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区的新进展

作 者:
山水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上海经济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与开发区经济
复印期号:1995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发展走势的总体描述

      1992年以前的状况

      1992年以前,国家在沿海地区已相继建立了五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并设立了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设立,使中国走向了对外开放的新时代。到1991年为止,连同海南在内的五大特区的工业总产值达到524亿元,外资企业出口总值达62.2亿美元,引进外资也取得很大成绩。仅以深圳为例,到1991年为止,共引进外资项目达4555项,协议外资金额超过1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也达38亿美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成就也与特区不相上下,以14个沿海城市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1986年各开发区的工业总产值仅3亿元,而1991年即达到147.9亿元。各开发区的累计税收已达24亿元,累计利润达32亿元。仅1991年,各开发区利用外资项目达409个,协议外资金额达7.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3亿美元。

      与此同时,内地特别是长江沿岸的一些城市,也先后对外开放,并建立了开发区,这使得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沿海、沿江的大格局。

      这一时期,开发区建立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取得的成绩,无论从其本身的经济规模和水平,还是吸引外资、对外贸易等各方面,都起到了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发展增长极的作用。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方式,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起到了示范作用,成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地。

      这一阶段开发区属于国家管理范畴,是国家的大政府行为,它同地方经济的联系上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管理上的灵活性和发展的活力都受到一定的限制。

      1992-1993年初的过热阶段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对特区的发展予以高度评价,对改革开放的基本策略给以明确肯定。在由此激起的全国一轮改革的高潮中,开发区成了热中之最。

      首先,原有的五大经济特区和14个沿海开放成都市经济发展速度迅速加快。仅以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统计,1992年四区的工农业总产值达593亿元,比1991年增长30%以上,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达16.5亿美元,占全国同期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14.6%。四市1992年出口总额达84.7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0%。14个开放城市中,一批开发区的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当地全市的发展速度。

      其次,新设开发区数量剧增,1992年国家批准的国家级开发区虽然仅有6个,但各省、市、县设立的开发区数量急剧增长。由于设立开发区的层次过多,统计已难以概全,到1992年底至1993年初,说千者有之,五千者有之,甚至有上万之说,全国究竟有多少个开发区已成为当时一个谜。仅据国家计委不完全统计,1992年底全国县以上开发区就达1950个。其中虽然不乏较成功者,但由于增长过快,特别是市、县乃至乡村设立的开发区过多过滥,致使一大批不具备条件的地区也挤进了开发区的行列。

      以县、市等多层次同时设立开发区,是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市级以下的开发区占了全国开发区总量的90%以上,而县和乡一级的开发区又占了其中的80%。由于开发区数量和占地面积的急剧增长,资金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其需要,必然导致了开发区资金到位率低,许多开发区只有圈起的土地而根本未得到真正的开发。

      1993年中期开始的整顿发展阶段

      针对1992年出现的开发区过热现象,1993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严格审查和认真清理各类开发区的通知”。通知强调对于缺乏基本建设条件、项目和资金不落实、过多占用耕地或占而不用的开发区,要坚决停下来,并坚决禁止超越国家规定的权限自行制定优惠政策或变相减税让利。

      由此开始,全国进行了一轮清理整顿开发区的工作,大批不合格的开发区被停止建设,大片耕地“退开还耕”。到1993年11月份,经过清理整顿后,保留了省级批准的463个开发区,规划面积3230平方公里,并逐步形成了以国家级开发区为主体,省级开发区为补充,沿海和沿江内地开放相结合,周边开放与沿海开发相呼应,新老开发区共同发展的格局。

      清理后的开发区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仅1992年前批准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1993年1—6月就批准外资项目1265个,实际投入资金4.6亿美元,工业产值达154亿元,比1992年同期增长63%,远远超过了全国当时的平均水平。

      1994年以后,全国开发区的数量和规模在提高质量和层次的基础上稳步发展,特别是1994年2月26日,中国政府和新加坡政府签署的《关于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确定将苏州以东总共72平方公里的范围,设立为新加坡工业园区,全面引进新加坡的先进管理和开发经验,共同建设开发。这使得开发区步入了从硬件开放到硬软件全面开放的新阶段。

      开发区过热现象透视

      过热现象产生的原因

      开发区过热现象是1992年以来开发区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现象。它产生的背景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1)经过了1989年到1992年三年多的治理整顿,中国宏观经济开始逐步出调整期,进入增长阶段。而此时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为代表的中国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更为强劲的推进作用。特别是小平同志对深圳及其他经济特区的高度赞扬,使这一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得到了全国上下的共同认可。

      2)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中,变土地无偿使用为有偿使用,并将一部分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的办法,使土地这一原先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无价值的东西变成了可以产生很高附加价值的东西。沿海开放城市进行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成功,对各地以土地换取经济增长的激励作用十分强烈。而开发区正是实现这一目标必然的介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