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与经济特区优势的发展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国经济问题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与开发区经济
复印期号:1995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作者说:无论经济特区是否发展成为特别关税区,各个经济特区当局都可以自主选择而且可以说是作为中央政府进行上述决策的先决条件或基础工作是在已有的基础上,率先建立、完善市场经济制度,规范经济特区内部的制度环境。它必须成为经济特区在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重点之一。

      经济特区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而经济特区的实践对中国政府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的巨大推动作用也是世所公认的。然而,在全国各地纷纷加快推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各项改革,大踏步地实行对外开放的九十年代初中期,在各经济特区却出现了一场关于在新形势下经济特区的使命及其固有优势是否仍然存在,特区今后发展战略的大讨论。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些探讨。

      一

      探讨经济特区在新体制下的使命及其优势、今后的发展战略,必须分析一下八十年代初期中国政府建立经济特区的初衷以及在当时制度环境下,经济特区的优势所在。

      面对着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制度及闭关锁国的经济政策,尤其是十年动乱导 致的经济增长停滞不前,八十年代初,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必须实行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但是,改革的目标模式尚未明确,对外开放的利弊尤其是它对中国经济运行将要带来的冲击是否能够承受也难以预料。因而,必然地,中国政府采取了渐进或者说试错的方式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作为这一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在对外开放方面,是先划出若干临近港澳或有较多华侨关系、历史上就与国外经济有较多联系但在全国经济中又不具有重要意义的地区作为特区进行试点;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则采取了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渐进改革或者说改良的方式进行。作为这二者的结合,当时的经济特区的使命和优势表现为:

      1.经济特区最初是作为自由贸易区或出口加工区来办的。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就明确指出,兴办特区的目的在于“发展对外经济合作与技术交流……鼓励外国公民、华侨、港澳同胞及其公司、企业,投资设厂,兴办企业和其它事业。”

      2.经济特区的优势主要体现为政策优势。这是由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促成的:(1)被选中办特区的深圳、汕头、珠海、厦门、海南等地,在八十年代初,都是当时中国经济较落后地区。然而,由于中央政府财政困难,无法提供兴办特区所需的基础设施投资等必要的资金,因而采取了不给资金给政策的措施;(2)经济特区所需的运行机制是与当时的全国经济运行机制相矛盾的。作为以自由贸易区为目标模式,以吸引外商投资,实现出口创汇为目的经济特区必然要求实行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但是,当时的中国经济运行机制仍然是以计划经济为主的,因此,作为中央政府的措施是实行政策隔离,即在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其它地区不得引用,形成若干个“政策飞地”。

      然而,无论是特区还是全国后来的经济发展形势都超出原先的设计。经济特区并没有办成规范的自由贸易区或出口加工区,拟议建立的特别关税区并没有形成;全国的经济体制经过多年探索,最终决定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必然地,原先作为经济特区特有的政策,一方面随着全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全方位的对外开放而普及到全国各地;一方面由于中国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过去那种不规范的关境内部分地区享受部分关税减免,同一关税区内关税不统一的做法必须取消,经济特区在关税上享有的部分进口商品半税优惠也将不复存在。因此,可以说,随着中国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如果经济特区并不相应地转化为特别关税区——传统意义上的经济特区政策优势将由于全国经济体制及政策的统一而逐步消失。

      二

      经济特区固有政策优势随着全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实现而消失。对经济特区来说,首先应当视为好事。它证明经济特区的实践是成功的,从而彻底结束了在兴办特区必要性问题上的意识形态上的无谓争论,它使经济特区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不再因外部环境的压力而停滞甚至中途夭折,从长远的角度看,以市场机制为运行基础的经济特区是不可能寄生在以计划经济为主的经济运行环境中的;它使经济特区彻底摆脱了外部体制环境的羁绊,从而可以放开手脚地发展市场经济,更好地按照国际经济惯例参与国际经济分工与国际经济竞争。其次,应当说,经过十五年的超前发展,今天的经济特区已经完全不是八十年代初期的经济特区了。如果说,十五年前,无论是从外部制度环境还是从自身的经济实力看,没有中央政府的优惠政策扶持,特区难以起步。而十五年后的今天,特区的发展仍主要是靠中央政府的政策优惠,岂不证明经济特区十五年的工作毫无成绩从而建立经济特区的决策毫无可取而在全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毫无意义么?然而,各经济特区在九十年代的经济增长业绩说明,类似的担心是完全不必要的。再次,更应当着重说明的是:政策优惠仅仅是经济特区优势中一部分而已,而且,它是随着特区经济的发展,作用逐步在降低的,目前,它已经让位给特区在十五年的改革开放中所形成自身优势。相比较全国其它地区而言,由于经济特区较早实行较高层次的对外开放,由此而较早地实行了市场取向的改革,经济特区目前的优势突出地体现为体制优势,即特区的经济运行已经较多地按市场经济的方式进行,旧体制因素的影响相对微弱。它主要表现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