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中国,徐继畬是一位颇具影响的历史人物。他以《瀛寰志略》一书闻名于世,而这部具有伟大启蒙意义的宏篇巨著,在19世纪下半叶,一直是寻求救国道路的中国知识分子的重要启蒙读物。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具有资产阶级思想的先驱们都曾受到过该书的深刻影响。 《瀛寰志略》作为一部世界地理学专著,为什么能够得到近代中国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知识分子的格外青睐呢?原因就在于《瀛寰志略》本身就是“一部自强的启蒙书”〔1〕。 它的价值主要不是体现在向视听闭塞而又盲目自大的中国人介绍了一些新奇的世界历史和地理知识,而是体现在它能在夷夏大防的满清专制年代,率先突破根深蒂固的以中国为天朝上国和天下唯一文明中心的华夷观念,向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展现了一个多元化的世界和令人耳目一新的西方社会,从而把他们的注意力拉向了西方。更为重要的是,此书的著者徐继畬在鸦片战争失败后,国人多重西方船坚炮利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自强方案之际,独具慧眼地看到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进性,进而含蓄地提出了实行西方民主政治是中国富国强兵的自强思想。徐继畬对西方民主政治的突破性认识,“深刻地影响着19世纪中国整整一代的思想家”〔2 〕,从而扭转了中国知识分子学习西方的方向和中国自强的方向,使之从物质层面转到制度层面上来。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一下徐继畬对西方民主政治的认识。 创古今未有之局 中国素以天朝大国自居,而视四裔邻邦为夷狄,这种盲目自大心态使其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雍正禁教以后,中西文化交流中断,国人对二百年间西方突飞猛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更是茫然不知。“春江水暖鸭先知”,徐继畬却因于1843年开始在厦门兼办通商事务, 有机会接触洋人外事, 从而对西方有了较多的了解, 遂于1848年编成《瀛寰志略》一书。《瀛寰志略》是一部地理学著作,但它所介绍的,绝不仅仅是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而是用大量的笔墨详尽介绍了各国的历史沿革和政治经济制度,尤其是当时世界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其中对西方民主政治,更是情所独钟,推崇备至,在书中到处可见对西方民主政治的详细介绍和大胆称颂。 《瀛寰志略》在介绍西方社会时,有详有略,夹叙夹议,还常用按语来抒发己见,对西方民主政治,亦是如此。它以一种积极热情的态度,用大量篇幅介绍英、美、法等西方强国的政治制度,对这些国家实行的议会制、选举制、共和制等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作了大量赞赏性的介绍和肯定性的评论。尤其对英国的议会制度,叙述甚详,对其组成、职权范围以及具体运行情况逐一给予介绍,并强调指出:“此制欧罗巴诸国皆从同,不独英吉利也。”〔3〕其钦慕之情溢于言表。 在全书对西方民主政治的介绍当中,著名的要数徐继畬热情洋溢地赞赏华盛顿及其开创的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两段评语: 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即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尝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4〕 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5〕这两段评语,被永远地镌刻在美国华盛顿纪念塔上。从中我们看到徐继畬把完全不同于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美国民主共和政治赞颂为“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和“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可见他对西方民主政治的推崇已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并且已经认识到了民主政治的先进性。 言为心声。在文字狱盛行的满清专制时代,作为“控驭华夷大臣”的徐继畬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如此大张旗鼓地热情讴歌西方民主政治,绝不是出于对西方民主政治的盲目好奇和朦胧钦慕,而正是其政治思想的强烈外现。 正今日之所宜用 鸦片战争的失败,打破了中国天朝上国的美梦。无情的事实证明了中国已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同时也给中国人民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而又紧迫的问题:中国落后的根源是什么?中国富国强兵的根本途径又是什么? 面对“侵略的西方”和“先进的西方”的双重挑战,一大批开明进步的爱国知识分子,在坚决抵抗“侵略的西方”的同时,开始睁眼看世界,向“先进的西方”学习,探索救亡图存之路。启蒙思想家魏源从鸦片战争中西方的船坚炮利使中国军队无力抗衡的客观事实出发,得出了军事落后导致了中国的落后的结论,因此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自强思想。而“从林则徐到康有为,中间五十年间,各种仁人志士,开出过多少富国强兵的药方,修炮台,办洋务,师夷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无不从船坚炮利出发”〔6〕。 学习西方物质层面的先进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观念普遍为人们所接受。但是这些自强方案接二连三地以失败告终。实践证明了中国落后的根源不在于军事技术的落后。 徐继畬作为睁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之一,对“万方仰之如辰极”的泱泱中华帝国,却在鸦片战争中以“二百年全盛之国威,乃为七万里之外逆夷所困,至使文武将帅,接踵死绥而曾不能挫逆夷之毫末”〔7 〕的惨败感到万分震惊, 他开始在痛苦之中进行认真的反思。 在1850年的《揣度夷情密陈管见疏》中,他对鸦片战争进行了一番理性的剖析,最后得出“审视粤东浙省之往事,而仍欲恃炮台以无恐”,“臣等窃不以为然”的看法。这说明徐继畬在1850年已突破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框框,明确意识到了中国落后的根源并不在于军事的落后。事实证明他的看法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