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90年代中国画民族性发展与现代化进程,我们需要的是,通过逻辑学一般的方法对目前显现的和尚未显现的明确而完整的创作格局进行分析和归纳,认识当代的、艺术的创作观念。从中国画创作的当下情境看它的发展取向,深层的意义在于研究水墨语境的民族性与现代化文化的对话,促使艺术家正确地认识自己,调整自己,充实自己,自觉地把握历史,审视现实,在发展中逐步确立中国画艺术的现代品质和意义。 本文将当代水墨的整体格局归纳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中国工笔画的复兴”,分析了以工笔画表现为特征的新写实型画家群,以及其民族性与现代化发展;第二部分“观念选择与理想确立”,分析具有超现实特征的画家画作的理论基础和发展势态;第三部分“观念的体验与实验”,分析抽象水墨的发展状况;第四部分“直观知觉的意义”,以认识论为基础,分析了以突出现实存在的个性为特征的新表现绘画形态。 一、中国工笔画的复兴 历史的发展进入90年代以来,作为中国画艺术特殊品类之一的工笔画,伴随着平和的环境得到稳定的发展。观念的多元化、风格的多样化和技术的多层化,继续保持了80年代中后期的势态。同时,艺术的民族性与现代化的观念和创作倾向日益明晰,在艺术技巧的尝试上也趋向成熟。近百年来,由于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给中国画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冲击,文化的断裂,艺术的交融,观念的多向,使民族艺术的思想基础和表现形式发生了极大变化。尤其是近二十年西方艺术思潮和形式的大量涌入,造成了中国画艺术前所未有的新格局。但不应否认,新格局的背后潜着多种危机。特别是以工笔为表现形式的中国画艺术在沉寂了千年后的20世纪90年代再一次成为当代中国画发展的主流。同时艺术观念,风格题材、技术手段等诸多艺术要素也在与传统人文精神和现代化文化? 的交流中给艺术家提出了新的课题。我以为,围绕着新课题阐发的关键,就是民族性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它已成为这一时期新写实型态画家创作的内在凝聚点。 那么,什么是艺术的民族性?艺术的民族性就是由民族历史和思想文化所决定并体现的区别于其它民族同类要素的特质,它是艺术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内因。艺术存在的前提是民族性价值的体现,同时,艺术的现代化发展也是建立在历千年而不衰的民族思想文化、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基础之上。无视艺术民族性的存在谈发展和背离民族思想文化基础讲现代化都没有意义。作为体现中国民族艺术精神的中国画艺术,其发展历程是同中国认识论的发展相一致的。特别是文人参与绘画后,逐步把这门艺术同中国的宇宙观和认识论结合起来,把艺术体现同人与自然的关系结合起来,形成一整套独特的艺术创作体系,也构筑了中国画艺术与世界任何一种艺术的本质区别。 现代中国画家有自己的心理构成方式和层面。如何把民族性的现代体现容纳到这一心理构成方式和层次中去,并保持住自己的独立性表现,是工笔画的民族性与现代化发展之关键。现代化发展是以民族的个别和特殊来体现的。民族性的改造和发展,也是以获得现代生命意识为标志的。民族性和现代化集中体现在形式上,对于新写实型态的工笔画来说尤其如此,赋予民族形式以现代特色,赋予现代形式以民族特色,都是围绕着表现形式这一中心。从传统工笔画的发展考察,在中国古典绘画的黄金时期到来之前,工笔画一直扮演着民族审美文化载体的重要角色。因其形式表现具备政治功用和社会功用而被历代皇家权力所支持和倡导,形式的演化也形成相对的稳定。写实型态的工笔作品由于它在绘画语言的精微和对表现事物认识的细腻,以及技术上可多层次地借鉴各种材料和制作手段,信息叠加丰富,表现容量加强,因而成为当代特别是90年代后大批画家趋之若鹜的选择形式,也成为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条件下新的用来表现社会、自然和人生的主旋律。当代社会是向理性和秩序方向发展的社会,艺术的观念和创作也是在这一大规律下运行的。所以,工笔画的走向自觉和向民族性与现代化的发展,一开始便走出了狭窄而又古典的封闭天地,形成了与其它艺术形式交相呼应的开放性的发展势头,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从以上意义考察当代中国写实型态工笔画,不难发现以地域性创作为特征和以集团性创作为特征的整体创作实力通过90年代几次全国性的或地域规模性的学术展事和学术研讨的检阅和推动,已由副体走向主体,形成当代中国画的重要景观,而且已由以学院创作为主辐射到地方的业余创作,更重要的是在审美观念、审美理想上起着导向的作用。但也应同时发现其创作的误区仍然是没有建立较成熟和完整的艺术观,在笔墨语言上也暴露出对传统改造和外来文化借鉴与容纳的不彻底性。与前不同的是,一批代表性画家在经历了主题与形式、古典与现代、东方和西方的各种磨合后找到比较适合自己的契合点。他们一方面强调技术特征,同时又把技术特征的表现同民族绘画的思维结合起来,在艺术的切入点上,已超过了一般的机械的描摹、写实和再现,而把着眼点投入在深入心灵的认知活动和理性的思维秩序中,直接探讨如何运用技术表达思维内容和思维对象,表达人类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事物发生关系的思维活动的特征。这种表现型态及与之相对应的语言实验应称为中国当代绘画语言的转型。有些画家借助最细精致的描绘来体现绘画语言与思维内容和对象的关系,更在这一型态的民族性发展上超前一步。在他们的作品中,无论是形式构成,还是空间处理,都蕴含了一种带有现代文明的但较为隐匿的气质。