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1945—1949年的美国对东南亚政策

作 者:
吴群 

作者简介:
吴群,云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昆明 650092

原文出处:
世界历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1998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东南亚政治舞台上美国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以致于宏观地评论美国的亚太战略、微观地分析越南战争都成了世界史、国际关系史研究中的热门课题。 在研究中, 史学界往往把1945—1949年的美国对东南亚政策完全等同于50年代后的政策,下一个“从冷战格局出发,企图建立反苏反华的半月形包围圈”的结论,或者干脆略而不谈。实际上,这一时期正值美国在东南亚奠定其扩张基础,无论从介入的目的还是从介入的方式来看,都与50年代后有很大的差别。这个差别不能轻易地略而不谈。因为它不仅关系到美国对东南亚政策的整个发展变化过程的完整性,而且有助于我们研究冷战格局在亚洲形成的时间和表现。本文拟对1945—1949年的美国对东南亚政策作一评述。

      一、东南亚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1945年9月日本签署投降书为标志, 正式宣告结束。战后,由于苏联日益成为美国建立世界“新秩序”的障碍,1947年,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确立遏制苏联、在全世界扩张的全球战略。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美国提出了马歇尔计划,承担起帮助西方盟国恢复经济、稳定政局的责任。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美国与西欧盟国组成政治军事集团。冷战格局在欧洲形成。当美国把全球战略重心放到欧洲时,必然限制其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进行干涉的水平。美国只能在亚太地区确保一个“稳定的、亲美的东方”。杜鲁门总统提出:“我们必须完全控制日本和太平洋。我们必须复兴中国,在那里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注: 入江昭、 孔华润编:《巨大的转变:美国与东亚,1931—1949》,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47—248页。)美国把亚太战略的重点放在了中国。战后初期,由于美国致力于占领和改造日本,要使其永远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和对手,对中国,美国积极支持蒋介石政府,力图建立一个“统一、繁荣的亚洲强国”,北可抗击苏联,东可抑制日本,南可影响东南亚,成为美国在远东的战略基地。这样,在战后初期的美国全球战略中,东南亚处在边缘的边缘。

      东南亚地区处在美国全球战略边缘地位的原因何在?

      二战前,美国除了把菲律宾作为自己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投资场所和移植美国式民主制度的实验地外,仅把它视作向中国扩张的跳板,而不是走向东南亚地区的通道。在美国人眼里,东南亚其他地区仍是一片遥远神秘的土地。但战争极大地改变了美国对东南亚地区的看法。从日本迅速占领东南亚地区的军事胜利中,美国树立起了东南亚地区作为一个战略单位的地缘政治概念,认识到了东南亚在经济上和战略上对美国国家利益的价值。1941年1 月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发出的“美国的远东政策”备忘录就提出:“菲律宾群岛、荷属东印度以及英属马来亚是美国平时和战时的重要原料的主要来源,这些地方若被一个潜在的敌对力量所控制,将会极大地限制我们的行动自由。”(注:劳伦斯·H.肖普,威廉·明特:《帝国智囊团——对外关系委员会和美国对外政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版,第126页。) 如此“东南亚观”怎能使美国对战后东南亚“新秩序”漠不关心。1943年后,罗斯福总统多次建议对东南亚殖民地,尤其是法属印度支那,进行“国际托管”,托管的目的在于独立。美国要给予殖民地独立的动机正如对外关系委员会在1943 年9月致罗斯福总统的备忘录中所阐述的,把东南亚的“政治和经济统治权交给对美国友好的人手中”,才能建立“一视同仁的贸易政策和关系”,“使美国和其他国家得以根据大西洋宪章同该地区进行贸易和取得原料,并在该地区投资和经营工商业”(注:劳伦斯·H.肖普,威廉·明特:《帝国智囊团——对外关系委员会和美国对外政策》,第206页。)。 显然,美国打算战后阻止英、法、荷恢复其对东南亚的殖民统治,使东南亚成为对美国开放的市场。美国既有占据东南亚市场的强烈愿望,凭借其雄厚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利用战争造成的机会,战后初期夺取东南亚当不成问题。然而,战争结束之前,美国便从东南亚抽身而退。在1945年7月的波茨坦会议上和8月的总司令一号令中,美国把除菲律宾和北纬16度以北的印度支那以外的东南亚地区划归英国蒙巴顿将军统辖的东南亚战区,作为其作战区域和受降范围。并且,美国公开表态不反对英、法、荷重返东南亚。美国在东南亚殖民地问题上对英、法、荷让步,主要出于三方面的考虑:第一,美国对太平洋岛屿怀有野心,打算在那里建立军事基地,故谋求西方盟国的谅解。第二,为了集中优势兵力以单独占领日本,美国不得不舍弃东南亚。第三,战争末期美苏之间的军事合作逐渐为安排战后世界新秩序的政治斗争所代替。为了与西方盟国团结一致共同抗苏,东南亚人民的命运成了美国弥合与盟国间不和的筹码。

      战后初期,一方面美国正式确立了遏制苏联的全球战略,欧洲问题列在战略首位。另一方面,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东南亚远离反苏前线,并处在西方的势力范围内。此外,东南亚政治形势十分复杂。英、法、荷力图恢复殖民统治,而东南亚人民则力争民族独立,双方矛盾尖锐。杜鲁门政府区分主要利益和次要利益后,采取了“现实主义”的态度,把东南亚放到了美国全球战略的边缘。

      东南亚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边缘地位决定了战后初期美国对东南亚政策的“低姿态”。

      二、在东南亚的选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有利的国际形势下,东南亚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在老殖民者返回之前, 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 宣布独立。1945年8月17日,苏加诺宣布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成立。9月2日, 胡志明发表独立宣言,越南民主共和国建立。同时,借着接受日军投降的名义,英军迅速而顺利进入东南亚地区,并帮助法军、荷军在印度支那和印度尼西亚登陆。老殖民者要重建殖民秩序的气焰非常嚣张。法国驻印支最高司令官勒克莱尔宣称,最多三个月就可征服整个越南(注:世界知识编委会编:《印度支那问题大事纪要(1940—1954)》,世界知识社1954年版,第10页。)。东南亚殖民地和宗主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为美国提供了机遇与挑战。机遇是在东南亚力量重新组合的过程中创造了美国介入的机会。挑战是如何处理与西方盟国和东南亚民族独立运动的关系,使之符合美国的利益。

      如果按照全球战略的要求,美国本应利用自己的实力帮助英、法、荷镇压民族独立运动,既可加强与西方盟国的关系,又可尽早实现东南亚的安定。可是,这不但在国际上有损于美国反对殖民主义的形象,而且得不到国内的支持。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经历使美国国内存在着对民族独立运动的同情。1948年12月23日,产联书记菲力普·默里曾说:“我代表产联成员提出希望,美国政府应在外交和经济领域继续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帮助结束荷兰在印度尼西亚的侵略,并确保迅速达成承认印度尼西亚人民争取民主自治正当权益的解决。尽可放心,国务院沿着这个方面采取的任何步骤均将获得美国工人的全力支持。”(注:阿尔弗雷德·格罗塞:《战后欧美关系》,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123 页。)美国政府不能不顾及国内舆论倾向。不过更重要的是,一旦英、法、荷恢复殖民统治,不但不会为美国敞开东南亚市场,相反会制造重重障碍。对东南亚怀有野心的美国岂不得不偿失。

      如果美国利用英、法、荷在战争期间遭到严重削弱、且与殖民地矛盾尖锐的机会,全力支持东南亚民族独立运动,就可以在赶走英、法、荷建立东南亚“新秩序”的过程中扩张自己的势力。不过,这样做的政治风险也极大。一、严重损害了与西方盟国的关系,可能导致欧洲反苏反共战线的解体。二、东南亚民族国家尚未定型,仍不能保证东南亚地区的稳定。三、东南亚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也许会把美国也作为西方殖民势力加以排斥和反对。四、东南亚独立运动中的激进成分,尤其是共产党力量可能得到加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