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骤跻巍官 张荫桓,字皓峦,号樵野,“别号红棉老人”〔1〕, 原籍广东新会县小范里, 先祖迁居南海县佛山镇, 生于道光十七年正月初四日(1837年3月8日)。早年童试落第,埋头研究洋务。同治初年随舅父李宗岱(山农)赴济南,同治二年(1863)由监生捐资知县〔2〕, 投效山东军营,奉命训练马队,镇压捻军。入鲁抚幕僚,起草奏折及文稿,先后受巡抚阎敬铭、丁宝桢的器重。五年,捐分湖北,仍留山东剿捻出力。十月奉旨到湖北后,归军功候补班补用,并赏戴花翎。六年七月,以剿办防守黄河出力,奉旨免补知县,以同知仍留湖北补用,并赏加知府衔。旋因率军攻克直隶饶阳,八月奉旨免补同知,以知府仍留湖北补用,并赏加道衔,十一月因肃清捻军会案,又免补知府,以道员仍留湖北遇缺题补,并赏加按察使衔。从七年起,入湖广总督李瀚章幕府,5 年间郁郁不得志。十三年,日本侵犯台湾,沿海督抚奉命增强防御。翌年,丁宝桢以张有海防知识兼具外交才干,专折奏调张回山东。光绪元年(1875),张到保定向直隶总督李鸿章请教海防事宜,随之考察山东海防,向丁条阵修筑烟台、威海卫港口炮台,治理贾庄河出力,荐赏二品顶戴。十月,署登莱青道员,翌年二月交卸。随李鸿章赴烟台处理马嘉理事件,并拜在李的门下。此后,张奉命主持修筑烟台港口要塞,至光绪四年竣工。七年二月,署理山东按察使,四月交卸。九月,转任安徽徽宁池太广道员,八年正月抵任,整理芜湖口岸,增加关税。光绪十年正月,署理安徽按察使。二月,经曾国荃保举,李鸿章与奕的力荐,张奉旨进京引见,以备出使外洋,受到慈禧的赏识。五月十五日,“赏三品卿衔,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学习行走”〔3〕。 随又补授太常寺少卿,在中法战争期间,张首发私电怂恿曾国荃向法国赔款议和。张非科举出身,被视为暴发户而遭嫉妒,借张向苏松太道员邵友濂泄露朝旨予以弹劾,于九月十一日降为直隶大顺广道员。他牵连同僚周家楣、吴廷芬等人,“朝列益衔之”〔4〕。 张以谙知外交,于光绪十一年六月六日,奉命出使美国、秘鲁、西班牙,交涉美国杀害华工索赔等案件。在美三年多,学习英语,广事交游,时常举行宴会,有时客人多达千人,喜爱旅游与观剧,参加各种集会,研究外国的典章制度,借以了解美国社会与外交问题。他生活豪华,也带来了入不敷出的尴尬〔5〕。十五年经欧洲回国。 十六年闰二月九日至二十四年八月九日,张荫桓任总理衙门大臣,又先后兼任太仆正卿、大理寺少卿、左副都御史、户部右侍郎、户部左侍郎兼理钱法三库与礼部右侍郎,赏加尚书衔。参与清朝中枢的决策,特别是在财政、外交上,具有很大的权势。 甲午战争中,张与台湾巡抚邵友濂奉命赴日求和被拒,日方指定李鸿章为谈判全权大臣。二十二年初,李鸿章出访欧美,张继任全权大臣,在北京与日本公使林董签订了《中日通商行船条约》29条,日本攫取大量的经济特权与领事裁判权等。张根据中国与奥地利《通商条约》及《中美续修条约》之例,提出中国商民与商船往来日本也应受优待,以及商谈向日本分期赔款利益问题,均遭日方拒绝〔6〕。 日使的原约稿计40款,经近半年艰苦谈判,“张荫桓将日使原稿驳删九款,驳改七款……遂定议”〔7〕。事后舆论纷纭,或谓张“专擅”, 或称其“揽权”,甚至称张“得贿甚巨”,张甚为心寒,并长期被这些罪名困扰。 二十三年二月,张为特使赴伦敦庆贺维多利亚女王在位60周年纪念,“得GBNG之封号”〔8〕, 英国政府授张“圣迈克尔与圣乔治十字勋章”。张在伦敦期间,经办对日赔款第二期借款,英国争得了这次贷款权。他还借道访问了欧洲几个国家的首都。 百日维新时,张荫桓作为洋务派中的激进派,承受来自守旧派的巨大压力。张倾心西学,“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士类”〔9〕。故张在变法中仅能起到一些有限的作用, 为光绪帝与维新派之间传递信息。光绪二十四年五月十五日,张与王文韶奉命主持京师矿务、铁路总局,统辖各省开矿、筑路公司,制定“章程”。他还增补道府功过章程,资助创办通艺学堂,拨款给北京强学会。以额生小疮,六月初至七月初请假一个月,略施“韬晦”却无补。 张荫桓官运亨通,首先是得到慈禧的赏识,每次召见,“皆卷帘见,必赏饭。……屡蒙温谕,并云:‘尔办事勤能,未免遭忌,国家赖尔等辅佐,决不为浮言所动’。前赏朝马,亦特恩也”〔10〕。张受到慈禧的宠信参与枢要,虽“以吏员出身,而吐属风雅,亚于词林,临事明敏,邻邦人士咸乐为欢;兼权译署,居高而愈见才;岁久而益习事,都人共仰之”〔11〕。被时人誉为“奇才”、“绝才”、“冠世之才”、“绝域使才”。年轻的光绪帝载湉亲政后,想有作为。张“曾出使外洋,晓然于欧美富强之机,每为皇上讲述,上喜闻之,不时召见。其为人虽无足取,然启诱圣聪,多赖其力。朝中守旧诸大臣皆忌之,……呼张为汉奸”〔12〕。梁启超说,光绪帝向张“屡问以西法新政”〔13〕。王照也说,光绪帝亲信大臣中,“张荫桓为第一”〔14〕。在帝后之争中,张处在政治漩涡的中心,就埋下了祸根。 张在同僚中的人际关系也甚微妙。“荣禄为西后第一亲信之臣”〔15〕,由兵部入内阁,出督直隶,统率北洋三军,实为慈禧策划政变之先声。张对荣禄及其党羽的新职,却认为是“政令一新”。聪明过人的张荫桓,对慈禧的这一步棋定有想法,只是想借重于后党人物。他与崇礼的关系,便佐证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