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崛起的原因透视

作 者:

作者简介:
蒙敬杭 严衡山 深圳市委办公厅

原文出处:
湖湘论坛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与开发区经济
复印期号:1995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5年前还是一个贫穷落后、默默无闻的边陲渔民小镇的深圳,今天已成为名扬海内外的现代化新兴城市。深圳的崛起有力地证明了邓小平同志“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掷地有声的英明论断,深圳的变化靠的就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发展。

      据统计,与办特区前的1979年比较,1994年深圳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96亿元增加到560亿元增长285.71倍;工业总产值从0.71亿元增加到638亿元,增长898.57倍;预算内财政收入从0.71亿元,增加到74.4亿元,增长104.78倍;出口贸易总额从0.09亿美元,增加到183亿美元,增长2033.33倍。目前,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深圳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人均值居全国第一;财政收入仅次于上海,居全国第二;外贸出口总额连续两年高居全国榜首。

      正因为深圳各项经济指标成几何级数迅速增长才使深圳仅接受国家较小投入,而能回报国家以较大贡献。深圳经济特区创办初期,国家共投资1亿元,用于建造“二线”铁丝网和收购联检大楼。而深圳从1981到1994年底,已累计上缴45.5亿元;海关、银行、邮电、铁路系统累计上缴国家409.76亿元。近几年间,深圳共向内地投资100多亿元,在全国80多个城市和地区兴办项目500多个;并设法扶持内地贫困山区发展经济,帮助粤北山区和长江三峡地区等建起了近100个开发项目,大部分项目现已产生了很好的效益。深圳还为内地培训了数百万劳动大军,目前有200多万内地劳工在深圳就业,1994年汇回内地的劳动收入约80亿元。深圳还对外推出22省的产品,每天有几千种内地商品通过深圳转销世界各地。

      深圳经济的迅速发展还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它使深圳大大缩小了与香港等亚洲“四小龙”的差距,为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产生了积极影响;它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勃勃生机,向全世界展现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无限光明前景!

      关于深圳崛起的原因,国内外学术界对此都有过较广泛的议论,但绝大多数都是从某个侧面或某个专题对此进行阐述。应该说,现在对深圳迅速发展的原因进行全面的透视,其条件已经成熟;而且这种探讨不仅对深圳的继续发展有益,也对内地经济的发展有较好的借鉴作用,因此,笔者不揣浅陋,欲在这方面作一初步尝试。

      剖析深圳崛起的原因,首先不能忽视她所具有的优越的客观条件,这是我们认识深圳的契机。这些客观条件集中体现在深圳所拥有的三大优势上。

      一是政策优势。1980年8月,深圳正式被中央宣布为经济特区,使其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试验场”和引进外国的资金技术及管理经验的“窗口”,从而享有在全国先行一步的政策优势。凭着这种政策优势,深圳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率先试验,赢得了十分宝贵的“时间差”。凭着这种优势,深圳15年间将77.1亿美元的国际资本和100亿美元的国内资本吸纳过来,使深圳的经济发展有了充足的血液和活力。凭着这种优势,深圳将国内外两万多家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投资主体、不同经营方式的企业汇集于一身,从而为深圳经济的崛起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基础。需要指出的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全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新时期,特区优惠政策开始普惠全国,这使深圳所拥有的政策优势逐渐弱化乃至丧失,迫使深圳苦练内功,从其它方面增创新的优势,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二是地缘优势。深圳毗邻香港,与被誉为“东方之珠”的香港海面相连、陆路相接,地理位置独特。“近水楼台先得月”,正是这种相邻的地理位置,使得深圳和香港在近10多年来,不断发展双方的合作关系,互利互惠,促进了两地的繁荣。1981年至1994年,深港合作办起近8000家“三资企业”和1.1万家“三来一补”企业,其中“三资企业占深圳全市总数的70%。1989至1992年,香港在内地进行外埠加工业广东省占94%,其中深圳就占到43%,这种“前店后厂”的发展模式使深圳香港的为最大的外埠加工基地。目前,香港在深圳的直接投资项目累计达13000个,实际投入资金约56亿美元,占深圳全部引进外资的70%。深圳去年达349.83亿美元的年进出口贸易额中,出口的80%和进口的70%是通过香港实现的。现在,深圳和香港的这种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已扩展到旅游、交通、通讯、供水、供电、金融、科技、环保、海关、治安、边境事务等众多领域,为更深层次的深港衔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预见,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以后,深圳邻接香港的这一地缘优势将会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

      三是人才优势。深圳在创办特区之初,人口不过2万,加上宝安县也只有20万,而至1994年底,深圳人口达335.51万。其中常住人口为93.97万,暂住人口为241.54万。可以说,深圳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移民城市。现在的深圳人来自全国几乎所有的省、市、自治区的城市和农村,平原和山区,机关、院校和企业。他们中除少数干部职工是通过组织调进深圳工作之外,大多数人是辞掉内地职务到深圳赤手空拳“闯天下”的。其中不少人都有一技之长,且一般具有移民所特有的不甘寂寞、吃苦耐劳、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这种情况学术界一些人曾将其比之于17、18世纪全世界之移民于美国,我们姑且称之为移民优势。这些移民闯进深圳后,基本上是“后无退路,前有机遇”,只有努力拼搏、奋发竞争、不断创新,才能不被淘汰,从而使人的潜能等到充分释放。移民优势还产生观念优势,深圳人的时间观念、价值观念和效益观念较强,既尊重社会主义“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又以承认具体企业经济活动中按资分配的合理性;深圳人的市场经济观念也较为普及,人们积极参与“股市投机。”和“期货投机”等风险性活动,“老板炒职工”、“职工炒老板”在深圳已司空见惯。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来,全国各地赴深圳求职的人络绎不绝。深圳的人才优势呈现出经久不衰的势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