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体制效应的功能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作 者:

作者简介:
肖瑞华 毕勇 吉林省体制改革委员会

原文出处:
东北亚论坛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与开发区经济
复印期号:1995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内容提要〕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改革开放整体推进、全方位拓展的体制转换时期,开始构筑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作为率先享受一些优惠政策,开发进展很快而成为新体制的启动点和突破口的经济开发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使开发区能够继续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必须采取“硬环境”建设与“软环境”构造同步配套的策略,即把政策优势转化为体制效应,在体制建设上自觉地推进一步,创造与国际商品经济相仿的“软环境”。才能充分体现开发区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

      一、开发区面临的形势,迫使我们把政策优势转化为体制效应

      开发区作为新体制的启动点和突破口,率先享受了一些优惠政策,开发进展很快。但这种绩效是政策让利与经济运行调节参数共同促成的,是旧体制压抑的增长潜力的释放。随着体制转轨进程的加快,开发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优惠政策触及到新体制宏观框架后效应减缓,今年,国家财税、金融、投资、汇率四项宏观改革措施出台;特别是新税制的实施和压缩基本建设规模的措施滞缓了开发的进程。分税之后,原定国税退库部分暂停,基建投入减半;内资企业原定享受征24%退9%实收15%的所得税政策取消了,一律改缴33%;基本建设国家根本不信贷;固定资产投资难以争到规模;只能自己解决。二是享受优惠政策的“特殊”程度逐渐消失。随着改革开放政策措施制定和实施上的地方自主性和灵活性的增强,对外开放已无可选择地从区域先行过渡到整体推进,纵深拓展的阶段,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已经形成。开发区在区域上享受的优惠政策已经拉平,优势减弱;在层次上由于非开发区不仅采用了类似开发区的政策和措施,而且广度宽、力度强,政策的倾斜角已经消失了。三是中国“复关”在即,要求站在开放前沿的开发区要建立起符合国际惯例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外向型经济运行机制,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这方面开发区的差距更大。从深层次看,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整体推进、全方位拓展的体制转换时期,开始构筑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在总体上,不会再象以前那样让开发区在开放时序上先行一步,在开放的内容上先为其创造条件,今后的路不仅要自己独立行走,而且要率先进入新体制的轨迹。

      首先,要把靠优惠政策开发的工作思路调整到构筑新体制大厦的轨迹上来。如果认识水平还停留在靠优惠政策,争开发区级别的层次上,就会大大落后于改革开放的形势,拉大差距。其次,要把新体制建设作为“软件”的主体工程来抓。创造性地吸收和借鉴先行地区的经验,力争在三年内完成构筑新体制框架的工程。第三,扩大新体制建设的试点面。除在国家级开发区试点外,在条件成熟的省级开发区有选择地进行单项体制构造的分类试点。

      二、加快新体制建设的步伐,创造适应外向型经济运行的软环境

      开发区的“软环境”,由于文化传统,商品经济发展程度和我们认识水平差异等因素,与国际通行规则差距较大,尤其是经济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差异更为明显。如果我们体制建设缓慢,不能提供和创造符合开发区经济发展规律的经济体制和公平竞争的环境,外商是不会来投资的。

      (一)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完善开发区的行政管理体制。管委会是开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的中枢、这个“小政府”开发区都已建立起来,比较精干高效。但是,不少开发区政企不分;“大社会”的中介组织还没有建立起来。经济管理的行政职能与所有者的管理职能没有分开,承揽了不少属于所有者管理职能的事务;经济管理职能与社会服务职能也没有分开,承揽了不少属于社会服务中介组织的工作。完善的措施是政企分开,将所有者的管理职能交还给企业,将一些经济活动中的社会服务性和部分监督性职能交给中介组织去做,发展一批包括各种行业协会、各种商会、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咨询公司、资信评估公司、公证促裁机构在内的公证机构和计量、质量检查、商品检验等生产服务机构、社会公益机构。

      (二)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企业体制。进入开发区的企业都是新企业,尽管都采用了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形式,但是企业体制不规范。管委会要按照《公司法》的要求,从新的产权制度、新的企业组织制度、新的企业管理制度、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入手,规范企业体制,为企业体制配套。在领导体制上,健全和理顺股东会、董事会、经理、监事会相互间协调与制约的关系;在经营体制上,建立起面向市场,科学决策,严格管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在分配体制上,处理好国家、职工、投资者相互间的关系;在财务体制上,严格按“两则”办事,提高透明度。每个开发区要抓1-2个样板企业做为标准。另外,开发区要加强对内资企业的调控,监督产品质量,解释应用政策,鼓励产品外销,不能只发挥服务功能而忽视调控职能,审批之后什么也不管。加强对“三资”企业的管理,严格执行内销与外销的比例,确保中方股份的收益,监督外商遵守我国法律,依法纳税,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协调和解决好“三资”企业遇到的困难。

      (三)按照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开拓要素市场。目前,我们尚未具备全方位开拓市场的条件,但要尽快在国家级开发区建立起生产要素市场,创造条件,吸引外资。一是建立劳务市场。开发区内所有企业招工,都要由劳务市场运用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失业机制进行调配,使之成为谋求职业和录用人员的主渠道,逐步形成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向选择、合理流动的就业机制。条件不具备的开发区先建立职业介绍所,待条件成熟之后再过渡。二是建立金融市场。开发区要创办自己的金融机构,并在条件具备时,允许部分外资银行及相应的金融机构进入开发区。企业可在国家外汇管理部门的监督下自由调剂外汇。三是建立技术市场。发挥科研院校及大中型企业技术人员多的优势,组建有型技术市场。通过博览会、信息会、技术贸易洽谈会等,让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各类企业为开发区提供更多的技术产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