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戊申年(1848年)十一月中旬“天兄”下凡说道:“杨宣娇肉父黄权政”〔1〕。说明世传的洪宣娇既不姓洪,也不姓杨,而实姓王。 按照太平天国避讳制度,改王为黄姓。据《桂平县志》记载:萧朝贵“妻洪宣娇,罗渌峒人”〔2〕。罗渌峒属广西武宣县, 与桂平之平隘(在)山紧邻。黄权政与居住在贵县赐谷村的洪秀全大表兄黄盛均及其表侄黄为政属何关系?尚无史料说明。赐谷村距罗渌峒并不远,很可能都是从广东迁来的同姓的客家人。萧朝贵原居武宣东乡上武村,在青少年时期,因谋生而漂泊四方,故而他的籍贯,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多有不同。有的说他是“东乡花雷人”〔3〕;也有的说他“籍武宣, 移居于邑(桂平)之宣二里平隘山,与杨秀清比邻”〔4〕; 还有人说他后来“又从花雷而六盘,再由六盘而桂平县平隘山。几经跋涉迁移,最后才在下古棚落户,仍旧以种山烧炭为生”〔5〕。罗渌峒位于下古棚村西南, 相去不远,加之萧朝贵亦是客家人〔6〕, 这是二人能够结合的客观条件。 萧朝贵与其挚友杨秀清比邻而居,且同在平隘山烧炭,苦难的生活早已将其紧密联系在一起,终成患难与共、情同骨肉的兄弟。洪(王)宣娇的家罗渌峒与下古棚村和杨秀清居住的东旺村鼎足而立,又都是客家人,无疑三人有较多接触机会。因此,有人说萧朝贵与洪(王)宣娇是经杨秀清捏合“结婚成家”的〔7〕。 冯云山进入紫荆山后,在大冲村设馆受徒。大冲村距东旺村和下古棚村仅十里左右。据调查材料说,冯云山早已将杨秀清和萧朝贵列为拜上帝会发展对象,想方设法与其接触,劝说他们加入拜上帝会,以便共谋大事,并推动紫荆山区的革命形势的发展〔8〕。 当时参加拜上帝会一般都是閤家入会的,可知洪(王)宣娇是与萧朝贵同时参加拜上帝会的。 杨秀清、萧朝贵、洪(王)宣娇参加拜上帝会后,对于宣传拜上帝,动员和组织群众参加拜上帝会,极为热心,特别积极。不仅在平在山,而且还不辞辛苦“往诸郡邑引人入会,从者颇众”〔9〕。 洪(王)宣娇跟随萧朝贵翻山越岭,访村问户,广泛接触贫苦妇女,并尽可能解除她们的一些疾苦,从而深受她们的爱戴和拥护,据《太平天国起义记》记载,“很快在女教徒中至为著名”,成为女教徒的领袖。于是,在紫荆山区流传着“男学冯云山,女学杨云娇”响亮口号。 那么,杨云娇为何人?她与世传的洪(王)宣娇是否是一个人?《天兄圣旨》记为“杨宣娇”〔10〕;谢介鹤在《金陵癸甲纪事略》中,把萧朝贵的妻子直书为“杨宣娇”〔11〕;而《天父诗》则称“先娇姑”〔12〕。据专家认为,客家话“先”与“宣”同音。将“宣”写成“云”,显然是笔误所致。问题是洪(王)宣娇为何又改姓杨,而成杨宣娇了呢?对此有两种说法:其一,地主文人记载说:杨秀清“尝与西贼妻宣娇私,睡未醒,贼夥至不及避。乃假作天父下凡状,谓贼夥曰:宣娇我第六女,秀清同胞妹,当易姓杨。”〔13〕这种说法多为清方史书所采用,免不了有诬蔑之词。其二,即认为杨秀清为了与萧朝贵联络感情,结为生死与共的盟兄弟,将其妹嫁给萧朝贵〔14〕。由于《天兄圣旨》证明宣娇生父是黄(王)权政,说明宣娇并非杨秀清之妹。很可能在杨秀清将宣娇介绍给萧朝贵为妻前后收宣娇为义妹,从而改姓杨。再联系到杨秀清确有一妹叫杨水娇,后成为东王府女官〔15〕,很可能宣娇之名也是杨秀清给另起的。后来杨秀清用“天父”下凡名义,公开向会众宣布,认定杨宣娇为上帝第六女,萧朝贵为“帝婿”,均正式接纳为“上帝小家庭”成员,实为拜上帝会领导核心的成员。如此一来,无论是在宗教上或是世俗上都把杨秀清、萧朝贵、杨宣娇结为不可分割的兄妹关系。 由此杨宣娇由王(黄)姓改为杨姓,叫杨宣娇,后来再山杨姓改为洪姓,成为世传的洪宣娇,就会更容易理解了。因为宣娇几次易姓,都是出于宗教宣传和政治上的需要所致。杨宣娇与洪秀全的相识,是在洪秀全第二次到广西以后的事。据戊申年(1848年)九月“天兄”下凡所言,此时洪秀全正蛰居在萧玉胜(朝贵养父)家,受“天兄”旨命“教杨宣娇读天父诗”〔16〕,这说明洪秀全与萧朝贵和杨宣娇的关系已非同一般。此后不久,于是年十二月初七日,“天兄”下凡提到黄(本姓王)玉绣、黄盛通、黄为政来到平在山,想通过“天兄”恳求“天父”“准天王正大位”,并得到“天兄”同意。故曰:“尔们今晚求天父上主皇上帝,总要求天父上主皇上帝准洪秀全早坐金龙殿。”〔17〕黄盛通为洪秀全之表兄弟行,而黄为政系洪秀全大表兄黄盛均之子,为洪秀全的表姪。洪秀全第一次到广西,就是落脚在贵县赐谷村大表兄黄盛均家,才得以进行传教活动的。至于黄玉绣与黄盛通等属何关系,尚难断定,但他们均为本家的客家人,当是无疑。有趣的是,杨宣娇生父叫黄权政,其家与贵县赐谷村的黄盛通等相距不算很远,可能都是从广东迁至广西浔州地区的同姓的客家人。而杨宣娇生父与黄为政当为本家兄弟行,这就使得洪秀全与杨宣娇又多了一层亲戚关系。由于在戊申年(1848年)《天兄圣旨》以后“天兄”下凡不再直呼“杨宣娇”,可以断定自此以后杨宣娇便改成了“洪宣娇”了。钟文典先生认为:“洪秀全与杨宣娇结为兄妹关系,应在一八四九年七月(按:实为五月〔18〕)间他和冯云山重回紫荆山不久”的事〔19〕,应该说这一论断是符历史实际的。 这是因为:第一,在己酉年(1849年)五月以后,上帝小家庭逐渐组成,之后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和韦昌辉均以“胞兄弟”相称。所以,在是年十二月十八日,“天兄”为萧朝贵家事下凡说:“萧玉胜,为父母要平心。朝贵是尔子,是朕妹夫,又是秀全妹夫,又是云山、秀清等妹夫。”〔20〕按此说法,无疑杨宣娇也就不仅是杨秀清的妹妹,而且也是洪秀全、冯云山、韦昌辉的妹妹,自然也是“天兄”的妹妹。所以,无论叫洪宣娇、杨宣娇,或是冯宣娇、韦宣娇,都是一样的。第二,杨宣娇改为洪宣娇,看来与1848年冬,萧朝贵“登天”和《太平天日》的“诏明”有更密切的关系〔21〕。再联系到是年底“天兄”同意黄玉绣、黄盛通、黄为政恳求“天父上主皇上帝准洪秀全早坐金龙殿”一事〔22〕,说明洪秀全的“上帝次子”及“君王”、“人间真主”的身份,大致是在戊申年(1848年)冬被确定下来的。既然如此,作为上帝第六女的杨宣娇从上帝次子洪秀全之姓,才更为妥帖。所以,参加太平天国革命全过程的李秀成,在其《自述》中说:“天王妹嫁其(萧朝贵)为妻。”不过在己酉年(1849年)正月洪秀全奉“天兄”之命“回东”(回广东花县)之前杨宣娇尚未改为洪宣娇,所以根据洪仁玕口述写成的《太平天国起义记》仍称杨宣娇,这也是我们同意将杨宣娇改为洪宣娇的事,定为己酉年(1849年)五月后发生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