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实现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深圳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同志倡导举办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试验场。深圳特区的一个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是要探索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探索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路子。15年来,深圳特区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本文作者张鸿义同志作为原深圳市副市长,曾直接负责、参与领导深圳经济合作发展基金的工作。这是作者撰写于今年1月份的一篇文章,现征得作者本人同意,本报予以摘要发表。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深圳特区在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探索走共同富裕之路的不懈努力及所取得的经验。 深圳特区创办以来,坚持实事求是,大胆创新,充分利用中央赋予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综合实力迅速提高,发挥了对内地的辐射作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深圳在先走一步发展起来后,牢记自己的历史责任,认真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努力探索对口扶持、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办法。设立经济合作发展基金,就是走共同富裕之路的一种尝试。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深圳经济合作发展基金已摸索了一些经验,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用实际行动扶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成立合作发展基金,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办法 共同富裕的道路该怎么走?这是我们一直思索的实践问题。深圳人不会忘记,在特区创办之初,全国全省各地无私支援深圳,解决了深圳急需的建设物资、农副产品、用水资源、人才和劳力等问题,形成全国办特区的生动局面。深圳能从一穷二白的边陲小镇发展起来,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城市,与全国、全省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在经济发展起来后,深圳在财政上解、银行利润和关税增长等方面为国家作了一些贡献。但市委、市政府仍深感不足,决定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再拿出一点资金,为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这笔资金能拿多少,以什么形式来运作?就深圳实际看,要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许多基础建设要大规模展开,其巨额资金都要靠深圳自己筹集。同时深圳也还未真正富裕起来,因而数量不可能太大。经过研究,市委、市政府认为以每年市、区两级财政可支配财力的2%为宜。这笔资金对于贫困地区来说,数量甚微。采取传统捐赠的做法,不能帮助落后地区摆脱贫困。能否走出一条开发性扶持的新路?借鉴世界银行等组织的经验,发挥深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先走一步的优势,我们设立了深圳经济合作发展基金,努力把有限的财力作为杠杆,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经济合作发展基金将长期存在,滚动发展,虽然数量不大,但与市场经济规律结合起来,就能发挥更大的能量。这是深圳特区改革开放的一个新举措,是走共同富裕之路的新尝试。 为此,市委、市政府于1989年10月成立了经济合作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及办公室,作为基金运作的常设机构。制定出《关于设立深圳市经济合作发展基金的暂行规定》。至1994年底,市区两级政府共拨资金3.36亿元。 正当基金成立之际,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对口扶持的部署,根据省委、省政府安排,深圳市对口扶持梅州市。结合这个任务,深圳经济合作发展基金在重点扶持梅州市的同时,注意兼顾近邻的河源、韶关、清远等山区贫困县的扶持工作。 五年来,,合作基金坚持“诚心扶贫,热心合作,积极探索共同富裕之路”,扎扎实实开展工作。通过这项工作,我们增进了对国情、省情的了解,加强了特区的责任感;增强了对山区人民的感情,学习到贫困地区领导和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进一步拓宽了对口扶持的思路。 五年来,基金运作良好,共扶持了115个项目,累计贷款3.4亿元。这些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可新增产值18.1亿元,创利税4.68亿元。目前已有58个项目投产,可实现年产值8.28亿元,创利税1.92亿元。对我市设立基金开展扶贫工作,省委、省政府多次给予表扬,江泽民总书记在去年视察广东和深圳期间也给予肯定。 二、充分发挥基金活力,帮助贫困地区增强经济“造血”功能 经济合作发展基金有两个基本的特征,即基金的有偿贷放和坚持扶贫原则,这两者是辩证的统一。它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扶贫工作的特点,既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的原则,又体现诚心扶贫的宗旨。有偿贷款,才能使基金长期运作,循环往复地开展下去。坚持扶贫,才能符合基金的性质。把握这个度十分重要,否则,基金运作将难以为继,或失去工作的大方向。据此,基金贷放以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为主,利息定为同期银行利息的一半。基金管委会的同志坚持原则,深入实际,积极探索,勤奋工作,受到山区人民的真诚欢迎。在五年的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使扶贫工作富有生机与活力。 (一)坚持扶贫宗旨,将有限资金投放到贫困地区的“造血”项目上。基金的投放方向是,支持贫困地区,支持生产性项目,支持地方创造和扩大财源。基金运作坚持雪中送炭,哪里最困难就到哪里去投放,绝大部分资金都投放到山区边远贫困地带。对投放项目,基金不选择楼堂馆所,对建办公楼、娱乐场所等项目,资金再紧也不投放。在生产性项目中,又集中投放有发展前景、效益好地方骨干企业,通过这些企业的良性运作,增加地方财政来源,从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如平远县,基金投放3260万元,支持6个“造血”型项目,为该县财政收入由1992年的2400万元,增加到1993年的4600万元,1994年的6000万元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