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要为企业提供用武之地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黑龙江日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与开发区经济
复印期号:1995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改革示范区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在开辟第二战场,发展非国有经济调整产品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开发区自1991年辟建至今,区内已有三资企业255家,协议外资额32391万美元,内联企业355家注册资总额142000万元人民币,其中国营企业132家,集体企业98家、股份制企业90家,私营企业35家,从企业户数看,非国有企业已超过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总合,而且所占比例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哈市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比重大,且最早进入,最晚退出计划经济,企业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任务更为艰巨。今年国家把国有企业转机建制的改革列为我国经济改革的重点,经济技术开发区利用独特的环境优势,可以在此方面有所作为。

      一是开发区辟建时间较短,管理机构和观念上较少受旧体制的框框限制,有利于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按着适应市场经济机制的要求设置管理机构,避免了“穿新鞋走老路”,坚持“按国际惯例办事,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指导思想,为企业创造宽松的生产、经营软环境。

      二是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先行一步,开发区内的企业,相对来说新企业较多,负担轻、范围小,比较容易解决社会保障起动资金的不足。另外,目前开发区综合工业区起步区内,已经实现了八通一平,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的负担,免除企业的后顾之忧。

      三是企业可以利用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和宽松的生产、经营环境,加速自我积累,摆脱困境,形成良性循环。

      四是企业可以利用开发区对外窗口和改革试验区的作用,引进外资进行嫁接改造,或者进行股份制改造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推行现代企业制度。

      五是有利于促进企业通过易地改造,实现裂变剥离,分灶吃饭和开展多种经营,兴办第三产业,开辟“第二战场”,实现科学管理,加速自身改革的进程。

      我们认为有必要选择一些起点高、有发展的项目和效益好,有后劲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和必要的扶持,引导到开发区来,作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也可以把它与“市中心区工业企业易地改造”工作结合起来,把开发区做为易地改造的首选地带,这样既符合国家关于开发区“促进哈尔滨市工业结构调整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改造”的要求,也是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需要,避免了企业搬迁后分散建设,基础配套设施重复投资造成的浪费。利用原址二次开发和级差地租等项收益甩掉原企业的包袱,使用新的工艺装备加速开发区内企业自身实现转换经营机制,推行现代企业制度,走向市场。

      企业完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要靠自身的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推行现代企业制度,但是也必须有相应的外部条件。在一系列条件中,转变政府职能,建立起宏观间接调控体系,又是能否把企业推向市场的关键,只有打破现有机构条条框框的限制,彻底废除政府在原有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各种职能,真正做到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是在市场的基础上,依据经济规律的要求,依靠市场信息来管理经济,运用产业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收入政策等调控手段,间接调节经济的发展,通过市场来配置生产资料,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才能真正实现把企业推向市场的目标。同时建立、建全社会保障和法规监督系统,是企业走向市场的必要保证。逐步完善待业、养老、医疗、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解除企业的后顾之忧,使企业轻装走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这些方面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对于市区来说得天独厚,这也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作目标。

      哈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3年来不懈努力,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小块启动,滚动发展”的方针,集中有限资金加速基础设施建议。目前该开发区已建成工业用铁路专用线和交通主干道,基本实现了给水、排水、热网,煤气、电信、电力、道路、场地的通畅平整。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现在区内三资企业发展较快,象哈飞、哈轴等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完成了股份制或嫁接改造,生机勃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