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元国旗之争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学智,1955年生,天津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天津,300074

原文出处:
史学月刊

内容提要:

国旗往往是一种精神、思想或主义的象征。民国建立前后,围绕采用什么样的旗式作为国旗,曾有一场严重的斗争。武昌首义的湖北革命党人主张以铁血十八星旗作为中华民国国旗;孙中山主张以青天白日旗作为国旗;而聚集在上海的革命党人宋教仁、陈其美等与一些立宪派人士,则议定以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作为国旗。最后,北京临时参议院议决以五色旗为国旗,并由临时大总统袁世凯颁令施行。国旗主张的不同,反映出不同的思想倾向,也是当时政治斗争的一个侧面,为我们认识民国建立前后的政治格局提供了生动的材料。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1998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旗帜往往是一种精神、思想或主义的重要象征,人们常常借助于旗帜的颜色、式样及旗中的图案来表达自己的信念或理想。中华民国建立后,围绕着以什么样的旗帜来代表这个新生的国家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斗争。

      一

      早在中华民国建立之前,革命党人在推翻满清统治的斗争中,就已开始为他们心目中未来的共和国设计旗帜了。

      1895年,孙中山在香港与杨衢云、陆皓东等策划广州起义时,准备以青天白日旗作为起义军的旗帜。“此旗之方式,系陆皓东所设计”(注:冯自由:《中华民国国旗之历史》,见《洪宪纪事诗三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95—96页。)。是役未及发动,即遭清政府镇压,陆皓东被捕遇难, 此旗亦未公开使用。此后,1900年10月,孙中山等人发动惠州三州田起义,此旗作为革命军的标志首次亮相。

      1905年,同盟会建立。翌年,同盟会讨论中华民国国旗旗式,有人提议用五色旗以顺中国历史上之习惯;有人主张用十八星旗以代十八行省;还有用金瓜钺斧旗、井字旗等意见。孙中山则主张以青天白日旗为未来中华民国国旗,以纪念为革命牺牲之先烈。黄兴对此持异议,认为此旗“形式不美,且与日本旭旗相近”。孙中山“争之甚力,且增加红色于上,改作红蓝白三色,以符世界上自由、平等、博爱之真义”,但众人意见纷纭,终未议决。(注:冯自由:《中华民国国旗之历史》,见《洪宪纪事诗三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95—96页。)

      二

      辛亥武昌起义爆发,湖北革命党人使用的是十八星旗,湖北军政府建立后,门前即悬挂上了两面硕大的十八星旗(注: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第70页;曹亚伯:《武昌革命真史》(上)所附湖北军政府的照片,上海书店1982年版。)。此前, 十八星旗是以湖北为中心的革命团体共进会的旗帜,武昌起义的领导 人多为共进会成员,共进会的旗帜进而成为湖北军政府的旗帜顺理成 章。中华民国成立后,湖北地区革命党人刘公等于1912年1月10日致电 孙中山, 要求将此旗作为中华民国国旗。(注:《参议院审查案,国 旗统一案》,《大公报》1912年5月10日。)

      江浙地区在宣布独立后,则普遍使用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作为标志。在筹建临时中央政府的过程中,1911年12月4日, 在上海江苏教育总会召开了共和联合会大会。会上,除选举了暂定大元帅、副元帅之外,陈其美、程德全、汤寿潜等人与留在上海的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的部分代表商定,即以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他们认为,此旗“既可表明革命行为系为政治改造而起,非专为种族革命;又能缓和满、蒙、回、藏各族的心理,与汉人共同努力赞助共和。”(注:吴景濂:《组织南京临时政府的亲身经历》, 《辛亥革命回忆录》(八),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年版,第412页; 黄炎培:《我亲身经历的辛亥革命事实》,《辛亥革命回忆录》(一),第66页。)当时, 孙中山尚未归国,此议没有遇到任何反对意见。此外还确定以青天白日旗为海军旗,以十八星旗为陆军旗,并将图案刊布于报端(注:《确定中华民国旗式》,《申报》1911年12月8日。)。

      孙中山回国后,各省代表会议选举其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定于1912年元旦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开国。为此,沪军都督陈其美于1911年12月31日发出通告:“自明日起各界一律悬挂国旗,以昭庆贺,而光大典。”(注:《要闻·中华民国新纪元》,《申报》1912年1月1日。)元旦这一天,上海街头果然遍悬五色国旗(注:见《上海庆祝民国改元》照片,载《东方杂志》第八卷, 第十一号。)。而当晚举行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的南京总统府内,也是“五色国旗飘拂”(注:袁希洛:《我在辛亥革命时的一些经历和见闻》, 《辛亥革命回忆录》(六),第288页。),“总统府前遍悬五色电灯”(注:《要闻·纪大总统莅任大典》,《申报》1912年1月3日。)。 五色旗俨然已为中华民国国旗。

      1912年1月10日, 代行临时参议院职权的各省代表会议议决:“以五色旗为国旗定式”,并致函孙中山,“请即饬部颁布各省施行”(注:《参议院审查案·国旗统一案》,《大公报》1912年5 月10日。关于各省代表会议议决以五色旗为国旗的日期,刘星楠在《辛亥各省代表会议日志》中的记述为“一月十一日”(见《回忆辛亥革命》,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年版,第362页)。 但除本文所引此致孙中山函日期署“元月十日”外,各省代表会议并有一致临时副总统黎元洪,告知已议决以五色旗为国旗的电报,下署代日韵目为“蒸”,(《参议院审查案·国旗统一案》,《大公报》1912年5月10日), 可知刘文之记述为误。)。但是,孙中山并未将此议决案颁布施行,而是于1月12日咨复各省代表会议云:

      贵会咨来议决用五色旗为国旗等因,本总统对于此问题,以为未可遽付颁行。……而欲俟满虏既亡,民选国会成立之后,付之国民公决。若决定于此时,则五色旗遂足为比较最良之徽志否,殆未易言。

      一、清国旧例,海军以五色旗为一二品大官之旗。今黜满清之国旗,而用其官旗,未免失体。

      二、其用意为五大民族,然其分配代色,取义不确,如以黄代满之类。

      三、既言五族平等,而上下排列,仍有阶级。

      夫国旗之颁用,所重有三:一旗之历史,二旗之取义,三旗之美观也。武汉之旗,以之为全国首义尚矣;苏浙之旗,以之克复南京;而天日之旗,则为汉族共和党人用之南方起义者十余年。自乙未年陆皓东身殉此旗后,如黄冈、防城、镇南关、河口,最近如民国纪元前二年广东新军之反正,倪映典等流血,前一年广东城之起义,七十二人之流血,皆以此旗。南洋、美洲各埠华侨,同情于共和者亦已多年升用,外人总认为民国之旗。至于取义,则武汉多有极正大之主张;而青天白日取象宏美,中国为远东大国,日出东方,为恒星之最者。且青天白日,示光明正照自由平等之义,著于赤帜,亦为三色。其主张之理由尚多,但本总统以为非于此时决定,则可勿详论。因而知武汉所主张,亦有完满之解说。究之革命用兵之际,国旗统一,尚非所急。……故本总统以为暂勿颁定施行,而俟诸民选国会成立之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