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首批14个开发区之一。历经近十年的开发建设,开发区取得了长足发展,初步形成机械电子、轻工纺织、冶金建材、旅游食品等六大产业门类齐全,涉及几十个行业的工业体系。开发区现规划面积为10平方公里,已建成一平方公里,显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潜力。 一、独特的区位优势,良好的投资环境。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座落在渤海之滨秦皇岛市,处在东北与华北的咽喉地带。距北京281公里,距天津265公里,旅游名胜北戴河、山海关就在本市,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中国第二大货运港秦皇岛港口毗邻开发区。京哈、大秦铁路大动脉在区内交汇,贯通东北、华北地区的京沈、津秦两条国家级公路在本区通过。开发区离山海关机场仅15公里。海、陆、空交通便利。先进的通讯设备可满足同国内500个大中城市、世界180个国家和地区直拨电话及传真业务的需要。同7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特快专递业务,特快邮件(EMS)三日可达美国。 开发区拥有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了公检法等司法机构和海关、公证、律师、保险等职能机构,先后颁布30多项涉及投资、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条例、办法,依法保护中外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秦皇岛开发区便利的交通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优惠的税制、低廉的成本以及高效运作的服务管理系统,使开发区成为海内外投资者理想的置业场所。 二、经济稳步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开发区已有日本、美国、韩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香港、台湾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投资兴业。截至1994年10月,累计批准各类项目761个,其中利用外资项目179个,项目总投资6.76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4.68亿美元。投资超过1000万美元的项目有12个。现在,区内已有69家企业开工投产,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0.08亿元,实现工业利税3.4亿元,外汇收入9108多万美元。近两年,开发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和外贸出口三项指标的年均增长幅度分别为70%、63%和185%。 去年以来,开发区抓住机遇,快速发展,经济增长势头进一步加快。全区企业投产率达36%,去年1-10月完成工业总产值1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倍,占全市比重为17%,实现销售收入14.4亿元,是上年同期的2.4倍。可喜的是上述两项指标中,三资企业分别占了85%和86%,较好地体现出以“吸引外资为主”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建区战略。开发区内已有12个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八个项目填补国内空白,开发新产品24个,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的75%,全员劳动生产率比全市平均水平高三倍。此外,开发区的第三产业发展较快,金融、房地产、信息服务等行业也显示出了勃勃生机,从而完善了区域性功能,使开发区向综合性的现代化工业园区迈进。 三、开发区的发展思路及目标。 开发区二、三期总体规划,按功能划分,包括工业区、保税区、金融商贸区、高科技园以及文化教育、旅游、居住、生活服务等小区。从现在起,开发区将用五到十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二、三期九平方公里的开发,再建一个具有综合功能的现代化新城区,使开发区成为秦皇岛市和环渤海地区“开放的窗口、经济的增长点和外向型经济的基地”。 为实现这一目标,开发区将致力于如下发展思路与对策: (一)深化改革,增创开发区新优势。开发区将以投融资体制、现代企业制度领域的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的路子,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改革、调整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向区内企业提供方便、快捷、高效、优质的服务为前提,使之按照现代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惯例运作。 (二)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提高招商引资水平。总结开发区10年招商经验,大力拓展招商渠道。吸引外资工作做到质量、效益和速度并重;同时,注重引进项目上档次、上水平,大力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创造条件,采取各种形式吸引第三产业领域的内外资项目;在吸引国际产业资本的同时,更多地吸引国际金融资本;加大吸引内资的比重,以内资的引进带动外资的导入。 (三)继续抓紧扩区开发建设。坚持“筑巢引凤”与“引凤筑巢”并举,鼓励国内外客商投资进行土地成片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筹建保税区,并以此为龙头发展国际贸易、转口贸易、保税仓储、金融服务等,丰富开发区功能。 我国已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开放格局,这给予秦皇岛开发区快速发展的契机。抓住机遇,扩大开放,使开发区开创新优势,创造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