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科技形象初论

作 者:

作者简介:
戴建平 南京大学哲学系。邮编 210093

原文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1998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作为政治家和思想家的梁启超,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然而有关其为中国近代科技发展所做的贡献及其科技观念的讨论还远远不够。事实上。梁启超把科技进步看成是国家强盛最有力的杠杆,正是对科技的重视构成其变法主张的内在动因。他在诸多方面对科学技术的认识至今还具有学术价值,而且梁启超的变法主张及其对科学的宣传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在中国的社会化进程。因此,要更加深刻地理解梁启超。评价他的历史功绩。必须对其科技形象加以研究。

      一、梁启超对科技体制化的贡献

      晚期洋务派已经认识到单纯器物层次的技术引进达不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主要是因为缺乏大量的科技人才。“时事孔亟,首重人才”〔1〕,“用人最是急务。储才尤为远图”〔2〕。于是他们开始派遣留学生,开办新式学堂。以期培养大量的科技人才。但“科举不改。聪明之士,皆务贴括,以取富贵”〔3〕,那里,只有科举才是获得名利、提升地位的唯一正途,这些措施根本吸引不了优秀人才。维新派和梁启超循着人才救国的路线,看到了科举制度是科技人才培养的巨大障碍。公开提出废除科举的变法主张。梁启超写道:“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4〕围绕着科技人才的培养。维新派和梁启超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主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废除科举、创办新型学校。必修自然科学。在百日维新所颁布的新政中,这方面内容最多。维新派是通过《时务报》向大众层面宣传自己的变法主张的,而梁又是主笔。他的《变法通议》系统论述了变法的缘由及具体主张,由于他优美畅快的文风和精辟透达的论述,使得维新思想广为流传。形成了“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局面,从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他在《变法通议》里专辟《学校总论》,论述新式学校的重要性及其内容、功能,普及了中国社会对新式学校的了解。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新式学校的创办。标志着科技教育在中国体制化的真正开端。从而极大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具有十分伟大的意义。这其中,梁启超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梁启超对科学体制化的另一大贡献,是他认识到了学会对科技发展的作用并加以倡导和宣传。他说:“西人之为学也,有一学即有一会,故有农学会。矿学会……有化学会,有电学会,有声学会……”〔5〕。“会中有书以便翻阅,有器以便试验。有报以便布知新艺,有师友以便讲求疑义,故学无不成,术无不精,新法日出。”〔6〕科学学会在科学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从科学社会学角度来看,学会的形成是科学体制化的重要标志。梁启超的《论学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全面介绍学会的专门性文章。加上《时务报》的广为流行,使得学会的观念深入人心。梁启超写到:“今欲振中国,在广人才:欲广人才,在兴学会。”〔7〕在他的号召下,一时间学会林立,如雨后春笋,“除去与维新运动直接有关的学会,自然科学方面着实是‘有一学即有一会’,有农学会、矿学会、工艺会、化学会等”〔8〕,“一年之间,设会数百”。学会大都以“兼采中西各法与天地自然之利”。“互相讲习”。这些学会是中国近代科技团体的最初发端,在开风气、广民智和中国近代科技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梁启超对科学体制化的贡献还在于他大大促进了西方自然科学书籍的翻译和自然科学期刊的发行。梁启超认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习欲自立以多读西书为功。”〔9〕“今夫西人光化电声算之述作,农矿工商史律之记载,岁出以千万种记,日新月异,应接不暇”〔10〕,“苟处于今日之天下,必以译书为强国第一义。”〔11〕梁启超十分重视翻译西方自然科学著作的重要性,在新政期间。他亲自主持译书局的工作。他强调科学教育的普及“指授初学融贯中西” 〔12〕使之“略识门径”〔13〕,因此,在维新期间,编译了大批以近代自然科学为内容的教科书,从而大大提高了自然科学知识的普及程度,这是洋务运动所无法比拟的。梁启超十分重视报纸的作用。在《论报馆有益国事》中,他较为全面向国人介绍了报纸的种类作用。他认识到报纸可以“去塞求通”,开启民智,“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15〕。并且,“朝登一纸·夕布万邦”〔16〕是传播知识最快捷的路径。“西人格致制造专门之业。官立学校·士立学会,讲求观摩。新法日出,故亟登报章·先睹为快。”〔17〕报纸期刊是自然科学知识传播最重要的手段,梁启超对报纸的重视和宣传·大大促进了科技期刊在中国的创办和流行。维新期间,以宣传自然科学为主要宗旨的报刊也是层出不穷,如通学报、农学报、新学报,处学报、求是报、格致新报等。这些报刊实际上是中国近代科技期刊的肇始。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梁启超对中国近代科技体制化作了极大贡献,是中国科技体制化的伟大先驱。

      二、梁启超的科技观念

      同维新派其他成员一样。梁启超首先认识到科技同国家富强的关系。有关这方面梁启超发表过许多言论。他强调近代科技对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重大作用〔18〕,尤其强调铁路在国民经济与国家安全中的重要地位〔19〕。他看到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文明,“求得印书之法,而文明普遍之开,求得航海之法,而世界环游之业成。凡我等今日所依所食、所用所乘、所闻所见。一切利用前民之事物,安有不自学术中来。”〔20〕他还从人和自然关系的角度看到了科技的本质,“今日机器之力大进,人力可以胜天”〔21〕,人类征服自然界的能力大大提高,“我们不是马,也可以腾空,不是鱼也可以入水。不是神仙,也可以和几百千里外的人答话。”〔22〕他热情地讴歌科学巨匠。赞美了哥白尼的天文学,瓦特的蒸汽机、富兰克林的电学、达尔文的进化论等等,看到了这些成就对人类社会巨大而深远的影响〔23〕。“今日光明灿烂如荼如锦之世界。何自来乎?实则诸贤之脑髓之心血、之口之笔锋所组织之而庄严之也。”〔24〕他认为以自然科学为核心的近代学术是决定世界发展的最重要力量。这在当时不能不算是深刻的洞见。梁启超已经明确觉察到了科学技术水平是决定一国强弱、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内容。他写道:“欧洲人其竞争力之强悍”〔25〕。“其所由来与其所终极”“是自前世纪以来。学术日兴机器日出,资本日加,工业日盛”〔26〕的结果。学术的兴旺、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富强是国家竞争力的源泉。他明确指出:“今日之竞争不在腕力而在脑力,不在沙场而市场。”〔27〕这充分展示了梁启超目光的远大和深邃。试想近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不是才刚刚认识到这一点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