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湘军水师营制与太平军水师营制比较 湘军水师的营制,主要来自明代戚继光束伍练兵成法。曾国藩曾于同治七年上奏指出:“咸丰三年衡州试办水师之始,初非有旧制之可循,亦非能一办而即妥,大抵屡试屡变,渐推渐广。前日所立之法,后日觉其不备而又增之,今岁可行之事明岁觉其不便而又改之。即如因船中无主而始设哨官,因栖止不便而始加雨篷,因巨艇不甚灵活而全用舢板,因弁勇不可陆居而另给座船。若此之类皆履之而后知,试之而后改,逮规模之粗定,遂习惯成常新”〔1〕。由此可见, 湘军水师营制的确定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曾国藩在水师营制的确立上精益求精,苦费了一番心思。 湘军水师创建之初,无章可循,遂参照陆师营制:以营为基本单位,营设营官。另设分统和统领,水师统领一直由彭玉麟和杨载福二人担任,分别统御内湖水师和外江水师。水师编制前后有异。初创阶段,“凡水师,快蟹船一,营官领之;长龙船十,三板船十,诸哨官领之;合二十一船为一营。”〔2〕一营共计425人。至1854年2月, 湘军水师编成10营,共5000人,分为前后左右中五营及五副营。1854年6 月长沙整军时每哨添置官一人,营之为哨,每船即为一哨。1855年,九江、湖口战役后,湘军水师受挫,战船被分割于内湖和外江两处,湘军水师被分成内湖和外江水师两支。其时,快蟹、长龙不能直接参加战斗,仅供舢板弁勇食宿和存储器械、食物之用,曾国藩便将舢板作为湘军水师的主力战船。“咸丰五、六年间,裁快蟹,减长龙为八,增三板为二十二,合三十船为一营”〔3〕,直到1857年初, 曾国藩才宣称:“水师近日以来法制大备”〔4〕。1857年10月, 湘军内湖和外江两大水师会师湖口,总营数已达23营之众,战船500多号,炮位2000余尊。 与绿营之师及太平军水师相较,湘军水师在营制方面有三大特色。其一,湘军水师编制严谨,系统分明:营官领哨长,营以上则辖以分统,分统隶于统领,统领归大帅指挥,上下相维,思谊相孚,临时患难相顾,易收臂使指应之效。其二,湘军水师单独编制,独立作战,不受陆师支配,机动灵活。其三,湘军水师营官虽听命于曾氏,受曾国藩调遣,但在具体作战上拥有相当大的权力,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太平军水师初建时分五军,营制与陆军相同。其具体办法是: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五伍为两,设两司马(或称管长)一人。四两为卒,设卒长(或称百长)一人。五卒为旅,设旅师帅一人。五师为军,设军帅一人,管五个师,共管13155人。军帅是一军的长官, 有管理全军的责任。但军帅还不是太平军水师的最高长官,在其上还单独设有水师总制、将军、监军来统帅。战时另由中央派遣监军以上的侯、王等节制水师及陆师、土营各军,统一指挥。后来,太平军水师迅速扩为九军,按实数官兵应达12.8万余人,但“自师帅下,下层水兵,实额不满”〔5〕。九军皆为唐正财调遣。 在营制方面,太平军水师存在着严重的缺限,不仅难以和编制严谨的湘军水师相比,甚至比不上腐朽极深的绿营水师。第一,太平军水师没有建立起一套适于水战的水师营制。第二,现成的太平军水师营制机构庞大,人员臃肿,难以灵活作战。据记载:综计太平军水师一军中,按编制从总制到两司马的正职官及其属官当有4578人。另外,太平军水师以军为作战单位,一军万余人,需船数百条,这样庞大的船队在水域作战,指挥布阵,其不易灵活运用可想而知,且难以阻挡敌人的火攻。第三,太平军水师组织松散,没有必要的分工。太平军水师所有船只都用来载运军队、粮糗和器械炮火,又都做战船使用,每接仗时都命出队打仗,不仅没有炮船、战船、坐船、辎重船,甚至连军用与民用都无区分。第四,太平军水师附属于陆军,水师军帅只有管理训练的权力而无指挥作战的权力,战时由中央派监军、侯、王指挥。这样,便使太平军水师难以把握战机,运转不灵,往往陷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二、湘军水师与太平军水师的武器装备比较 水战的主要作战工具是船与炮。曾国藩深知船、炮与水师成败的关系,他强调说:“水师事宜,以造船置炮二者为最要”〔6〕。 在“造船置炮二者”中,又以造船为“第一先务”,确定将快蟹、长龙和舢板作为湘军水师的主要战船。曾国藩之所以没有选用绿营水师的红单等船,是考虑到湘军水师与太平军水师交战主要在长江上,湘军水师船式要适应江河作战。湘军水师三种战船中,舢板船船小,机动性能好,有风张帆,无风划桨,轻便灵活,运转自如,又能穷搜港汊,使贼船无所藏匿”〔7〕,同时,因其船小,目标亦小,且疾驶如飞, 不易被太平军的炮火击中。舢板船这一特点适应了江河作战的自然条件,在与太平军的水战中,施火攻于太平军水师,屡立奇功。后人评曰:湘军水师“肃清东南,称雄天下,以舢板为最得力”〔8〕。 湘军水师在专门研制战船的基础上,又大量购买洋炮,装备水师。曾国藩明确规定水师凡大炮一律采用洋炮,因其炮位大,射程远,威力大。他认为:“两湖旧存及新铸之炮,质恶而匠拙,即二、三千斤重者,其为用或尚不逮数百斤夷炮之远,徒嫌笨重,又虞炸裂。”〔9 〕为使湘军水师迅速装备西洋大炮,曾国藩上奏请求购买外国船炮,他说:“购买外国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10〕另一方面不惜重金,派人专程去广东购回大量洋炮。湘军凭借船坚炮利,与太平军水师初战湘潭、岳州即见功效,大显神威。曾国藩自己也承认:“湘潭、岳州两次大胜,实赖洋炮之力。”〔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