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秀芝 洪晓楠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 116023

原文出处:
哲学动态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9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由大连15所高校等单位联合筹办的“全国高校第十七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学术研讨会”于1998年7月28日至31日在大连理工大学召开。来自全国的140余位代表与会。与会者围绕两个主题,即贯彻十五大精神,学习邓小平理论和讨论、研究、贯彻教育部拟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基本要求”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分三个专题作一简要介绍。

      一、邓小平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国家教育部新近通过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学习毛泽东和邓小平哲学思想,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哲学理论基础。与会代表首先就邓小平哲学思想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石。有人认为邓小平理论中所阐述的一系列战略思想、科学论断和决策原则,都是建立在实事求是基础之上的。有的学者分析了邓小平实事求是观的新特点:1.解放思想,使实事求是具有符合开放社会的内在活力;2.敢于创新,使实事求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3.策略灵活,使实事求是成为解决复杂的时代问题的有力武器。还有人研究了邓小平理论的人民性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关系,指出: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是最大的实事求是;人民性是“实事求是”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人民性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得以贯彻执行的根本保证。还有学者认为,贯穿20年来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哲学基础的一条主线就是“实事求是”,然而每一次的具体表现却有所不同。第一次强调以实践为标准来检验人们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第二次强调以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理生产力标准来检验人们的认识,并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第三次强调以实践标准和理论标准统一的“三个有利于”来检验人们的具体工作。

      (二)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内容。与会学者分别就邓小平的新发展观、富民强国观、信念观等作了认真讨论。学者认为,邓小平的新发展观主要体现为可持续发展思想,其特点是: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体现和尊重全体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和最终目标;贯穿和体现了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始终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人类自身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邓小平的富民强国观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富民强国的根本保证是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关键是发展经济;其战略决策是改革开放;其战略步骤是三步曲;其立足点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有的学者分析了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辩证否定观的特点,指出它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具有新的科学内涵的否定观。一方面,它否定了社会主义的空想成份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另一方面,否定了全盘西化和把现代资本主义教条化的错误。邓小平的信念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新的实践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信念;群众信念等。此外,与会学者还就邓小平的生产力理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社会历史理论和世界历史意识、邓小平理论的辩证法内涵、邓小平新时期建军思想方法论进行了热烈讨论。

      (三)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之比较研究 与会不少学者就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分别从不同的方面作了比较研究。有的学者指出:无论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上来看,邓小平理论都是毛泽东思想的直接继承和重大发展。有的学者认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其具体表现在立场上的一脉相承、发展观上的一致性、共同的世界性视角、巨大的批判力。有人认为,从思维方法上来看,毛泽东与邓小平各有侧重:前者侧重于“从同一中把握对立”,后者则侧重于“从对立中把握同一”。就矛盾观而言,毛泽东和邓小平都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传统,他们的矛盾观有许多共同点:1.注重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结合,从具体国情出发,提出解决中国问题的特殊思路;2.强调内因的作用,主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自己;3.强调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重点论”。除此而外,邓小平矛盾观的侧重点是“同一性”,其矛盾运筹法是“两手抓”,其外因观的新视角是“机遇观”。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与会有的专家呼吁,要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的比较研究。这种比较研究应把重点放在以下四个方面:不仅要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农民文化传统、中国古代哲学传统、中国近代哲学传统的比较研究,而且还要开展邓小平理论的哲学思想与中国古代哲学传统的比较研究。有的学者从一个侧面论证了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一方面,近代欧洲哲学参照了中国传统哲学,且吸收了一定程度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另一方面,优秀的中国传统哲学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哲学思想和邓小平哲学思想,从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此外,有的学者具体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缘由:其一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作为客观环境条件恰好适应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寻找思想武器的需要;其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科学认识功能深刻地启发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客观前提;其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传统文化在某些方面的相似之处,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思想基础。

      三、面向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改革

      会议期间,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司长奚广庆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的目标,对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对如何贯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基本要求作了重要讲话。大连理工大学、大连陆军学院、清华大学等院校的有关部门分别介绍了如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过程中实施“五步教学法”、“三教一考”(专题教学,综合教育,持续培养,全面考核)、以及邓小平理论如何进哲学课堂的教改经验。与会学者还就当前高校哲学教学的现状和面向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通过研讨和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加深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教学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理解,这对于进一步提高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知识经济时代搞好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和研究中不断创新,为培养和建立一支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师资队伍,为邓小平理论“进课堂”必将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