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和儒家“大同学”

作 者:

作者简介:
汤志钧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原文出处:
学术月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1998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孙中山在论著和讲演中多次提到“大同”,他还亲笔写了《礼运》中有关“大同”的词句。孙中山论述的“大同”,和传统儒家“大同”有何关联,和他同时代写有《大同书》的康有为所言“大同”有无异同?本文准备就此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

      《礼运》是儒家经籍《礼记》中的一篇。《礼运》描绘的“大同”,就是孙中山亲笔缮写的“大同”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运》描绘的“大同”理想境界是“天下为公”:货“不必藏于己”,力“不必为己”,老幼孤独都有所养,盗贼不作,外户不闭。这种“大同境界”,一直成为后来进步思想家、社会改革家的理论支柱,康有为还专门写了《大同书》。

      在孙中山的著作和讲演中,曾不止一次地谈到“大同”。如《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中说:

      “我们要将来能够治国平天下,便先要恢复民族主义和民族地位。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础,去统一世界,成一个大同之治。这便是我们四万万人的大责任”〔1〕。

      孙中山又说:

      “讲到中国固有的道德,中国人至今不能忘记的,首是忠孝,次是仁爱,其次是信义,其次是和平。这些旧道德,中国人至今还是常讲的”〔2〕。

      忠孝仁爱等等,是儒家久久相传的伦理道德,可知孙中山是受到中国传统思想即儒家思想的熏陶的。

      孙中山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他自己也不讳言,说:

      “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3〕。

      说是有三个来源,不全是传统儒学,但对“固有之思想”,也曾“因袭”。在解释民族主义时,他说:“对于世界之诸民族,驯致于大同”,提到“驯致大同”。

      “固有之思想”,是孙中山革命“所持主义”源流之一,也是他想“驯致大同”的源流之一。他是受到传统儒学的影响的,是受到《礼运》“大同”的启示的。

      二

      孙中山对待传统思想,是以自己为主体,从革命需要出发;不是因循古训,膜拜古人,是与其他思想家之“为古人所惑”不同。

      传统儒学都以尧、舜为至治的盛世,并有着尧、舜、禹、汤、周文武的道统。春秋战国,“世衰道微”,秦汉以降,日渐衰落。也就是说,中国历史是由盛转衰的,尧、舜的盛世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样,人们就迷恋往古,向往尧、舜,认为上古的“盛世”已逝,衰乱的迹象已呈,“历史往而不复”,引导人们向后看。儒家思想的传统影响,孔子经书的朝夕熏陶,述遗经,袭旧义,颂唐、虞,循古法,束缚思想,阻挠进步。

      孙中山也讲尧、舜、禹、汤、周文武,但所讲与传统儒学所讲有别。如说:

      “我们用已往的历史证明,世界上的文明进步,多半是由于宣传,譬如中国的文化自何而来呢?完全是由于宣传。大家都知道中国最有名的是孔子,他周游列国,是做什么事呢?是注重当时宣传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他删《诗》、《书》,作《春秋》,是为什么事呢?是注重后世宣传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所以传播到全国,以至于现在”。〔4〕

      他以尧、舜、禹、汤是孔子为了当时的政治需要而予宣传的,和传统儒学奉尧、舜、禹、汤为治的圣道不同,和传统儒学的增孔为“万世师表”的圣人不同。他又说:

      “中国古昔有唐、虞之揖让,汤、武之革命,其垂为学说者,有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有所谓‘闻诛一人纣,未闻杀君’;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主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5〕

      说是中国儒家所遵奉的经典著作,只是“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了解和取法民主,“不可不取资欧一美”。孙中山不是迷恋往古,而是取法当前,面向未来。

      尽管孙中山也说过:“尧、舜的政治,名字上虽然是用君权,实际上是行民权,所以孔子总是崇仰他们。”但历来儒家是以尧、舜为“至治”的“盛世”,是向后看的;孙中山则是用以揭露秦、汉以来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不是对唐、虞的回归,而是向前看的。他也不是像儒家那样迷恋骸骨,憧憬“大同”;而是要“打破旧思想,改造旧思想”。要通过革命实践,“成一个大同之治”。

      他说:

      “我们中国二千多年以前,孔子便有这项思想。他曾说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不过当孔子那个时代,只有思想,没有事实。到了现在,世界上有了这个思想,也有了这个事实。人家都要做主人翁,承认用这项主义的政体,才算是上上的政体。所以民族主义到了现在便发达到了极点。”〔6〕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过去“只有思想”,现在却“有了这个事实”。孙中山是观察当前的世界发展趋势而援引“大同”的,是对中国的前途充满信心而向往“大同”的。它与儒家的怀念往古,叹息“今不如昔”,对前途缺乏信心是有根本不同的。他是从革命需要出发,“能用古人而不为古人所惑”,和儒家的奉经书为圣典,以“大同”为“往而不复返”也是不同的。

      三

      在近代思想家中,康有为曾描绘“人人极乐”、“愿求皆获”、“天下为公,无有阶级,一切平等”的“大同境界”。但他与孙中山的论述“大同”却有不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