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极少主义园林

作 者:
林磊 

作者简介:
林磊,女,1968年12月31日生,上海大学建工学院建筑系助教。联系地址:上海市延长路149号,上海大学建工学院, 邮政编码:200072。

原文出处:
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本文介绍了西方现代主义园林中一个较有性格特点的流派——极少主义园林,它起源于对绘画和雕塑的理解,既客观又神秘,既现代又古典,既脱俗又谦逊,场面壮观,尺度宏伟,极具时代气息。同时它又以其表面的冷漠与刻板,走向了西方规则式园林的极端。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研究
复印期号:1998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西方现代主义园林的最后一个流派——极少主义园林时,常常会被它那忽而神秘、忽而壮观的外表所深深吸引。可以这样说,极少主义园林是本世纪60年代以来,欧美(尤其是美国)现代主义园林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它是现代主义园林的总结与发展。要想对国外的现代主义园林有个整体认识的话,首先可以从极少主义园林入手。

      在整个西方世界的历史上,园林设计的精髓表现在对同时期艺术、美学的理解。在20世纪这个艺术发展最迅猛、各个艺术门类相互影响、汇合的时期,园林不可避免地深受绘画和雕塑的影响。正如美园林设计家汤姆林逊说过的一句话——“20世纪的园林始于艺术”。

      极少主义最早出现在60年代的雕塑作品中,这些艺术家所主张的这一运动,曾用过多个名称:初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 最低限雕塑(minimal sculpture )。 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大约是1963 —1968年),就用“minimalism”一词来特指一种艺术流派了。我国学者的译名也不统一,有人称为“最简单派艺术”,有人称为“极少主义艺术”。不论最后的定论到底是什么,这一流派最突出的特征是——大刀阔斧的缩简、单纯性,以纪念性的尺度来进行工作,以及对工厂产品等新材料的运用。

      “纯形式”一直是现代主义者们所追求的真理。20世纪初,充斥了艺术、科学和文化的革新,并支配了整个世纪的调查研究的方向。新观念为首的是视觉艺术中的纯抽象的先驱,那就是,艺术不再模仿任何具体的物质形象,但要以它自身独立的和抽象的形式作为表达和探索的媒介。早在1920年7月15日, 柏林先锋派的汉斯·勒克哈特就在一篇传阅通讯中写到:“纯形式是这样的形式:超然于所有装饰,从直线、曲线和任意形状的基本要素中自由形成。”也就是说,抽象艺术被赋予为时代的象征,成为这个时代精神的真正表现。

      在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影响下,极少主义艺术家也在抽象艺术家的突破中找到了自己的根源,一小群艺术家,包括唐纳德·贾德、丹·弗莱文、索·莱维特、罗伯特·莫里斯和卡尔·安德烈等,这些艺术家的艺术活动强调反对对传统的艺术类别进行尝试,其主要目的是要创作出这样一种对象:占据一定的空间,可被同样占据空间的观赏者以自己的身体来感受,是一种“不可复制的信息交流”。材料作为处于空间的物体,是极少主义艺术的主题和要旨,迫使观赏者直接地感受到,身体力行。为达到最直接体验的目的,极少主义艺术家则要求采用一种简化的方法和结果。这些作品常常被看作是“形式主义”的,它们可以被描绘得很好(通过对尺寸、形状、色彩的设计),但若观赏者不是在它们的周围,穿越它们、接近它们或处在它们之中,就无法去领会和解释它们。极少主义艺术作品不论是在画廊的“白色立方体”中还是在户外,所有元素(观赏对象、人体、环境)的有关尺度都常常会被仔细地考虑和计算。

      极少主义园林最主要的几位代表人物是彼得·沃克、凯思琳·冈斯塔夫森、乔治·哈格里维斯、玛莎·舒尔茨、亚历山大·切米托夫等。他们的工作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艺术界的影响。而且,许多艺术家也栖居于园林并实践于园林,如理查德·弗雷切娜、安德鲁·莱切斯特、安琪·布垆坶、艾琳·里默曼、盖里·里弗切和玛丽·密斯等。正是这种艺术家与园林设计家的结合,为园林发展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园林最终可以视作为一项美学事业,其形式是一种由智慧来进行判断的合乎某些法则的艺术形式。

      极少主义园林代表人物彼得·沃克起先只是一名艺术品收藏家。他的收藏是从绘画作品开始的,然后渐渐变得对雕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时并没有什么专业上的意图和想法,只是为了获得视觉上的愉悦,并常惊奇于它们的美及其含义。他常去几个位于旧金山、洛杉矶和纽约的画廊。像大多数收藏家们一样,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目录册、艺术杂志和一些书籍,并注意到当时都在讨论的一种叫“极少主义”的新的运动。

      几年以后,彼得·沃克从弗兰克·斯特拉的一幅绘画作品“无名印刷品”中受到启发:他这些年所思索的大概就是一种新的园林思想。这幅画让他领悟到,模式设计怎样才能限制绘画作品的外轮廓,避免和消除框架,并减少被读成抽象形象的可能性。这就像一座园林,没有墙的围合而存在于空间,是一个存在于空间环境背景之中的与众不同的物体。卡尔·安德烈的“金属地板”看上去就像是一种强有力的隐喻。所有地板面尽管没有三维面,也完全控制了上部“空的”空间的特征和品质。这让彼得·沃克想起了沙漠中游牧人的波斯地毯,可以说成是一座游动的“庭园”,一处理想的场所。还有一件作品“144 石块”看起来特别具有动态感。这里所有画廊的墙(读作建筑)都是空的,地板(读作园林)变成了一种复杂而神秘的图腾或标志。材料是朴素的,甚至是世俗的,但其结果却是震撼人心的,彼得·沃克深深感受到同样可以存在于园林之中的一种神秘精神。许多艺术作品加强和扩展了彼得·沃克的这种感觉,他不久就不满足于仅仅收藏艺术品,而开始着手于新思想的园林创作。

      玛莎·舒尔茨在进入园林学校之前已有10年学习绘画的经历了,因此,她很深入地了解从事绘画和雕塑的现代主义艺术家和艺术运动。她认为,这一切为她提供了一种比现代主义建筑更为恰当的创作源泉。其对园林的兴趣也是直接来自于一些艺术家们的雕塑品,这些艺术家包括罗伯特·史密森、迈克尔·海兹、理查德·朗、沃勒·德玛利亚和玛丽·密斯。“这些人都脱离了传统,在更为广泛的领域里去冒险开创自己的事业。他们创作出的具有纪念意义又极富灵感的地景艺术品,是不能被画廊所容纳,也没有任何的商业利益。但这些艺术家们创作出了最早的现代环境艺术,可以说是新的环境意识浪潮中的带头羊。”从中她也大受启发,艺术是我们环境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种孤立的、只有在无生气的画廊世界里才可见到的东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