这里——中国深圳银湖,用系统思维来探讨迫切问题,使我们对世界性危机的解决感到十分乐观。

      深圳银湖洲际对话的深远影响在于对话话题的重要性和尖锐性。对话涉及:

      ——世纪转换与观念转化,世纪之交人的思维模式转变……

      ——系统的结构与因素的理论研究,社会系统和社会因素的发展变化……

      ——自然界、社会的多元性、开放性、边缘性、协调性、多重矛盾性,本世纪的主导思维方式与下一世纪的思维方式……

      ——世界·社会·系统的有序和无序、理性和非理性,一般发展和突变,21世纪出现的突变……

      ——罗马俱乐部的报告在世纪之交的验证,世界的困境与出路……

      ——能源问题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人口危机、人口问题与地球生态系统……

      ——世界经济模式、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等等。

      银湖洲际对话是在长时间准备之下举行的,参与对话的三位世界系统科学的知名专家已经在对话之前的六个月,相互约定,分别从各自理论体系拟定了对话提纲。1997年4月27日上午, 当阳光开始照耀深圳银湖宾馆6号别墅的时候,三位对话者聚首在绿茵草坪上, 然后立即进入对话主题。

      《跨世纪洲际对话·世纪焦点的系统观照》是三位系统科学专家对话的实录,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栏目的记者不失时机地将对话展现三位专家的最新观点摄入了历史的镜头。

      对话之际,三位专家各自带来自己近年来的丰富著述。本次对话是三位专家三种不同理论体系的相互碰撞和切搓,在系统科学发展史上,这种交汇互论的对话场面是空前的。银湖对话,极其简洁,极其深刻,其背后是三位专家丰厚的著述。

      现摘选《跨世纪洲际对话——世纪焦点的系统观照》一书中部分对话内容,在系统辩证学学报上发表,以飨读者。

      乌 杰:20世纪即将结束,21世纪就要到来,处在世纪之交的人类社会,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整合的格局。

      所谓分化表现在多极性、多元性、多样性等方面。

      冷战结束后,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整体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随着前苏联的解体而业已结束。美国独霸天下的奢望也在实践中证明是好梦难圆。随着欧共体、日本、东南亚等国的日益强盛,随着民族国家数目的不断增加和地区经济集团的风行和壮大,一个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多极、多元、多样的世界已经到来。

      所谓整合表现在信息化、一体化、全球化等方面,这是指:

      第一,20世纪中叶以来兴起的以信息处理和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促使全球迅速走向信息化社会。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种技术能像信息技术那样把全球连接成一个整体。信息化不但使全世界的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也使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具有国际化的内容。因此,信息化就其实质来看,突出表现为整体化,如在一些国家之间对外贸易和投资的迅速膨胀、跨国公司的愈加兴旺、地区经济集团化、对外开放度加大等方面。虽然一体化还远不是整体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大大加快了人类社会的整合步伐。

      第二,根据政治的、经济的、技术的、生活的整合趋势之中的一种更加普遍因而亦更加有意义的东西,就是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的全球观念或曰全球意识,可以认为,我们业已进行的和正在进行的诸如建立联合国、国际贸易组织、全球计算机网络、全球金融系统、全球生态保护运动、全球反毒运动、奥林匹克运动等等,都是这种文化上的全球意识的现实化,或者说是全球意识这一巨大蓝图中的一些具体设计。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这种新格局的形成过程中,孕育了一场最深刻的革命:思维范式的转换,这里存在一种互动关系:一方面,这种思维方式的转换是由人类社会的特定发展所促成的,也可以说前者是后者的产物;另一方面,新的思维范式反过来又重新塑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面貌。

      拉兹洛E:我们面临许多20世纪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必须从新的角度思考,这并不意味着与过去的思维方式一刀两断,而是意味着思考模式的创造性的进一步发展。我知道您(乌杰教授)的系统辩证论对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做了有益的尝试。我认为今天对我们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思维必须有新的发展,而这种发展应该建立在最好的预见、最好的科学观点基础上。用系统的语言来清楚全面地刻划人类面临的处境将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因为当今世界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联系,在此之前,对许多人而言,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印度是另一个世界,欧洲有所不同,美国也有其独特的性质。而现在,它们都成了同一系统的一个部分。因为自然从来就是如此,生物圈也一直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只是在过去我们不象现在这样是这个系统中如此重要的一部分或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我们现在认识到,我们在世界的某一个部分对自然施加作用,在世界的另一个部分就会有不同的反应,正如我们在北京或香港的金融市场采取行动,在北京、纽约和法兰克福的金融市场就会有不同的反应一样。我们生活在一个无缝的世界。同时,这个世界又是具有差异性的,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我们的世界已经变得千篇一律,同时还应意识到将这些差异消除掉是很危险的。我们必须认识清楚这些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社会、不同的经济和不同的政治体系是怎样同存共处的。我认为弄清这些部分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将是对系统思维的一个挑战。因为现在这些部分仅仅能够共存是不够的。哈肯教授在他的文章中指出,当各部分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时,简单的共存不复存在,代之以各子系统间的竞争或合作。而现在系统间的过度竞争将把系统引向死胡同。经济中的竞争可能导致一些最有实力的公司战胜一些小的公司,导致最富裕、最有权利的一批人战胜大众。但这将是一个空洞的胜利,因为这种竞争将导致整个系统的解体。政府间的竞争将导致世界上的暴力冲突。我们必须学会超越竞争,并非完全放弃竞争,只是将竞争用于良好的目的。我认为我们应该利用竞争以激发出人类最好的东西,但并非杀死对手,并非将对手彻底消除,而是为人类的美好未来共同奋斗。所以我认为我们面临的巨大的挑战就是学会共处共存,甚至比共处更重要的是互相帮助、互相协作、有效地利用我们的能力,利用我们各自的独特文化禀赋,利用我们的经济力量,不诉诸武力,不诉诸军事手段,而是和平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争端。意识到我们必须共同在这小小的星球上生存下去,这将是我们共同的未来,也是地球系统的未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