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天津滨海新区,是天津市委、市政府为全市经济发展勾勒的一幅宏伟蓝图。如何更好地抓住机遇,尽早实现我市这一奋斗目标,使之成为我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对外开放的“龙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 一、滨海新区建设的时机与条件 1.建设新区的时机极为有利。其基本依据可分为这样三个层次:首先,是有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滨海新区所面对的东北亚地区及其整个太平洋西部沿岸地区,正成为世界经济中增长最快、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这一地区的商品贸易、资本流动、金融服务、技术转让等活动日趋频繁。其次,建设天津滨海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现实需要。我国的对外开放重点在地域上呈现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及其广阔腹地并逐步向北推移的特征。北方环渤海地区的对外开放虽已有相当的基础,但是像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那样的开放“龙头”或曰重点区域还未出现。因此,若能将滨海新区的建设上升到我国对外开放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第三个阶梯,并在90年代中期开始对中国北方的改革开放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高度上来,那么新区的建设与发展就会更有希望了。再次,全市上下都有一种紧迫感。天津作为传统口岸和老工商业城市,这几年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力有所下降。在这种“既是压力又是动力”的形势面前,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带动城市工业的全面发展,是全市上下的迫切愿望。 2.新区建设的条件已经具备。在总面积为350.36平方公里的滨海新区,分布着天津塘沽区、汉沽区和大港区等市区以及海河下游的部分地区。新区内,还坐落着被国外人士称之为“北方的蛇口”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天津港保税区。区内的天津港是我国最大的人工港,面积200平方公里,陆域面积18平方公里,现有62个泊位,其中万吨以上级泊位37个。天津港还拥有我国第一座符合国际标准的集装箱码头,外贸杂货运量仅次于上海,居全国第二位。 从目前的条件来看,上述几个区域的基础都比较好,而且在产业分工上也有所不同。因此可以说,用10年左右的时间,在滨海新区建成一个以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为骨架,化工、冶金基地为基础,商贸金融区、高科技综合区、国有企业改革试验区和旅游经济区相互配套,塘沽、汉沽、大港区各有特色的区属经济作为补充,形成以发展高科技、外向型经济为主导,金融商贸等第三产业相互协调,基础完备,功能齐全,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综合性经济区域,是完全可能的。 二、滨海新区建设中的差距与不足 目前,在南有上海浦东、北有大连的形势下,天津滨海新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上海浦东,在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发展势头极为迅猛。然而也应看到,建设天津滨海新区奋斗目标的提出,毕竟只有不足1年的时间。客观地找出我们的差距和不足,并逐步予以解决,是可以产生“后发优势”效应的。目前来看,在滨海新区的发展中还有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缺乏统一的分工、布局规划,因而各个区域之间在发展过程中的利益协调就有一定的难度,而且产业结构也容易出现雷同。滨海新区现有的基础固然对未来的快速发展极为有利,但受原有体制下部门、地区分割的影响,新区作为一个整体所应有的优势还远未发挥出来。这一点与浦东相比较,就会发现明显的不同之处。浦东新区的金桥出口加工区、外高桥保税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和张汇高科技园区等的区域分工极为鲜明,各有侧重。因此,滨海新区目前这种各自自成体系的状况为存量的调整和增量的合理布局带来了一定难度,急需有一个权威的机构能够对新区的建设与发展作出统筹规划,对各方利益予以协调。为确保新区的顺畅发展,有可能触动一些局部利益,这也是必须予以正视的问题。 2.新区尚缺乏统一适用的开发性政策法规,政策优势难以充分体现。目前滨海新区内各区的优惠条件各异,而塘沽、汉沽、大港三区内自己的开发小区又有着与所在区不同的优惠政策。这种状况给投资者以比较混乱的印象,也不利于新区整体形象的提高。政策不统一还容易让外商“货比三家”,乘机压价,使我方利益受损。综观世界各类特区、出口加工区,其法律法规与服务体系的统一与规范化是最基本的条件。因此,整个滨海新区在这方面应力求有一个统一规范的说法,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3.滨海新区目前的出口额不大,对带动全市出口的“龙头”作用还远未发挥出来。1993年,滨海新区的出口额为3.82亿美元,占全市出口额的比重为14.6%,而其中还有2.92亿美元的出口值是由开发区一家创造的。因此,滨海新区要成为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先导,还需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滨海新区在带动老市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方面也比较薄弱,除了开发区、保税区的若干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环节上与市区企业有一定联系外,大多数企业在生产和出口经营上的“龙头”和纽带作用还不十分明显。而在整个新区的出口结构上,粗加工、低附加价值的产品仍然较多,产业层次上也与老市区没有明显的差别。 4.建设滨海新区的“重头戏”——金融服务业还有待进一步发展,融资方式与手段更需要更新和走向多样化。在开发建设的资金筹措方面,天津开发区在不要国家一分钱的情况下,创造了每投入1元人民币就吸引2美元的项目投资,并创造3美元工业产值的“1-2-3模式”,其成功经验值得效仿。但对整个滨海新区来说,没有资金的扶持是无论如何也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特别是在融资手段上,如果没有大的突破和创新,势必成为新区开发中最大的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