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7月,中共河南省委五届九次全会作出了一项重大决策,就是要在本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旨在以开放带动全局,促人们观念转变、促改革深化,促经济发展,从而,开创全面振兴河南经济的新局面。可以断言,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这次全会精神,锲而不舍,全力以赴,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对河南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发挥至为宏大的历史作用。 近年以来,与改革开放新的形势相适应,在河南省的不少地方建立了一批各种类型的开发区,这是河南对外经济联系的“窗口”,是招商引资的重要基地。因此,我们要把加强本省开发区建设作为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的重点,力争抓紧抓好。 下面,结合本省现有一些开发区的实际情况,从宏观上提出若干粗浅意见,以供省、市等有关决策部门和各类开发区研究参考。 第一点意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包括办好本省各类开发区,乃是一项跨世纪的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任务艰巨而又重大,首先,需要认识和掌握省情,才能据以正确制定相应经济发展目标及其实践途径。 什么是河南的省情呢?概括地说,可谓“一穷、二富、三多、四少。”所谓“一穷”,由于河南是一个内陆省,与一些沿海、沿江、沿边的“三沿”省份相比,发展经济特别是搞好对外开放,在地理条件上不能不受到相当的制约;再加上河南连年遭受水旱灾害以及历史上的种种原因,造成底子薄、资金积累少、技术装备大多陈旧、经济基础相对较差,故称之曰“穷”。“二富”,是河南资源丰富。例如能源矿产,有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铀5种;黑色矿产,有铁、金红石、钒、钛、锰、铬6种;有色和贵金属矿产,有铜、铝、铅、锌、金、银、钨、镍等11种;其他尚有冶金辅助原料、化工原料、建材原料和特种原料等各类非金属矿产多种。以上这些矿产资源,分布全省而又相对集中,开采价值很大。除了地下资源以外,地上的动植物资源也很丰富,且品种多样。此外,河南的历史名城、文物古迹和山水景观,遍布各地,遐迩闻名,不仅在开发旅游资源方面具有相当好的条件,而且,对于吸引万商云集,繁荣经济,也有异乎寻常的影响作用。所有这些资源,虽然按人口平均计算起来并不算多,有的在勘探和开发利用方面,还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力量,但与沿海、沿江的某些省份相比,这毕竟是本省的一种特殊优势,故谓之为“富”,当然,只能说是相对的“富”。“三多”,是人口多。河南现有人口已经达到8900万,居全国省、市、自治区的第二位。一方面,人口增长过多、过快,此为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利因素;另一方面,由于人口多,市场容量大,劳动力稠密而又费用低廉,这也有利于招商引资,吸引省外和国际间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省内延伸。“四少”,是实用人才少。长期以来,河南对智力投资的重视程度不够,教育文化事业比较落后,因而形成经济技术人才匮乏,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不高。再者,还有属于体制、观念、政策上的一些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偏低,商品经济不很发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两个基本点,经过十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已经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了经济和社会面貌,全省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和财政收入连年均以两位数字持续稳定增长,经济实力较前大为增强。从本省的现实环境来看,地处中原,承东启西,连南贯北,铁路、公路成网,民航四通八达,其他如水、电、煤气、通讯条件等基本设施建设大都粗具规模;同时,在改善客商投资的软环境方面,近年也做了一定的工作。再从国际和国内的大环境分析,世界经济增长中心正在向亚太地区转移;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的对外辐射力越强,越需要存在后盾,也越离不开内地的合作与支持,从而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因此,无论是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还是本省所处的战略地位,均已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在此种种情况下,抓住机遇,在全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包括办好各种类型的开发区,促进河南经济的全面振兴,应当说是具有相当良好的基础。 总之,关于本省开发区的建设,应从以上省情出发,按照省委在全省第一次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优化环境,外引内联,四面辐射,梯次发展”的16字对外开放指导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宏观上,坚持全省各类开发区的总体布局合理,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特别是要致力于充分开发和利用本省的地上地下资源优势,进一步改善招商引资的软硬环境,积极培养并引进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和技术熟练人才,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冀以增强客商投资的吸引力。 第二点意见:健全法规,规范交易,推进本省各类开发区建设步入国际轨道。 环顾当今的世界经济,国际化、集团化、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间的经济联系,已经远远超出商品流通的范围,深深地渗透到资金融通、技术互补、信息交流和生产专业化协作等等领域。我们面对一个开放的世界,中国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为使我们河南经济早日走向世界,当开发区建设伊始,就要注意尽可能地与当今世界经济运行的轨道接轨,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与惯例办事,这样,才会不走或少走弯路,促进本省的对外经济联系与正常交往,并使开发区内各种类型企业能够反应灵敏地去开展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不断地壮大自己、发展自己。 所谓国际惯例,就是指在国际经济交程中逐步形成的不成文规则或属一些通用的习惯作法以及每为各国反复加以采用的先例。自从党的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开始积极调整经济政策,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扩大市场定价的范围,下放外贸经营权,实行以自负盈亏为中心的外贸承包制,取消出口补贴,赋予工业企业自营出口权,进行外汇体制改革,发布《公司法》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等等,以便平稳地进入国际同步轨道,促进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但是,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渐进性特点,计划经济旧体制的框架尚未彻底抛弃,新体制的经济法规有待健全和完善,对于传统观念和管理行为习惯也没有完全摆脱老一套的陈旧模式,因而在许多地方还与国际惯例不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