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图上的微型国际市场星

作 者:

作者简介:
任敬喜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干部

原文出处:
沿海新潮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与开发区经济
复印期号:1995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

      回眸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我们不禁惊奇地发现:“保税区”这一让我们刚刚有所熟悉的名字,早已留下了辉煌的足迹。

      所谓保税区,即豁免关税区,是指在本国领土上,国家关税区外的一个特定封闭性区域。在保税区内可以从事进口货物的装卸、搬运、储存、加工、中转、贸易、金融展览等多种业务。区内关税全免,境外人员、货物进出自由。由于进口货物在保税区上岸,即视为境外而不必纳税;而出口货物进入保税区后,也即视为离境而不再接受海关监管。故保税区又有“边境之内,关境之外;出关不出境,入境不入关”之谓。

      因此,在普遍意义上,保税区的特殊功能有利于吸引大量的国外货源在港口储存、中转,促进了港口城市的加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增加了外汇收入。具体可以说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积极作用:1、简化了通关手续。对于产品全部外销或大部分外销的独资、合资企业来说,作为保税区,他们办理进出口货物的通关手续比较简便。海关验关以后,只要定时前往核对,保证进口原材料的消耗、结存无误就可。若部分内销,则验明数量后再补交关税。2、减少了企业的资金占用。采用保税措施,经济边境后移,进口原材料全部免税。虽然海关要严格控制货物的走向,但在生产流通中却避免了资金占用,大大方便了厂商。3、扩展了港口业务。通过采取保税措施,更好地吸引客商投资,拓展国际经贸合作领域,增加外轮来港次数、港口收益,使城港融为一体,提高了港口在国际中的知名度。4、促进企业进步。保税业务的开展要求高,其运行必须建立在海关认可的规范化管理体系之上。5、社会效益显著。不仅创造了劳动力就业的机会,增加了外汇收入,而且促进了旅游服务行业及文化、信息业的发展。

      二

      保税区以其特殊的功能,渐渐引起了中国的注意。

      八十年代初,中国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突破,逐步辐射推进,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的梯度开放格局,最终形成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内地的全方位开放。那么,九十年代初,面对全方位开放的格局,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又应该如何迈向更高层次,实现新的突破呢?

      于是,保税区这个中国扩大开放的新的启动点便应运而生。而这从一定意义上说,离不开深圳的探索与启示。

      八十年代中期,随着沿海开放格局的推进,地区间优惠政策趋同。经济特区在这种态势下,必须对自身提出新要求,保持自己在对外开放中的领先地位,以继续起到推动沿海开放的作用。因此1986年底,深圳特区在探索其发展模式时,便提出了“特区办特区”的概念和建立沙头角保税区、福田国际工业村的设想。1987年12月25日深圳市政府下发493号文件,正式批准创办沙头角保税工业区,对保税区的规模、形式、性质、权限以及政策优惠等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中国的保税区在地方政府的开创下终于启动起来。这种启动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进入九十年代,国务院统一研究批建保税区成了中国经济领域里的大事。1990年9月国务院批准上海浦东建立外高桥保税区,这是中国政府正式批准兴办的第一个保税区。从那时到目前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政府批准建立的保税区已达13个,都是分布在东部黄金海岸。其中已有11个保税区通过国家海关总署的验收,全面启动运营。它们是——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天津保税区、深圳福田保税区、深圳沙头角保税区、大连保税区、广州保税区、张家港保税区、海口保税区、宁波保税区、青岛保税区和汕头经济特区保税区。

      保税区政策规定,进区企业可以经营国际转口及过境贸易,并可直接将其在保税区生产、加工、制造、包装及分选的货物销往国际市场,这就为长期以来难于同国际市场见面的企业提供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通道。保税区完全可以进行真正的国际贸易。这正是中国的外向型经济追求的一个目标。

      中国经济要现代化必须实现国际化。这就需要一些最发达的沿海城市率先国际化,与国际市场接轨、交汇。而保税区正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结合的地方。有人甚至用信息语言说,它将是接通中国市场与世界市场两条电缆的“插头座”。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保税区将成为沿海经济国际化的新的启动点。

      具有特殊功能的保税区,将成为中国版图上日益发达的微型国际市场群。

      更有一些有胆识之士,把保税区与香港对照起来,力图建成一个个香港。他们认为,作为保税区发展的高级形态的自由港——香港,最有可能在保税区这样的特殊区域被“仿真”——一些保税区已提出按香港模式运转。那么,邓小平同志在1988年提出在中国大陆“再造几个香港”的伟大构想,这个一直未破的课题,终因保税区的出现而具有了成为现实的可能性。香港的发达与自由港政策紧密相关,保税区是唯独可以参照香港的方式运作的地区,而且保税区所在的地区一般具有下列优势条件:地处国际交通的枢纽地位,能够提供十分便利的交通条件,有良好的外贸、金融和人才条件;外贸进出口有一定规模,能满足各国货物集散、经销及设立公司的种种要求;有众多的国际航线和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仓储设备良好、装卸能力较强,能迅速分散、转运货物;有现代化的通信及生活服务设施。当然具备了这些条件,要再造香港也具有很远的距离。而作为一种追求目标,应当说是一种积极的精神。

      从现实角度上看,保税区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也具有深刻的意义。

      保税区可以促进所在口岸国际贸易和转口贸易的发展,进而带动口岸经济的发展。例如青岛保税区北靠新兴的大港前湾港,该港一期工程年吞吐能力1700万吨,二期年吞吐能力为4000万吨。宁波保税区北靠我国发展条件较好的天然深水良港北仓港,该港目前已建成大陆沿海最大的深水泊位群。随着保税区的发展,今后完全可以在这两个港口开展港口装卸业务、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中转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