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特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定量综合比较 如何对经济特区的发展状况进行定量的综合评价是一个带有探索性的新问题。因为很难将经济特区各“窗口”作用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或者用权重系数的大小来描述。本文从描述经济特区的发展状况入手,在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各经济特区之间差别的原则下建立经济特区综合评价函数,从而对深圳、海南、汕头、珠海、厦门五个经济特区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 针对已搜集到的统计资料,暂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经济增长速度(与1984年相比所增长的倍数)、工业资产利税率(%)、财政预算内收入(亿元)、劳动装备率[固定资产(元)/劳动者(人)]、工业劳动生产率(元/人)、外贸出口额(亿美元)等方面建立7个定量评价指标,并依次分别记为X[,1],X[,2]…,X[,7]。五个经济特区的指标观测值见表1。 表1 1993年经济特区指标观测值
为使评价结果具有科学性、可比性,先将各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即令
表2 经济特区综合评价及排序
从表2可见,深圳特区的综合评价指标值遥遥领先,处于明显的优势。 二、特区发展过程的定性综合比较 中央设立五个经济特区,主要是要发挥其作为技术、管理、知识和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直接主动地参与国际分工,加快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在这个意义上讲,各个特区的目标是一致的。然而,特区之间发展状况的差异是很大的。产生这样较大差异的原因不外乎来自两大方面:一是各特区的外部环境的差异;二是在释放特区政策潜能的过程中,存在着观念意识与运作方面的差异。 表3 特区发展过程的外部环境比较
由于各个特区的区位优势、城市历史、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享受的特殊政策等都不尽相同(详见表3),应该说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发展机遇,各有各的发展过程。了解各特区的外部环境间的差异之后,就会加深理解特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发展过程的不一致,发展速度的不同步。 三、中国经济特区的发展展望 五个经济特区在高速发展中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些差距可促使相应的特区在今后的发展中选准自己的位子,瞄准相应的方向,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采取相应的措施。 深圳为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优势,尤其需要冷静思考,要进一步学习和利用香港优势,重点抓发展高科技和管理,再造优势。建议中央根据变化了的环境与情况,给予肩负特殊使命的深圳特区以新的特殊政策,并提供相应的体制保证,如批准深圳特区成为自由港,在适当时候批准深圳为中央直辖市,相信这将有助于深圳特区再领风骚。 珠海处于珠江出海口西侧,近几年发展很快,其综合发展水平仅次于深圳。如果中央批准珠海为计划单列市,且注重西区的开发,其经济发展前景相当可观。 汕头特区是身背改造老区的沉重“包袱”参与竞争的,在新形势下,如果汕头被升级为计划单列市,再利用侨乡的优势,并提高外向经济比重,将会加快该特区的经济发展速度。 厦门接近台湾,利用台资处于优势地位,挖掘潜力,充分利用台商投资区、计划单列市、地方立法权等综合优势,释放“实施自由港某些政策”和“发展对台关系”的政策潜能,再加上工业基础较好、拥有众多人才、文化水平高等优势,其经济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起步较晚的海南特区,正在踏出一条营造新优势、办好大特区的新路。以现代高效农业作为新的经济生长点,海南特区正成为一个热带作物繁多、工业资源丰富、幅员宽广而人口少的资源开发型大特区,其潜力巨大,经济发展将后来居上。 总之,中国特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取决于众多的复杂因素,怎样去发挥这些因素,重要的是如何用尽用好政策,释放特殊政策的潜能,因地制宜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采取有效措施,引进更多的高新技术和外资,调整产业结构,以提高效益为中心,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必将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