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面对全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深圳失去了已往强有力的特殊优惠政策支持后,深圳还能否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1997年香港回归后,深圳经济发展的前景如何?深圳以何等姿态迎接廿一世纪的到来?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正在引起深圳人民,深圳企业界,深圳市政府深入思考。 经过深入、慎重的研究,我们深信,深圳人民能在过去短短的15年中创造出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奇迹,也定能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 一、深圳正在高速长入世界大都市的行列 1992年1月23日,邓小平同志在离开深圳赴珠海时,曾经在向码头走了几步后,突然又转回来,对深圳市的领导说:“你们要搞快一点”。 在邓小平同志考察深圳之前,深圳市所制定的1990-2000年发展规划纲要中曾经指出,到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50亿元,出口贸易总值争取达到80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万元。 1993年,深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413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1.49万元,出口贸易总值超过了83亿美元。1994年,在扣除物价变动因素后,深圳的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将明显超过1990-2000年深圳经济发展规划的目标。 深圳市,已经成长为我国经济增长和对外开放中不可忽视的经济实体。 1993年,深圳的对外贸易出口额超过上海,位居全国第一。1993年根据我国海关部署统计,深圳市的进出口商品总值282亿美元,占全国总值的14.4%,出口和进口总值分别比上海多出137亿美元和76亿美元。在对“三来一补工业”进行了进出口差额折算后的对外贸易总额达到了148.8亿美元。深圳已经成长为仅次于上海、北京的全国第三大金融中心。深圳已经成长为居全国第六位的商业中心城市。 表1 1993年主要城市经济发展指标比较 亿元 指标上海北京天津广州苏州深圳 国内生产总值1510 852 503 710 499 413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654 549 228 307 161 地方财政收入 242 84 73 77 67 对外贸易中:出口(亿美元)74 17 19 28 84 资料来源:深圳统计局,1993年深圳统计手册。 在过去的15年中,深圳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名义增长率为43.2%,实际增长率为25.5%,实际利用外资近60亿美元。进入1990-1993年,深圳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两倍,实际利用外资增长两倍,财政收入增长两倍,工业总产值增长1.5倍,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1倍,货物周转量增长两倍,银行信贷存款余额增长两倍,银行现金收入增长两倍半,邮电业务总量增长两倍,深圳目前是全国通讯系统最发达的城市,以每一百人拥有电话数作比较,深圳为17部,分别为上海的2.5倍,北京的2倍,天津的3倍。 在未来十七年,深圳的诸项经济指标会有所降低,根据我们测算,未来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名义增长率将在30%左右,实际增长率将在14-18%之间,对外贸易增长率将不会低于15%。 在此条件下,我们预计: 到2010年,深圳的国内生产总值现价折成美元后将是香港的75-80%,上海的70-75%。即分别比1993年深圳是香港的13%,上海的28%,提高近70个百分点和近50个百分点。到2010年,深圳的空港将不仅是中国的五大航空港之一,也将是世界著名的航空港。到2010年,深圳的港口吞吐量将超过8000万吨。到2010年,深圳的对外贸易总额将超过2000亿美元,是同期香港的对外贸易总额70-80%,是同期上海对外贸易总额的1.5倍左右。到2010年,深圳仍将是中国与上海并列的金融中心,并将成长为亚太地区的金融中心。 总之,到2010年,深圳将是中国与北京,上海,广州并列的国际性大城市。 二、南中国经济圈的崛起是未来深圳高速成长的物质基础 80年代以来,关于下一个世纪将是太平洋世纪的预言,正在变成现实。在此过程中,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则更加引人注目,1983-1992年,在世界经济增长前十名的国家和地区竟有八个位于东亚地区,依次为中国、韩国、泰国、台湾、新加坡、香港、印度尼西亚。 进入90年代以来,亚太经济增长在保持着东高西低传统格局的同时,出现了新的地域增长的格局,即南高北低。继日本在石油的冲击下自1973年进入低速增长时期后,以1989年为界,亚洲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结束了持续20余年的高速增长时期,转向了中速增长。目前,亚洲“四小龙”的平均增长率已经从近10%降至6%左右,并由此引发了东亚地区内新一轮的由北向南的对外投资高潮及产业的空间转移的过程,促使东南亚国家(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进入了年均8%以上的高速增长时期。 大规模的对外投资和产业转移过程,对东亚地区经济的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还表现为,一条由日本北海道起、经韩国、中国沿海地区、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最终封闭于日本北九州地区的比较完整的新兴产业和城市圈带正在东亚地区形成。 这一产业和城市圈带的出现对东亚及未来的世界经济贸易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从长期发展看,它是亚太地区经济和对外贸易总量持续超过欧洲地区的物质基础。 现在,中国沿海地区在东亚产业城市圈带上已经出现三个具有不同功能的相对独立的地区子单元:环渤海湾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华南地区(包括广东、福建、海南、广西及香港和台湾)。从长期发展看,长江三角洲将是中国面对整个亚太地区对外开放的核心地区以及东亚产业—城市圈带的中心之一;环渤海湾地区将主要面对东北亚地区;华南地区将主要面对东南亚地区。但这并不意味着,长江三角洲地区在近期内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我们估计,在10-20年内,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率由南到北的落差,不会出现逆转。大陆的华南地区仍将是中国沿海增长最快的地区。这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