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现在门都打开了,窗口的作用还那么大吗? 经济特区是中国体制改革的试验田,现在全国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试验田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中国的经济正在与国际惯例接轨,特区的优惠政策还有保留的必要吗? 一系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 1979年夏,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到广州视察,听取了广东省委负责同志关于广东在对外开放实行特殊政策的汇报,极感兴趣,当即表示支持,并要求他们尽快拟出经济特区条例,呈报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国务院提出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由此拉开了中国建立特区的序幕。 15年过去了,中国的5个经济特区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以工业为主的外向型经济格局已基本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作机制已初步确立,社会经济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在全国的改革开放大业中发挥了基地和窗口作用。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已摆在1000万特区人的面前:进入90年代以后,走过一段辉煌历程的经济特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沿海、沿边、沿江、沿路全国全方位开放的格局的初步形成,以及以市场为取向的体制改革在全国更大区域的展开,特区与内地的政策、体制趋同,加之特区投资成本较高,特区的竞争优势正在削弱。 经济特区还特不特,如果特主要表现在哪里,如果不特又该怎样做才能特下去,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 这,毕竟是一个事关中国改革开放全局的重大问题。 就在人们疑窦丛生,心旌摇动,一些企业和淘金者已开始从特区撤出之际,4月13日,在这个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七周年的纪念日,来自特区、中央部委科研教学部门以及德国、智利、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和国际组织的80位学者官员,在海口参加了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召开的中国经济特区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两天的会期中,80名代表各抒己见,慷慨陈词,发言竟高达118人次,其情切切,其据凿凿,其理昭昭。 门已打开,窗口还有作用吗? 中国的经济特区是靠优惠政策启动起来的。 15年前,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享受了中央特殊的优惠政策,内地资金和人才纷纷“孔雀东南飞”,加上特区人的敢闯敢冒,特区经济得以超常规发展。1994年,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等5个经济特区,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24.5%,比全国平均增长速度高出1倍多,除海南外其他特区的经济实力均比建特区之前增长了10多倍,就连1988年才建特区的海南也增长了3倍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而且特区外向型经济十分突出,1994年5个特区引进外资占全国引进总额的18.4%,出口额占全国外贸出口的12.7%,其中特区自产产品已超过60%,而整个特区的人口仅占全国0.8%,面积仅为全国的0.35%。 随着全方位、多层次的全国开放格局的形成,中央正着力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也由地域倾斜转为产业倾斜,地区间政策差距正在缩小。以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为例,目前仍然享受了一些基本政策,如15%的企业所得税、对新设企业所得税的减免期、企业进出口经营权、项目审批权、落地签证、具有较大的立法权,以及暂时还可执行,但到年底就将停止的有关进口在岛内市场销售物资和边贸、易货贸易减征关税的规定等,但总起来看,政策优势的削弱似已成大势,而且后起的浦东等地的政策优势正在加强,大有超过特区之势。 对此,一种观点认为,特区作为全国开放窗口的使命已经结束,因为中国闭关自守需要窗口透气的日子,已随大门的打开而结束了,窗口不再有价值;特区作为全国先行一步的经济改革试验田的使命已经结束,因为党的十四大已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那种把计划经济视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试验田可以休矣。概括起来一句话,经济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特殊历史阶段的产物,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没有必要再特下去了。一些与会代表在会上提出了这种看法。 那么,特区是不是真的就没戏了,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再特下去呢?如何判断经济特区在我国以后改革开放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便成为了与会代表关注的焦点。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迟福林等人认为,我国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策的根本点,是允许在改革开放方面有更大的灵活性和经济管理方面有更大的自主权。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是一个很长的过程,随着改革的深入,深层次的利益关系和矛盾将更加复杂,更需要经济特区在先行一步的改革试验中提供更成熟的经验,这是由中国是个人多地广的大国的国情决定的,也是由中国渐进式的改革模式决定的。历史赋予经济特区改革试验方面的责任更重,任务更为艰巨。比如海南进行“小政府,大社会”的试验,也都只是刚开了个头,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同时,我国经济特区作为一种更高程度的开放模式,在引导中国走向世界统一大市场、参与国际经济循环中,经济特区还将起到重要的沟通、桥梁和示范作用。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逼迫我们必须按照国际愤例,提出经济特区发展的更高目标,真正让经济特区率先参与世界范围内更高层次的平等竞争。 江泽民主席在不久前对经济特区的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正包括了“窗口”和“试验田”的作用。他指出:经济特区要为加快建立全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继续积极探索和创造更好的经验,要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地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