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与开发区经济
复印期号:1995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摘要] 经过近10年的建设,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了很大的发展,其本身的效益及其对总体经济,特别是区域经济的增长所起的作用已经不容低估。其在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方法,在出口创汇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新方面作了许多富有成效的探索。对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进行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 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 发展研究 经济对策

      一、创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深化改革发展经济的战略举措

      中国作出设立经济特区和开发区的战略选择,其目的就是要吸引国际资本,参与国际分工,吸引世界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发展本国经济。

      (一)创办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吸引外资密集的场所。经济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因。世界进入80年代,一场新的世界性“经济竞赛”在国际舞台上展开。这场战争的焦点之一,就是对国际资本的争夺。资本短缺是我国国情之一,也是我国发展最先遇到的障碍。处于封闭状态的国家,其资本、技术、管理技术的积累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特别是在交通、信息发达,世界经济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已不可能在封闭状态下实现快速发展。加速经济发展的动因来自四个投入:一是资本的足量注入;二是劳动的大量投入;三是先进技术的广泛使用;四是科学有效管理的社会应用。所有这些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几乎不可能在一国内实现和完成。当今世界各国都深切认识到,国际经济合作既有助于本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又能获得互补利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创办了形形色色的出口加工区,制定优惠政策,完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在任何国家的出口加区,外国投资者都会拥有相对该国其它地区更加优惠和宽松的环境。创办开发区,营造仿真国际环境,是吸引国际资本和投资的重要策略。中国在竞争国际资本中,有自身的巨大优势和严重不足,迫使中国在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方面要针对自身国情和国际资本的需求采取相应措施,方能扬长避短,而创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其中带有重要意义的一环。

      (二)创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形成中国巨大市场和落后投资环境的相容桥梁。中国巨大的市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资源和优势。一方面,国际资本出于其追求利润的动因,出于其扩展市场的需要,切望到中国投资;但另一方面,中国落后的投资环境则使外商望而却步,这是一对巨大而又尖锐的矛盾。要使960万平方公里的投资环境迅速完善,是不现实的、不可能的。开发区可以说是中国巨大市场和眼下落后投资环境相容的桥梁,它既能容纳资本的需要,又能令资本把握明天的发展。创立第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前的1980~1983年全国的外商投资企业年平均为348家,实际外资年平均为4.5亿美元,而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初期的1988~1994年相应数字达到6335家,外资342亿美元。这期间有各种因素在发挥作用,但据估计,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的外资和创办的三资企业约占全国的14左右。

      (三)创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经济全面发展和局部先行一步的统一体。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地区间经济环境差别很大,短时期内实现经济全面发展既不可能也不现实。发展经济往往是不平衡地进行,没有先富,也就带动不了共同富裕。创办开发区,让其先行一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其获得较大的发展,这样可以弥补国内资源之不足,带动全国经济的发展。

      (四)创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和国际经济循环接轨的桥头堡。传统的计划经济与国际经济特别是和国际资本的循环难以衔接。按国际惯例办事,需要形成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体制、观念。通过开发区开发建设,先期在中国大地上,仿造几个这样的国际环境,既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又是着眼于长远建设的明智之举。

      二、经济技术开发区评价

      (一)绩效方面

      经过10年的发展,沿海14个开发区在基础建设,引进资金、技术、经济发展,体制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1.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1)形成了较好的投资环境。开发区通过建立并完善必要的生产、生活设施及相应的管理组织机构,在总体投资环境还不够理想的情况下,为吸引外商创造了良好的“小环境”。仅以早期批准的大连、天津、广州、烟台等14个开发区为例,经过10年时间,在首期开发的土地上,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并建设不少工业厂房、仓库、生活服务等各类建筑物。如大连开发区基础设施和公用服务设施建设投资9亿多元,完成建设面积300万平方米,共铺设各种地下管网30多公里,区内道路53公里。大连、天津、广州、宁波等开发区还建设了自备发电厂,使开发区内外交通电讯畅通,供水、供电充分,生产生活设施基本具备。各开发区还制定了各类法规,在管理上实现“一站式”服务。在中国整体环境还不理想的情况下,有了“仿真环境”。

      (2)吸引外资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取得显著成绩。对外开放的需要加快了开发区的扩散,开发区的崛起又促进了对外开放的深化。1992年全国外商协议投资金额575亿美元,实际投资111.6亿美元,分别比1991年增长3.3倍和1.6倍,上海由于浦东新区的设立,一年引进的外资和兴建的“三资”企业就超过以往14年的总和。国家科委批准的27个高新技术产业区建立各类高新技术产业的400家,从业人员40%以上是科技人员,年销售额百亿元以上。截止1993年6月底,仅全国先期批准的14个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合同引进外资达4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5亿美元,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70多亿元,利用外资项目的数量明显增加,项目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的出口比例不断提高,外资投向日趋合理,大型项目逐渐增多,国际上许多知名的跨国公司到各开发区投资办厂,投资者的来源逐步地趋向多元化。1984~1993年广州开发区外商投资来源就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德国、日本、爱尔兰、菲律宾、台湾、澳大利亚、香港和澳门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