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内陆城市开发区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与开发区经济
复印期号:1995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战略不断从沿海向内陆推进,内陆城市开发区的建设方兴未艾。根据国务院关于内陆及沿江开放城市的十条优惠政策,内陆及沿江开放城市均可兴办一个国家级开发区。自去年中央四号文件以来,已有18个内陆省会城市和6个沿江城市列为开放城市,享受沿海开放城市优惠政策。经过一年多的开放实践,这些城市的开发区工作逐步起步。有的已形成一定气候,在今年5月,第一批武汉、重庆、芜湖等7个内陆及沿江开放城市的开发区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今年7月,国务院特区办又向国务院正式呈报了第二批13个内陆及沿江城市开放城市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列为国家级开发区的报告,如果这一批能批下来,内陆及沿江城市开发区将达20余个,数量接近十多年来国家所批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总和。此外,内陆及沿江省份也都从自身实际出发,批准了一批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的来看,内陆及沿江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呈加速发展之势。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内陆及沿江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究竟应该怎么搞,走什么样的路子?在今年7月国务院特区办召开的部份内陆及沿江开放城市第二次工作座谈上,特区办主任胡平明确提出了这个问题,希望各地积极探索,走出一条适合内陆及沿江开放城市实际的开发区路子来,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立足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实际,结合其它城市开发区建设的成功经验,作一点初步的探讨。

      一、内陆城市与沿海城市开发区建设环境条件的比较

      要探索内陆城市开发区建设的路子,必须认真分析内陆城市开发区建设所处的环境与条件,分析内陆城市搞开发区究竟有那些有利因素,不利因素,从而扬长避短,走自己的路子。

      1、内陆城市搞开发区在地理位置上,虽无沿海毗邻海外的优势,但有广阔腹地作市场依托的有利。从对外开放的角度看,沿海城市搞技术开发区有着与海外地理位置紧密相连的得天独厚的优势,而沿海一些搞得好的经济特区或经济技术开发区莫不是充分利用了这个优势而发展起来。如深圳主要是依托香港,珠海依托澳门,厦门福州依托台湾,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依托南朝鲜与日本。对于内陆城市来说,显然没有这个优势。但是,从地理经济学的角度看,内陆及沿江城市搞开发区有其另外有利的一面,就是大都地处区域性中心位置,有着便利的交通,广阔的市场腹地和较大的经济辐射面,如重庆开发区依托大四川、武汉开发区依托武汉经济圈、即便是地市一级城市的开发区也有自己的辐射圈,如黄石地处鄂皖赣豫四省交汇处,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和特点突出。岳阳、九江均是各自省份的唯一通江港口城市等等。这种广阔的市场腹地和经济辐射面,意味着内陆城市的开发区有着较大的经济潜力和发展前景,这是内陆及沿江城市办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别于沿海城市的一个十分有利的条件。

      2、内陆城市搞开发区在经济基础上,虽无沿海直接大量利用外资的便利,但有大批国有大中型企业作支撑。沿海城市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开发建设资金来源上,充分发挥了他们毗邻海外,且海外胞属多的优势,大量吸收利用海外资金进行大规模建设,而且,一些沿海城市的开发区直接得到海外华人大财团的支持,如香港巨商霍英东对深圳、台湾工业巨子王云庆对福州厦门、世界级船王包玉刚对宁波等就是突出的典型。作为内陆城市来说,尽管在开发区建设上,也广泛利用外资,但无论从数量或质量上,都难以与沿海相匹敌,但是,与沿海相比,内陆城市自身的经济基础远比沿海城市开放起步的时候强。在过去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时刻准备打大仗”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在工业布局上长期以来轻沿海、重内地。在内地中心城市摆下了一大批国有大中型企业项目,甚至在深山沟的“大三线”也摆了大批当时属于国内高精尖的军工项目。以黄石为例,“一五”、“二五”相继列为国家重点建设地区,现有大中型企业60多家,其中有全国十大特钢企业之一的大冶钢厂、十大铁矿之一的大冶铁矿、十大有色金属公司之一的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十大水泥企业之一的华新水泥厂等等,这些企业的存在为黄石的对外开放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因此,内地城市搞经济技术开发区,尽管外来的因素不如沿海,但自身的经济基础却好于沿海。如果内陆城市能把外来的因素与自身的基础有机地结合起来,一定能为开发区建设提供强大的经济原动力。

      3、内陆城市搞开发区在发展资源上,虽无沿海城市与国际市场直接对接的有利因素,但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依托,与内陆城市相比,沿海城市的开发区海外信息灵、海外运输方便,能与海外市场直接接轨,这对经济发展来说无疑是重要的发展资源,对内陆城市来说,这些方面明显处于劣势。但是内陆城市搞开发区在发展资源上看,也有其自身的优势,这就是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原材料基础产业的优势。以沿江带为例,冶金工业除宝钢外,就有马鞍山——铜陵、黄石——鄂州——武汉、重庆——攀枝花三大集群,仅黄石一地,就有各种矿产资源4大类53种。如果说,开放的初期外资投资主要是投资少、风险小的加工业、轻纺业的话,那么随着开放度的不断加深,外资的投向必将逐渐转向投入大、风险大、收益大的基础产业和原材料产业。这将为内陆城市搞开发区提供了有利的机遇。从这一点上说,内陆城市搞开发区有着沿海地区所无法替代的优势和条件。

      4、内陆城市搞开发区在人的素质上,虽无沿海人市场观念、开放意识强,但专业技术水平比较高,劳动力素质比较好,客观地说,沿海人,尤其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市场经济的熟悉程度,对国际通行的商务惯例的熟悉程度,以及对外开放的意识比内地要强得多。懂外语,会办“洋务”的人也比内地多得多,尽管这几年强调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内陆城市人们在克服内陆意识,破除计划经济传统观念束缚等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但与沿海人相比仍差距很大,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内陆城市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劳动力素质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内陆城市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是几十年来随着城市的产业特色而形成的,因此,从整体素质,队伍总量等方面看,有着较强的实力。以黄石为例,30万产业工人队伍中,专业技术人员就有8万多,占26%,这是沿海城市开放起步阶段所难以企望的。尽管这几年“孔雀东南飞”,但整体上的优势并未动摇。此外从劳动力构成看,沿海开放城市由于过去基础差、经济发展过快,大量劳动力是“外来妹”、“打工仔”,而这些“外来妹”、“打工仔”往往都来自经济最贫穷、文化最落后的山村,其文化素质、技术素质低。而内陆城市文化教育基础好,劳动力队伍的文化层次较高,而且较高文化素质的劳动后备力量充足,这对于内陆城市搞开发区建设无疑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