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史是一门交叉学科,这不仅由于它融汇了多门学科,如: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人口学和统计学等,而且仅从其产生之初亦可得到证明。最早,城市史学是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在美国出现的。它形成的时间众说纷纭,一说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另一说,出现于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然而,公认的是,城市史作为一门独立的、跨学科的新兴学科,是从本世纪60年代,在美、英、德和前苏联发展起来的。 城市化研究又是城市史中的一个领域。它主要研究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城市化发展情况。在人类历史上,城市出现于古代社会,约在公元前3000一4000年,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已有城市存在,印度河一带和我国黄河流域出现城市,也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距今已有4000多年。然而,世界上最早发生的工业革命,是18世纪60年代才在英国出现。因此,城市史和城市化史并不是一回事,尤其在那些历史悠久的国家。美国是个例外,自最早的移民算起,至今不过500年,而美国建国只有220年。美国城市在工业化之前没有经历漫长的道路,基本与工业化同步。因此,它的城市史也就基本上等于城市化史。工业革命前的经济情况,是作为城市化发展的背景,自然地被纳入这一领域。 一 说美国的城市史学产生于世纪之交,或形成于20年代,其实,笔者认为,并不矛盾。因为,如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城市史学从开始出现到形成一定规模,尤其是为人所知并产生一定影响,必有一个过程。最初提出研究城市问题的是芝加哥大学的一些社会学家。芝加哥大学创建于1891年,由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投资兴办。19世纪末是美国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年代,芝加哥发展的尤为惊人,建市不到100年,便由一个无名小镇迅速成长为300万人口的大城市,在美国城市化过程中具有典型性。因此,芝加哥大学便在全美最早开办了社会学系,以该市为研究对象,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为世界著名的城市研究中心。这批学者被称为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由于他们从人与空间的角度研究城市社会,亦称为人类生态学家。其代表人物有:罗伯特·帕克、厄尼斯特·伯吉斯、罗德里克·麦肯齐和路易斯·沃思等人。 19世纪末,正是美国城市大发展的时期。城市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内战前只占15.3%,而到1890年发展到占35.1%,1910年上升为占45.7%。〔1〕城市人口增长的前题,正是产业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第一产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而第二产业工矿业迅速成长,随之而来的是第三产业服务业异军突起。第二、三产业主要集中于城市,故使人口大量流入城市。19世纪末,在美国不但是国内人口大流动的时期,而且也是外来移民高涨的年代。不同民族、肤色各异、职业多样的人们汇聚于城市,尤其是大城市,自然产生出诸多社会问题。新闻媒体、作家、艺术家以各种方式揭露社会阴暗面,有识之士呼吁进行改革。城市作为反映全国政治、经济生活的脉搏,表现得尤为敏感。在这种形势下,社会学家出于职业的责任感,将目光转向城市生活,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进而作出一些理论分析,无疑是一件有益的工作,具有深远意义。城市史正是在社会的迫切需求中应运而生。 这门学科产生于时代的需求,所以也就不被国界所限。几乎就在芝加哥社会学家们开展城市研究的同时,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发表《城市的性质》一书,对工业化之前的世界城市进行研究,提出所谓“理想的典型”城市的标准,如:应该由市民选举产生具有权威的市政府,商业的贸易必须发达,还要有自己的法院和法律等等。〔2〕英国著名企业家兼社会学家查尔斯·布什实施了一项有关伦敦城市情况的大型调查活动,耗时17年,最终于1892年出版了一套16卷本的巨著《伦敦人民的生活和劳动》,对伦敦各阶层,各行业的人群进行了详实的分析。这套书对美国的城市社会学研究产生很大促进作用。 1916年,帕克发表论文《城市:对于开展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研究的几点意见》〔3〕,在学术界引起轰动,被称为“划时代之作”。此作之所以得到如此殊荣,主要在于它首次明确了城市社会学的性质、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帕克强调指出,城市并不是许多个人的集合体,也不是各种社会设施的聚合体或各类民政机构的简单汇集,而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各种礼俗和传统构成的整体。因此,城市绝非简单的物质现象或简单的人工构筑体。“城市已同其居民的各种重要活动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是自然的产物,尤其是人类属性的产物。”〔4〕他提出一个概念,人文生态学,即研究人和社会机构的特有结构秩序的科学,以此区别于动植物的生态学。帕克认为,人类学以人类为研究对象,但其注意力集中在原始社会,如对北美印第安人进行了细致的考察。他批评说,却无人把这些研究方法用于城市社区,而城市生活的情况主要反映在作家笔下的文学作品中,以及报刊上记者的报导。鉴于此,帕克在文中郑重倡导,必须加强城市研究,深入研究它的具体组织,它的各种职业和它的文化。〔5〕 帕克的文章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由于他提出了理论和方法,还在于他身体力行,对城市社会的许多方面进行了调研,而且提出一系列值得研究的问题。在“城市规划和地方组织”一节中,〔6〕帕克指出,城市是根植于它的居民的风俗习惯之中的。因此,城市既有物质的组织形式,又有道德的组织形式,这两种形式以其特有的方式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互相调节。他认为,由于城市有自身固有的生活秩序,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改变它的物质结构和道德秩序,所以必须有城市规划。他分析了邻里、社区、移民集居区和隔绝地区等各式社会关系,并提出一些耐人寻味的问题,如:城市人口来源;经济利益、情感利益、种族、职业等因素对城市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流动的情况;构成社会团体的因素;邻里的历史;社会礼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