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是殖民主义者对外侵略扩张的重要手段之一,使其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造成人口的优势,为本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侵略服务。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也不例外,继续沿着西欧殖民主义者对外扩张的老路,抓住日俄战后在中国东北南部建立势力范围的有利时机,从1905~1931年,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手段,向中国东北地区进行农业移民的“试点”活动。但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和中国人民的反对、抵制等原因,致使日本农业“试点”移民宣告失败。 一 日本在19世纪50年代以后,也遭受了与中国同样的命运,处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威胁之下,但日本面对西方列强“黑船”的开港却做出了与中国截然不同的选择。“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统治者们不失时机地积极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科学技术和文化。但在日本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同时,也学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扩张手段,并有过之而无不及,使日本很快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 早在1869年3月15日,日本明治天皇就发布了“欲继述祖宗伟业, 不问一身艰难辛苦,经营四方,按抚亿兆,冀终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境,置国家于山岳之安”〔1〕的对外扩张侵略的诏书。此后, 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到1890年,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山县有朋公布了他的《外交政治略论》和《军事意见书》,极力主张把朝鲜、中国东北和俄国的勒拿河以东地区并入日本,开始了“大陆政策”的实施计划。中日甲午战争,日本大举侵略朝鲜和中国,割占了中国的辽东半岛,迈出了“大陆政策”的第一步。正当日本举国上下欢喜若狂地庆祝胜利之际,却遭到了意想不到的来自俄、德、法三方的干涉。日本在强大的三国面前被迫屈服,将未来得及吞咽下去的一块肥肉又不情愿地吐了出来。这一严酷的现实,促使了正在陶醉于胜利的日本统治者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日本在世界政治斗争中国力的薄弱。但日本并未因此而退缩,消除它对外扩张的野心。日本为进一步推行其“大陆政策”,便卧薪尝胆,积蓄力量,以图卷土重来。十年来,日俄双方在中国展开了争夺中国东北地区的激烈角逐。日本取得了胜利,继承了俄国在中国东北南部地区的所有利权,实现了日本多年来的夙愿。 那么,日本在进入“满洲”之后将如何经营,采取什么方式经营,这在日本当时便成为朝野上下极为关注和普遍议论的重大热点课题。 实际上,关于如何经营“满洲”的问题早在日俄战争期间曾任台湾总督、时任日本大本营参谋次长、“满洲”参谋总长的儿玉源太郎和任台湾民政长官的贵族院议员的后藤新平就已经开始了精心地策划。当《朴茨茅斯条约》签订后不久,他们便将共同策划的“满洲”经营方案正式公布于世。他们认为:“日俄的对抗,未必以满洲一战可以结束,第二次战争不知将在哪一年到来。如果胜利在握时,就先发制人;不能操胜,则以自重等待时机;即便开战亦不胜,我仍应留有善后余地。总之,我在满洲必须居于以主制客以逸待劳的地位……其得心应手之计,必当第一经营铁路;第二开发煤矿;第三移民;第四兴办畜牧农业设备……。其中以移民为要务……,现在如依靠经营铁路不出十年将得以向满洲移民50万。俄国虽强也不能向我开启战端……, 我们倘在满洲拥有50 万移民和几百万畜产,一旦战机对我有利,则进而作好入侵敌国的准备;于我不利,则岿然不动持和以待时机,这便是经营满洲大局的主张。”〔 2〕儿玉源太郎和后藤新平所谓经营“满洲”计划的根本“大局”,一言以蔽之,就是向中国东北地区进行大量“移民”,其目的在于既可以御俄,又可以“强大势力范围”,逐步达到占领“满洲”的目的。这一侵略计划得到了日本军、政界一些要员的赞许,甚至日本学界的某些反动文人也极力吹捧他们的这一计划是最具有“远见卓识”的长远的战略意义。 到1910年,日本外务大臣小村寿太郎在议会上正式抛出20年向“满蒙”移民大和民族100万人的计划,并得到部分议员的支持。 日俄战争以后,在日本军、政界以及舆论界都普遍认为,俄国虽然被日本战败,暂时退据“北满”,但实力尚强,决不会善罢甘休,将会再一次发动第二次日俄战争,以报第一次日俄战争失败之仇。 美国也欲乘机向中国的东北地区发展势力,铁路大王哈里曼奔走于日本政界、元老,企图购买“南满铁路”。美国的这一行动,严重地阻碍了日本在“满洲”的发展计划,日本岂能将用血的代价换来的“满洲”轻易的让与美国,日、美之间由此产生摩擦并不断尖锐化。 因此,日俄战后,日本不仅要防御俄国的进攻,又要阻止美国势力的插入,面临着两强的威胁。 在国内,日本近年来人口迅速增长,造成人口过剩,导致粮食危机,成为日本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日本朝野上下认为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大量向外“移民”,并通过移民来振兴移民地的农业,再将农产品供给日本本土。而“满洲”的农业有着极大的开发潜力,对日本的“将来具有极大关系。因而,满蒙的邦人农业殖民问题,当然也就成为极重要的研究课题。”〔3〕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日本经营“满洲”的策划者们,极力主张经营“满洲”的当务之急在于“农业移民”。企图通过移民来加强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势力,造成日本大和民族的人口优势,防御俄国的反攻和美国的侵入,解决日本的人口膨胀,摆脱日本的粮荒。 二 向中国东北地区移民的积极执行者首先是日本旅大租借地“关东州”都督福岛安正。福岛安正就职之后,便积极推行移民政策,被日本政界誉为“劝业都督”。福岛安正大将正是作为这一时期日本军、政界上层人物推行“经营满洲”、“扩张国权”、“满韩移民集中主义”的代表者,同时也是日本国家机关致力于向中国东北进行移民侵略活动的尝试者。1912年福岛安正亲自实地考察,寻觅土质优良,适宜农耕,交通方便地区安置移民。经过考察之后,1913年11月,福岛安正决定在金县大魏家屯建立一个“日本移民模范村”。大魏家屯附近原属国有官荒,1911年,大魏家屯警察官吏派出所巡查桥本市藏未经“关东都督府”同意,私自开垦试种水稻,秋后获得丰收。第二年,相继又有木神原政雄等6户前往开荒造田,开垦荒地275町步(1町步=99.2公亩)。 春播前福岛安正前往该地考察,发现后下令禁止,决定将其作为推行“日本人移民模范农村计划”的试验田〔4〕。“关东都督府”立即投资2.15 万元,并责成都督府农事试验场场长木下道一及土木建筑师仓塚良夫主持制定计划,修建房屋、道路、堤塘等“模范村”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