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华冷战外交的探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孟庆龙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助理研究员。北京100006

原文出处:
世界历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1998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及其盟国对苏联和与之友好的国家实行遏制政策,中国共产党及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也属美国反对和制裁的对象,从杜鲁门到约翰逊的美国历届政府都实行了反共反华的外交政策,在外交、经济、军事、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极力进行冷战。上述诸因素是美国历届政府外交政策中的常数,然而,由于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不同,决策者个人的情况不太一样,各个因素在每一位总统任内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又是变数,艾森豪威尔时期大肆反共、反华,多次制造针对中国的所谓“战争边缘”危机。与其前后任的反华政策相比,他的意识形态色彩最为浓厚,热中于进行核讹诈和以武力相威胁,即对心理战较为侧重。本文将主要从心理战、决策者个人的作用等方面对艾森豪威尔、杜勒斯的对华政策作一探讨。

      (一)

      杜鲁门政府由于“失去”中国已经使国内反共浪潮甚嚣尘上。艾森豪威尔上台之时正值美国在进鲜与中国第一次真刀真枪的较量中面临失败之际,他虽继承了前任的反共遗产,但不能不考虑公众的厌战情绪和国内不景气的经济状况。反共、维护美国在世界上的霸权地位和维持、改善国内的经济形势成为艾森豪威尔任内的重要目标。其任内美国的军费开支、军队人数减少了许多。事实上,朝鲜战争以后艾森豪威尔政府就“下定决心在不使美国步兵在亚洲再度作战的范围内保卫美国的利益”。〔1〕因此,其政府虽在亚洲极力夸大所谓的共产主义威胁,对亚洲国家的政策是以它们对中国和美国的态度为唯一标准,把对中国的冷战升温到“热”战的边缘,但始终避免与中国直接发生耗资巨大的大规模冲突。那么,如何才能在亚洲既遏制住所谓的中共威胁,又使美国付出尽可能少的代价呢?大打“心理战”被艾森豪威尔、杜勒斯视为最有效的策略,核讹诈、武力威胁等成为他们经常使用的手段。

      艾森豪威尔政府着重心理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艾森豪威尔、杜勒斯等人非常看重心理战。

      美国政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开始加入意识形态斗争,而运用心理战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的事,1942年6月才建立负责宣传的机构。1949年,美国开始有人提出,对付中国最重要的是“心理武器”。1950年8月美国国务院设立了旨在“对国际共产主义进行心理战”的国家心理战略局。同年,美用于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宣传经费为1.21亿美元,约占其对外宣传经费的四分之一。一年后,杜鲁门下令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下设心理战问题署(1953年改为协同作战署)。艾森豪威尔上台后更重视心理战,被美史学家称为“第一个把心理战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的常规性重要工具的总统”。〔2〕他自恃美国的核优势,更加信奉1945年以后在美国军事思想中已变得至关重要的威慑战略,1953年10月初批准的162/2号文件更明确地决定把核武器作为威摄手段。〔3〕在他看来,安全与外交“实为同一问题”。〔4〕杜勒斯更是自恃美国的军事实力,提出了“大规模报复”和“战争边缘”战略,对中国和世界人民进行核讹诈。他们自以为美国“解放”东欧的宣传产生了重大效果,因而大力支持针对中国的广播宣传,也考虑过用贸易作诱饵。美国的一些亚洲问题专家和情报官员多次建议捏造和散布谣言以制造中苏不和。〔5〕为挑拨中苏关系,杜勒斯还在1955年4月向前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建议美苏同时向蒋介石和中共施加压力。〔6〕

      第二,美国领导人认为中国会屈服于美国的压力和威胁。

      杜勒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认为中国国内问题颇多,政局不稳,重新征服中国不必通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共产主义将在中国崩溃”。〔7〕他和艾森豪威尔都过分看重了美国的实力,对手中的原子弹的威慑力深信不疑,对于经济、军事实力远不如美国且无核武器的中国,他们甚至狂妄地认为,只要“事先发出警告即可制止未来的侵略者”,如果美国当初表明决心要捍卫南朝鲜的话,朝鲜战争本可不发生。〔8〕鉴于上述理由,在朝鲜停战谈判和50年代几次台湾海峡危机及印度支那危机时:他们都认为美国决不能再示弱,必须对中共显示力量和决心。其手段只能是挥舞原子弹、炫耀海空实力进行战争恫吓。

      由于对朝鲜停战谈判进度缓慢极为恼火,艾森豪威尔先是在1953年2月2日声称,部署在台湾海峡的美第7舰队不再用于隔离大陆,而后在2月11日和3月31日举行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上表示赞成使用战术核武器。虽明知会遭到盟国的反对,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还是在4-6月间数次发出使用核武器以尽快结束朝鲜战争的威胁,甚至称,如中共还不按美国同意的条件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就不排除把战火扩大到中国境内。〔9〕1954年7月,美军方一份报告称美中交战为时不远。8月,第一次海峡危机爆发后,艾森豪威尔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中共要进攻台湾,须越过第7舰队。1955年1月24日,他要求国会授予他动用美国军队保卫台湾和澎湖列岛的总统特别权力。28日,参院以83:3票同意授予上述权力。军方更是摆出一付好战姿态。同时,参谋长联席会议命令太平洋舰队司令:在协助蒋军从沿海岛屿撤退时,“如出于自卫”,可袭击中国的机场。3月,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雷德福海军上将认为,美中之间还会有难题,不如趁海峡危机给中共和苏联一点厉害尝尝,事先可发一个美国将使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保卫”蒋军占据的岛屿的强硬警告。〔10〕美国报刊傲慢地称,美国此时在太平洋集结的火力比太平洋战争时还要强大。杜勒斯也在1955年初声言,美与中共在台湾海峡危机上爆发一场战争只是时间问题,美如守住金门、马祖就必须使用核武器,他主张推迟与中共摊牌,以便为使用核武器创造更好的国际环境。〔11〕

      此间,美采取了一些威胁性行动。1954年危机中,美即在海峡部署了庞大的军事力量。1957年中,美在台湾首次部署可载核弹头的“斗牛士”导弹。1958年8月中国开始炮击金门后,美领导人一面再度数次发出核威胁,同时在短短几日内沿中国大陆海面迅速集结了一支庞大的舰队(6艘航空母舰--载有96架可携带核武器的飞机、3艘重巡洋舰、40艘驱逐舰、一个潜水艇队和10艘其他船只)。9月,又把3门可发射核炮弹的大炮运上金门岛。整个50年代后半期,战争阴云时常笼罩在台湾海峡上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