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与反遏制:日内瓦会议上印支问题的和平解决回顾

作 者:

作者简介:
陶文钊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北京 100007

原文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1998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美国对中国的全面遏制战略是随着两国在朝鲜的军事冲突而展开的,却没有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而终止。反之,朝鲜战争后,孤立与遏制中国成为美国远东战略的主要目标,作为美国对中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而确定下来。在政治方面,美国继续运用其对西方国家的影响力,阻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企图把中国长期排除在国际社会之外;在经济方面,美国竭力对西方盟国和日本施加压力,继续把对中国的禁运保持在比对苏联更严厉的水平上;在战略方面,美国通过发展与南朝鲜、台湾、日本、东南亚国家与地区的关系,加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中国的周边构筑起一道遏制中国的防线。对于美国的遏制战略,中国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围绕着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所进行的就是一场遏制与反遏制的斗争。

      一、在此划线:印支战争与美国的遏制战略

      印度支那自1884年起沦为法国的保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入侵印度支那。日本战败投降后,越南共产党领导人民举行八月革命,并于9月2日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战后侵越日军的受降以北纬16度线为界,分别由中国国民政府及英国政府负责。在英军的支持下,法军于9月23日重新占领了西贡,并逐步由南向北进犯。 为了控制整个越南,1946年2月底, 法国政府与中国国民政府签订了由法国军队接防越北的换文。3月6日,法国政府和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签订初步协定,法国承认越南是一个“自由国家”,是印度支那和法兰西联邦的一个成员。9月14日,胡志明与法国政府签订临时协定, 双方同意“停止一切敌对行为和暴力行为”。12月,法国政府公然撕毁这一协定,大举北犯,攻占河内、海防及其他许多地方,越南人民展开了大规模的抗法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即应越共中央的请求,于1950年派陈赓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前往越南,同时派出了以罗贵波为团长的政治顾问团和以韦国清为团长的军事顾问团到越南协助工作。陈赓、韦国清等协助越共在同年9月间组织了重要的越北边界战役。 这一战役的胜利成为越南人民抗法战争由被动防御转入主动进攻的重要标志。

      美国十分重视印支的战略意义。1949年12月的国家安全委员会48/2号文件中就明确规定, 美国在亚洲的政策目标是防止共产主义在这一地区的进一步扩张,而法属印支应受特别注意〔1〕。1950年2月16日,法国政府向美国提出给予长期的经济与军事援助的要求,并称,否则法国政府只好重新考虑印支政策,甚至可能从印支撤退。美国当然是不能听任这种情况发生的。2月27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68 号文件第一次以后来被称为多米诺骨牌理论的逻辑来阐述印支的战略意义,指出,“采取一切措施防止共产主义在东南亚的进一步扩张对美国安全利益是至关重要的,而印度支那是东南亚的关键地区,且处于直接的威胁之下”。“如果印度支那被共产党主导的政府所控制,那么相邻的泰国和缅甸也将落入共产党的统治之中。东南亚的力量均衡将遇到严重危险。”文件强调,要保住东南亚,就必须把共产主义阻遏在印支的北部边境。为此,美国派出了以格里芬(R.Allen Griffen )为首的使团去印支考察。5月1日,杜鲁门批准给予印支1000万美元紧急援助,以便向印支运送紧急军事物资。5月11日,艾奇逊发表声明说, 根据格里芬使团的建议,美国将向印支提供6000万美元的技术援助。当然美国对法国的援助不是无条件的,美国提出了三项条件:法国必须完全负起印支战争的责任,尤其是承担战争的伤亡;接受美国的指导与建议;等仗打赢,放弃对印支的控制〔2〕。总之,用国务院远东司的话说, 美国要“以一切可行和适当的政治、经济、军事措施,把共产主义阻截在中国南部边境”〔3〕。

      朝鲜战争爆发后,尤其是中国参战后,美国不再把苏联而是把中国作为对东南亚的共产主义威胁的主要来源。1952年6 月的国家安全委员会124/2号文件称:“一个敌对的侵略性的共产党中国的存在必然使东南亚面临公开的武装进攻的危险。”文件接着进一步发挥了多米诺骨牌理论,大谈特谈“东南亚落入共产主义控制的严重的心理、政治、经济后果”,对南亚、中东、日本可能产生的影响。但朝鲜战争牵制了美国,因此文件认为在中国没有大规模卷入的情况下,美国应当增加对法国的援助,但仍应由法国承担“保卫有关国家的基本军事责任”;只有在中国直接卷入时美国才应参战〔4〕。

      1953年艾森豪威尔入主白宫。共和党人过去常常指责民主党人“丢失了中国”,指责杜鲁门政府对共产党人手软。艾森豪威尔政府一上台就摆出不能再把印度支那丢给共产党人的架势。1953年2月3日,艾森豪威尔在他的第一个国情咨文中就保证要采取一种“新的、积极的外交政策”,并把朝鲜战争、马来亚的民族独立运动及印度支那战争都联系在一起。稍后,杜勒斯清楚地把朝鲜和印度支那作为红色中国的两翼。朝鲜的停战更使美国决策者担心,中共可能将其注意力转向别处。朝鲜停战协定达成以后,杜勒斯在9月2日的一次讲话中声称,“一个共产主义的侵略战线从北边的朝鲜伸展到南边的印度支那”〔5〕。同时, 随着印支战争形势的发展及法国在战场上的颓势,美国在1953年上半年大大增加了援助。5月,美国向老挝、泰国紧急运送大量物资, 并专门为向老挝的空运配备了6架C—119运输机。 美国并准备大幅度增加对印支战争的援助。1953年度美国对印支战争的援助总额达5.682亿美元, 占该年印支战争总费用的33%,美国计划1954年度提供13.13 亿美元的援助,占该年总费用的61%〔6〕。

      然而不管美国如何给法国撑腰打气,到1953年底,法国的多数人意识到这场斗争已经全部输掉了,甚至有的政府官员也在谈论谈判解决问题而不是谈论取得军事胜利了。而孟戴斯—弗朗斯(Prierre Mendes—France)则已在6月向国民议会作出保证,他如出任总理, 将通过谈判来结束战争。在美国看来印度支那真正的危机到来了。1954年1月16 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再次研究了印支战争的形势,并通过了5405号文件。文件惊呼:“在印度支那的冲突中,共产党世界与非共产党世界清清楚楚地在战场上对峙。印度支那战场的失利除将冲击东南亚和南亚外,还将对美国及自由世界在欧洲和别处的利益产生严重的影响。”文件预料,法国实在打不下去时可能提出与越共谈判,而不管能否保住一个非共产主义的印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要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向法国政府施加影响,反对以与美国的基本目标不相符合的条件来结束战争。文件特别强调:“一个名义上的非共产主义的联合政府将最终把国家交给胡志明,而不会有任何由美国或英国替代法国的机会。”〔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