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的欧洲,它是在欧洲犹太人中发展起来的犹太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思潮和民族主义运动。1897 年8月,第一届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通过了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民族之家的纲领。1947年11月,联合国第二届大会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随后,一个犹太国家——以色列国在巴勒斯坦建立了。那么,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成功的原因何在?毫无疑问,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成功得力于外部因素的帮助。但是,如果没有犹太复国主义者自己的积极努力,则有利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外部因素也不会出现,即使出现了,也不会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和作用。鉴于一般论著往往把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而很少从内部因素来加以分析,本文拟从内部因素的角度来论述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成功的原因。 一、犹太教在思想意识上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影响和作用 犹太教是世界各地犹太人的宗教,奉耶和华为“唯一真神”,认为犹太人是耶和华的特选子民,并认为教义、教规系由耶和华通过摩西传授而来。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从本质上说是一个非宗教的政治运动,从表面上看,犹太教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之间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但实际上,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犹太教在思想意识上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在历史上,犹太民族是一个历经磨难的民族,被迫经历了多次历史性大迁徙、大流散,遭受过长期的放逐、残酷的迫害和多次震惊世界的民族大屠杀。公元前586年, 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率大军经过18个月的围攻,终于攻陷了耶路撒冷,夷平了城垣,烧毁了所罗门圣殿,把王室、祭司、工匠等上万名犹太人掳往巴比伦,史称“巴比伦之囚”。“巴比伦之囚”事件,在历史上对犹太教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作为犹太人的民族神耶和华,而今变成了世界神、宇宙神,这时候的犹太人已经产生了具有世俗性的弥赛亚(“救世主”)观念,祈求从现实生活里,从大卫王的后裔中,出现一位“救世主”,来引导他们摆脱苦难,复国兴邦。公元前64年,罗马帝国占领了巴勒斯坦,对犹太人实行“铁和火”的野蛮统治。为了反抗异族的压迫和统治,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先后于公元前53年、公元66年、公元115年, 举行了三次民族大起义。公元132年,罗马暴君哈德良率大军对犹太人进行血腥的屠杀, 彻底摧毁了耶路撒冷。到公元135年, 犹太民族的最后一次大起义被镇压,犹太人从此亡国。经过这三次民族大起义,犹太人死去了150多万, 幸存者绝大部分被赶走或者逃出巴勒斯坦,向世界各地流散,其中大部分人流落到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从而结束了犹太民族在巴勒斯坦生存了1300多年的历史,开始进入长达1800多年民族大流散的历史时期。 中世纪的欧洲,犹太人的处境极为悲惨。基督教在欧洲各国取得了统治地位,由于犹太人信奉犹太教,否认基督教的基本信仰,欧洲各国的统治阶级利用宗教矛盾,对犹太人实行种族歧视和迫害,对犹太人的生活和就业进行种种限制和禁戒,禁止犹太人占有地产,限制他们的就业自由,限令他们集居在称之为“隔都”的特划居民区内,不能与外界交往,被迫过着与世隔绝的社团生活。从十三世纪起,大量的犹太人流向中欧和东欧国家,但他们在那里仍然受到歧视。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以后,欧洲犹太人的处境有了改善。欧洲各国效法法国,对犹太人实行“解放”,到19世纪中期,大多数欧洲国家的犹太人都被承认为自由平等的公民,而作为绝大多数欧洲犹太人居住地的沙皇俄国和波兰依然对犹太人进行歧视和迫害。 当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时,犹太人已经历了1700多年的流散历史。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既没有共同的语言,也没有共同的生活地域,彼此生活在相互隔绝的国家和地区,并在一定程度上与居住国人民融合在一起。表面看来犹太民族似乎已经分崩离析了,其实犹太人的流散是流而不散。其所以如此,犹太教起了很大的维系作用。每当犹太人迁徙到一个新的地区定居下来后,他们基本上仍集中居住在一起,在那里,他们唯一的组织就是犹太教会,他们的活动中心就是犹太教会堂。自从公元70年耶路撒冷被罗马人焚毁后,侨居各地的犹太人不能再到耶路撒冷圣殿守节庆,从此犹太教会便成为各地犹太人的宗教活动中心。而犹太人每到一地定居,总是先把犹太教会堂建立起来。犹太教的存在和传播维系了长期流散中的犹太民族的团结,散居异乡的犹太人通过犹太教依然顽强地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性。犹太教的教义使犹太人形成了牢固的犹太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联结犹太民族共同体的纽带,耶路撒冷则作为犹太教的圣地而被整个犹太民族视为团结统一的象征和文化精神的中心。 在流散期间,犹太人对他们的历史和命运形成了共同的认识,这集中地体现在他们从宗教中所得到的启示而形成的两个概念上:加路特和苟拉。加路特意为放逐,为犹太人在自己心目中怎样看待他们的处境下了定义;苟拉意为从放逐中得到解放并回到祖先的故乡,为他们所期望的命运下了定义〔1〕。 犹太人认为圣殿的被毁和犹太人的流散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最后的结局,它们服从于一定的意图,而且必定会有一个结局。那个意图是对放逐中的犹太人的惩罚,而结局将是他们得到上帝的赦免并回到上帝允许的土地——巴勒斯坦。这样,耶路撒冷及其圣殿就被理想化,返回锡安山和重建圣殿就成了这个失去了帝恩宠的民族所渴望的目标。犹太人用加路特的观念把他们所遭受的苦难和迫害合理化地解释为一种赎罪苦行,认为继之而来的必是苟拉,而苟拉的实现则要通过救世主弥赛亚来完成。犹太人把拯救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上帝身上,笃信上帝将派遣一个弥赛亚把犹太人带回巴勒斯坦,弥赛亚就成为犹太人所盼望的“复国救主”的专称。早在公元前一、二世纪,这种思潮就在民间广泛流传,并成为每个犹太家庭对其子女进行教育的基本内容。每当犹太人的境遇变坏和遭受迫害时,犹太人重返故乡的意愿就愈加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