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到2010年在厦门市经济起飞的关键时期。这期间国际国内的政治和经济形势,都将对厦门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重塑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主要就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对厦门的影响进行初步分析,以期为制订规划提供依据。 一、国际经济形势及其对厦门的影响 规划期内国际经济环境对厦门的影响,总的来看是有利的,但也有不少制约因素,下面做些具体分析。 (一)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与厦门的境遇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经济热战代替了军备冷战。克林顿宣布中国最惠国待遇与人权问题脱钩,表明其政策重心明确以经济利益为主;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和经济的合作占主导地位,并且将保持较长的时间。这种形势将构造我国近百年来最稳定的周边环境,因而也是开展周边合作的最好时期。和平稳定的环境为厦门市经济起飞提供了较好的外部条件。同时,国际政治局势和经济中心向多极化发展,与此相适应,区域性协作趋势日益加强。目前全世界有三大区域经济协作圈,即以美国为主导的北美自由贸易区,以英、法、德为主的欧洲共同体市场和以日本为主,包括亚洲“四小龙”和东南亚国家的亚太经济圈。每个区域内还有小协作区彼此相互重叠,如美洲经济圈中还有美加区、南锥区等。区域经济圈具有对内的互补性、互惠性和对外的一致性(包括一定程度的排它性)。随着与国际市场的逐步接轨,厦门市经济发展将具有较明显的受区域性经济、尤其是受港台经济的推动和制约的特征。 ——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世界经济渡过了二战后科技革命及其生产性应用时期,自80年以来进入缓慢增长阶段,预计这个调整时期将持续到下世纪初。据世界银行发展报告统计,1980-1990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为3.2%,低于1965-1980年15年间4%的增长。其中高收入国家由3.7%降至3.1%,中等收入国家下降幅度最大,由7%降至2.4%;中低等收入国家由6.3%降至2.5%;只有低收入国家从4.9%提高到6.1%。而90年代初期问题更为严重,进入了战后最困难的衰退和调整时期。其中西方国家经济持续萧条,回升乏力;东欧国家面临政体和经济体制双重巨变,导致经济形势恶化;除中国等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外,世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政局动荡或经济环境和政策等原因,挣扎于债务危机、通货膨胀和生产力低下等问题的困扰中。 世界经济的总体缓慢增长是相对于在同期有较高速发展的某些国家的地区而言的,目前亚太地区已成为全球经济热点。80年代“亚洲四小龙”和中国大陆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均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一倍以上。厦门同期更高出4倍多。根据分析预测,“四小龙”1990-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递增速度将达6%左右,而其他东亚、东南亚国家也将有较高的发展速度。由于厦门处于亚太这样一个经济潜力很大的热点地区,且与之有密切的经济联系,所以必能借此契机得到迅速发展。 ——亚太地区将成为21世纪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世界性的经贸协作和产业转移,将以该区域中心而进行,而中国是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该地区有最具竞争力的新兴工业现代化国家日本、新兴工业化的“亚洲四小龙”和以中国为代表的将处于经济起飞阶段的众多发展中国家。目前,正进行中的世界产业大转移过程的特征,主要是以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向亚洲“四小龙”转移,“亚洲四小龙”向中国和东盟四国等东亚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同时,也存在发达国家向“四小龙”以外国家的转移。其中转移向中国的部分,主要投资于沿海重点开放地区,厦门作为一个政策和地理位置都较突出的城市,将成为其产业转移的一个热点。发达国家转移的主要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四小龙”转移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包括相当规模的传统技术密集型产业。发达国家转移的范围和层次将有所改变。一是欧洲等工业化国家开始注重亚洲特别是中国市场,其资金和技术较密集的产业将以较大规模涌入中国;二是日本鉴于其本土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尖端领域竞争和国内市场需求严重不足等原因,以消费类产品为主的较高技术产业将大量转移向中国;三是“亚洲四小龙”的产业也正处于升级换代阶段,部分劳动较密集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也将转向中国等国家。以上资金、技术较密集的产业一般会选择沿海地区,厦门由于政治、体制等“软”环境和地理、交通等“硬”环境较为理想,尤其是对台的优势突出,所以将成为这些产业投资的一个承受热点。事实上,1993年至1994年上半年短短1年半中,外商投资厦门合同金额共32.28亿美元,其中有林德叉车、松下音响、ABB公司等国际著名大财团。厦门的火炬高科技产业开发区已与外商签计60多个合同,目前开工43家,投资近3亿元,预计到本世纪末可开发117公顷土地,吸引投资额达50亿美元,产值上百亿人民币,利税15亿。可见,这种较高层次产业向厦门的转移已有了良好的开端。 ——国际贸易与投资的增长高于产业的增长,投资又高于国际贸易的增长,这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这种形势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际贸易与投资的发展。对厦门来说,就是要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吸引适应世界市场需求的产业的直接投资和间接融资,以此带动经济的起飞。出口加工业和进出口贸易是厦门外向型经济的两只轮子,引进国外资本是其基础。就出口加工业来说,厦门应避免一般性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而要发展高技术产业、资本和技术密集的产业,包括资本和技术较密集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为厦门作为中国大陆率先开放的特区,已经历了引进发展初级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阶段。随着“三沿”地带的全面开放,厦门已失了这方面的政策和成本优势,因此,必须在技术和资本较密集的产业上有较大突破,才能保持自己的超前地位,才能保证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从前文所述我们也可以看出,厦门在这方面已有了较显著的成绩,但应该注意的是国际资本投资除直接投资外还有间接投资,即金融资本的流动。80年代国际银行净贷款占世界产出、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的比重都增长了一倍,其增长速度大大超出后三者。虽然随经济形势和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国际金融资本膨胀的势头有所减弱,国际资本流动的增长也有所减缓,但其规模仍很可观。对一个国家和国家内的一个地区来说,其经济增长的外部制约因素,主要方面不在于世界经济增长的一般水平,而在于世界经济增长的结构特点和地区分布。厦门发展的关键就在于要对自己有个准确的定位,突出自己的优势,避免在劣热产业上与其他地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