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B03 一 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游牧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等不同的经济形态。在不同的经济形态下,社会的主导产业不同,对应的占第一位生产力的要素也不同。在社会生产力系统的运行中,各个要素的发展是不平衡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生产力发展到某一个历史阶段,总有一个要素的发展优于其他要素而凸现并起主导作用,从而成为那个时代生产力的特征。显而易见,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在不同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构成中,在社会生产力的运行过程中,往往有一个因素起主导的作用,在生产力构成中处于首要地位,成为那个时代的第一生产力。 在古代,人们主要从事狩猎、农牧业、手工业,以人类的体力为主、利用畜力和简单的手工工具进行生产活动。这个时期始初是以利用天然资源为标志,如肥沃的土地、丰富的猎物、渔产、森林、煤炭……劳动者不需要有很多的劳动经验和知识、技能,生产工具极其简陋粗糙。原始的生产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者生存的自然环境、与劳动者发生物质关系的劳动对象,人们只能被动地适应生存环境。因此,人们的生存环境,与劳动者发生物质关系的劳动对象则成为那时生产力状况的决定因素。尔后经历了游牧经济和农业经济的漫长年代,社会生产力从人类原始的简单适应生存环境向制造和应用生产工具过渡,从石器、铜器向铁器过渡,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也就发生演变。但无论如何,科学技术尚未成为一种主要因素,与生产力联系不大,对其影响甚微。到了17-19世纪,机器体系逐渐取代手工工具在劳动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其区别在于机器体系是由发动机、传动机和工作机组成,摆脱了手工工具所受到的人的自然器官限制。尽管机器大工业把科学变成独立的力量,变成生产力的重要因素,然而无论是蒸汽时代(18世纪中叶19世纪下半叶)还是电力时代(19世纪70年代本世纪40年代),在社会生产力系统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机器。科学技术开始得到广泛应用,逐渐透到生产力各要素之中,成为构成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在生产力系统中尚未占据主导地位。因而,机器体系(或近代机器生产力)是这个时期生产力的标志。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认为,“人类的远古时期,有没有生产劳动?当然有。但有没有科学技术?那就说不上了,大概只是生产劳动的经验而已。西方世界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才出现了科学。到18世纪后期,开始出现机器。大名鼎鼎的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但瓦特不是科学家,只是一位有经验而聪明的技师。那时虽有科学,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不密切。一直到上个世纪后半期才有新变化,技术与科学发生较密切关系。大概在100年前,才有了培养高级的大学程度的工程师学校。从这一段历史可以看出,马克思活着的时候,不可能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来考虑。”(注:钱学森:“我对科学事业的一点思考”,《真理的追求》,1995年第5期。)在近代工业经济社会,社会生产力的公式可表述为:社会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与其他生产力要素相比较,并无特殊的地位,它们之间表现为算术的累加关系。 二 自20世纪40年代,尤其是70-8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使当代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科学技术的作用,使得社会生产力既不是以自然力作为首要构成因素,也不是以工具所使用的材料为主要标志,而是能源(机器动力的使用)占据主要地位。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通过对社会生产力各要素,包括劳动管理,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进入20世纪,特别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力构成要素中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最终成为社会的第一生产力。在现代工业经济社会,人们普遍认为社会生产力的公式应当是:社会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管理]×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在生产力系统中与其他要素表现为几何乘积的关系。 首先,社会经济越发展,科学技术水平越提高,要求劳动者的智能支出就越高,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科学技术的作用也就越大。因此,邓小平说:“劳动者只有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的生产经验,先进的劳动技能,才能在现代化的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87页。)所以,通过科学技术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科学知识素质和劳动技能,从而可使科学技术转成为直接生产力。其次,生产工具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科学知识的物质存在形式,是物化的智力。科学经由劳动资料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就是以技术为中间环节,把科学理论用于改革生产工具,并研制出新的生产工具。社会的劳动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无疑是以生产工具的革新为标志的,而任何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设备都是科学技术物化的结果,都是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晶。不同时期的生产工具都是由那个时期科学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以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生产工具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劳动资料体系。由于控制论、微电学、信息论的发展,导致传统的机器体系由动力机、传动机和工作机三个基本环节加入新的环节——由电子计算机组成的控制机,使机器体系达到高度自动化水平。应用科学技术创造的机器体系不仅在极大程度上替代了人的体力劳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人的脑力劳动,生产工具已经由过去的“手的延伸”发展到现在的“脑的扩展”。这一切不能不说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再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人们对劳动对象的认识和利用也不断地发生深刻变化。通过科学技术改变了劳动对象的结构、功能,也扩大了它的范围。到了现代化生产时代,对于劳动对象,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造物,也无论是在地面还是深入地壳、海洋,都得到极大的扩展。材料是物质生产不可缺少的要素,一种新材料的产生,可以引起生产工艺的变革,促进生产力的极大发展。20世纪以来创造了许多用途广泛、性能特殊的新型材料,如合成橡胶、塑料、化纤等有机高分子材料,稀有金属、稀土元素等金属材料,半导体材料,陶瓷、玻璃等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钢、金属陶瓷待复合材料等。最后,现代管理是现代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水平的高低。“生产管理是科学”(注:张巨青:《邓小平科技思想与教育思想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9页。),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力地促使管理现代化,为建立严密的生产组织形式和自动化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从而在生产力系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