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特区的超前改革与开放,加速了市场经济新模式的建立。国外资本涌入,民间资本骤起,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及平等竞争逐渐取代国营经济的一统天下。这一相互渗透和重新组合的体制换转,改变了传统的国有资产的地位及运营机制,给国有企业尤其是成功地完成股份制改造的企业,注入巨大的活力,带动海南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然而,在这一前所未有的试验性改革背后,掩盖着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大量国有资产悄悄流失,这股潜流已引起全社会的警惕和关注,并已成为海南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障碍。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国有资产的流失现象是改革尚未到位,经济发展尚未市场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必须加大改革的力度和加速改革的进程,并依靠法律的权威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只有按照国际惯例构建的市场模式的确立,才能保证国有资产及其权益不受侵犯,保证国有资产在有效的运营中保值与增殖。 海南不能丧失发展的机会,更不能丧失改革的机会。目前,全国改革开放正在波澜壮阔地向深层推进,海南大特区应抓住有利时机,乘势而上,重点突破,改革的矛头直接触及基本经济,关系的关键部分。改革的重点是国有制经济探索其多种实现形式、多种财产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理顺产权关系,换转经营机制,确立海南大特区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的崭新形式,带动市场经济模式全面建立。这样,海南才能从政策优势转向体制优势,大特区才能更“大”更特,在与世界经济的接轨中发挥不可替代的示范效应作用。 一、大特区:改革的市场经济取向和国有企业的出路 1988年,海南建省,创办“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成为全国超前改革开放的试验场。这是中央在继辟深圳、珠海、厦门、汕头经济特区之后震惊世界的重大决策,它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将实行全国性开放的信心和决心。其意义远远超越实施沿海开放的发展战略。海南这块孤悬海外,人口600多万,面积3.4万平方公里的农业区域,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程度、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等都相对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中央为何对海南这一落后地区“情有独钟”,在升格建省的同时辟为大经济特区?这个谜,现在看来,用一句话道破,就是把海南作为市场经济新模式的超前试验场。海南岛是社会经济功能齐全的大单元,在这里实施市场经济模式的试验,若失败,虽付出代价,但不碍大局,而试验成功,将对全国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 海南经济特区的创办,是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处于重大突破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并提出“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运行机制。由于受传统的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市场经济新模式,千呼万唤总不出。要完成这一重大的转变,需要实践的权威。海南经济特区的创办,毫无疑问,是中央进行市场经济的大实践,大试验。事实证明,正是海南、深圳等特区试验性实践的巨大成功,邓小平同志才兴趣勃勃地南巡深圳等地,并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一精辟的论断,使国人豁然开朗,向来所说的商品经济不就是市场经济么!从而完成了计划和市场关系认识上的重大突破,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十四届三中全会更是具体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和总体蓝图。这是实践的结果,还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完善。在全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全局性整体推进的新阶段,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责无旁贷地被推到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继续肩负着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伟大的历史性大试验的重任。 正是鉴于海南作为建立市场经济模式的特别试验区的指导思想,大特区创立以后,中央给予海南较大的自主权和特殊的优惠政策。1988年4月,中央明确指出,“海南省的改革开放可以有更大的灵活性”,并表示一切在世界各国经济特区行之有效的做法,都可以在海南进行试验。历史赋予海南重大的责任,也赋予难得的发展机遇。 在全国经济体制改革仍处在计划和市场关系论争的朦胧中,海南大特区一开始就实行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1988年8月,海南省一届人大确认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省委省政府明确宣布,海南改革的重点是所有制改革,而所有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制企业。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无疑需要“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对十四大确认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目标模式无不起重大的启发作用。而改革国有制经济更是一场真刀真枪的攻坚战。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这份经过亿万人流汗流血奋斗积累起来的基业,丢不了也丢不起。而国有企业“人人有份,人人不管”,产权虚置,以致经营不善,效益低下,活力不足又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国内的有识之士奔走疾呼必须转变经营机制,搞活大中型企业,但改革数年,收效甚微。海南经济特区把改造国有企业作为改革的重点,倘能付出代价下活这盘棋,其经验将对全国改革起难以估量的示范效应作用,其功绩将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史册。市场取向的改革目标已定,国有企业的出路何在?海南省委省政府总结国有企业的经营经验,集众多专家学者的智慧,从千头万绪中理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就是把国有企业推向市场。明确提出,建立不以全民所有制为主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及平等竞争的新型所有制结构,特别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和便利措施鼓励发展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多种联合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实行经济实体不分级别、不分地域、不分性质、不分规模、不分隶属关系,在市场面前一律平等。国有企业一旦失去保护伞,求生存求发展的本能迫使其转变经营机制,使企业的经营行为及其发生机制出现实质性的变化和改进。由依附政府、奉命生产、不担风险不思进取的行为机制转变为置身市场、独立经营、自担风险、追求利润的行为机制,增强了企业的活力。省委省政府改革传统国有企业的又一重大举措是对企业实行改造与重组,通过有步骤的规范化股份制改组,实现产权的社会化、市场化。通过产权的股份化,使企业产权与特定的经济个体和社会个人相联系,改变企业产权不明,责任不清的状况。并按市场优化的原则,使企业产权不断转移到高效益的产业、部门和企业,增强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与此同时,省政府下决心承包、拍卖一部分长期亏损的小型国有企业,盘活了大量的国有资产,减轻了财政的负担。海南大特区的大胆改革,在对国有企业的改造上迈出了一大步,取得了初步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